文/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 解凌竣
現代綜合交通運行體系是當前北京交通著力打造的交通行業熱點,為保障這套科學的運行體系,需要有千千萬萬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來支撐,從傳統交通向現代交通轉變,更需要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大國工匠。本文對北京交通行業3位全國勞模的事跡進行探究,他們的成功在于他們對于職業孜孜不倦追求、對于技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促使他們成為北京交通行業不可或缺的優秀人才。學院高職辦學以就業為導向,追求學生可持續發展,著力培養的是具有較高綜合職業素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更需要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以往的專業教學比較重視職業技能的訓練,忽視了職業精神的培養,即使有一些對于“工匠精神”培養較好的做法和經驗,也沒有上升到理論固化層面。本文擬從專業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入手,探析專業教育教學中“工匠精神”培養的可行方法。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工匠精神”(Craftsman spirit)是一種優秀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體現為對待職業時追求卓越的一種價值取向。具體而言,“工匠精神”是行業從業人員對于職業精益求精的追求,對待產品不斷精雕細琢、追求完美的過程。“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打造行業精品,目標是對產品和服務的追求。
(二)結合專業的工匠精神外延。交通管理崗位 “工匠精神”是把交通管理職業人熱愛專業的情感、科學作業的理想信念落實到職業崗位中去,培養交通管理職業人的道德情感、職業精神和法律觀念,使交通管理從業人員不斷提高自身從事交通管理崗位工作的職業道德和法律素質。交通管理崗位工作普遍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對交通管理崗位工作的積極態度、從點滴做起、能吃苦耐勞、服務意識與能力、較強的溝通與合作能力、抗挫折的能力等全面綜合的職業素養。
傳統的教師理論講授式的課堂教學方法很難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因為傳統專業課程教學,學生一味被動接受老師傳導的理論,缺少對未知內容的自主探究,對于不斷探索新知的能力沒有辦法進行培育。在很多情況下,由于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因此對待學生總是以應付的心態,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根本不能培養“專注、熱愛、注意細節、細致思考”的職業素養,更談不上“工匠精神”的培養。
當前交通管理類專業開始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特別是物流專業,在德國知名職教專家Thomas-Hug的親自指導下進行了胡格模式的教學改革,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至關重要。物流專業改革實驗項目,打破原有物流專業學科體系,建立以崗位、工作過程引領的學習領域。制訂了物流專業胡格項目最高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備在團隊中獨立、負責、有效完成物流行業工作任務的能力。
以崗位目標為基礎,找準人才培養定位;以崗位能力要求為依據,確定教學內容;以工作項目和任務為載體,開發“學做結合”的新課程;以技能為核心,整合對應知識;并在職業情境中把“學會做事”的工作標準落實為“把事做好”的教育標準。
學生的學習也從單純的聽講,轉變成將職業認知、專項技能訓練、生產性實訓、頂崗實習四個環節相互鏈接,將課堂學習、訓練、實訓、實習有機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實施了教、學、做一體化,通過校內學習、校外參觀交流、工學交替等方式學習,學習的模式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
圖1 學生能力等級構建“工匠精神”
通過深度教學改革,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雖然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但學生能夠不斷戰勝困難,勇于接受各種學習任務的挑戰,這樣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非常有用,這些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職業素養、職業精神的提升,最終幫助學生養成“工匠精神”。
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絕對不能只靠學院自身的力量,專業課程教育教學過程雖然能夠盡量創設企業工作情境,但和真實的企業崗位工作是沒有辦法相提并論的,更沒有辦法讓學生體驗真實的企業文化。“工匠精神”需要長期的企業文化熏陶,需要在企業真實的崗位上不斷實踐歷練。開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讓學生全面了解職業、崗位的要求,全面感受企業文化和職業精神,這才是升華學生“工匠精神”的根本。近年來,交通管理類專業在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提升學生“工匠精神”方面有很多積極的創新。
(一)以行業“工匠精神”為引領,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廣泛的調研,根據北京交通行業的人才需求,交通管理類專業確定以航空物流管理、智能交通、民航運輸管理為方向,突出信息技術在交通管理崗位的應用。以行業“工匠精神”為引領,定位于培養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和一定的創業能力,從事有關物流管理、智能交通與安全控制、航空服務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按照“工匠精神”培養要求,開展“工學結合”培養模式。通過行業調研與進一步深化企業合作,成立專業專家庫,企業專家參與專題研討與論證,按照物流專業的人才要求和企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設置專業職業素養訓練和專業核心課程;通過課內課外、學校和企業相結合的方式,內修素質外練技能,我們以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企業“生產性實訓”為實現手段,使企業與學校交替進行,依據不同年級專業課程學習的需要,把崗位工作與課程內容結合起來,在不同企業安排不同階段的實踐,通過由認知到熟練、由基礎簡單的業務到復雜綜合業務的學習和實踐,讓學生逐步掌握不同類型物流企業的崗位工作及業務能力,以實現學習內容、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全面“遞進”。
圖2 以“工匠精神”職業素養遞進為主線
具體實施方法:以“工匠精神”職業素養遞進為主線,根據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在不同企業安排不同階段的實踐。為了進一步提高“工學結合”的育人效果,避免學習與企業實踐兩張皮的現象,針對交通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特點,使學生適應北京交通行業中的管理崗位工作要求。我們在工學結合的實現方式上,與企業共同協商制定培養方案,依據不同年級專業課程學習的需要,安排學生到不同類型的行業企業進行認知、實踐。一是通過課崗對接實現“工匠精神”職業素養要求的不斷“遞進”;二是通過實踐操作實現崗位職業能力的“遞進”。通過由認知到熟練、由基礎簡單的業務到復雜綜合業務的學習和實踐,讓學生逐步掌握不同類型交通行業企業的業務。
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已經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飛躍,這個過程離不開“工匠精神”;首都北京的交通系統正在從傳統交通向現代綜合交通體系過渡,這個階段同樣離不開“工匠精神”,如果我們不能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那么一切美好的設計都是空中樓閣。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肩負著北京交通行業守護者的角色,立志成為21世紀世界知名有特色的職業院校,大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成為當前必須要深入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