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承校袁 源趙富良
初中學業水平測試(俗稱“中考”)是衡量九年義務教育質量的標尺之一,對每一位學子而言,則是人生第一次學業水平的全面大考。因此,測量工具(中考試卷及相關材料)至關重要,其質量直接影響著測評的成效。近年來,素養測評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在中考命題改革中也正發揮著積極的引領作用。本文以2021年江蘇省13個設區市中考語文試題為例,分析素養立意給中考命題帶來的變化,提出進一步實行命題改革的建議。
語文學科的中考命題改革與教學改革一樣,走過了知識立意、技能立意的階段。以課堂教學來看,“知識教學強調知識的傳授,傳授知識的主體是教師。……(技)能力教學強調訓練,訓練的目的是形成某種規律性思維。……素養教學強調學生對自我認知能力的建構,目的是通過學習提升四個核心素養”[1]。同樣,知識立意的測試更關注知識的記憶與再認,考查的是學生記住了多少;技能立意的測試關注反復訓練后掌握的格式是否運用得準確和嫻熟;素養立意的測試則關注能否根據復雜多變的情境,靈活運用知識和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或完成具體任務,以考量受測者的道德修養、思維水平和學科才能等。由此可知,素養測評理念引導下命制的試題,在價值引領、結構統整、情境設計、試題創新方面往往有較充分的表現。
用素養測評理念觀照2021 年江蘇省各設區市中考語文學科的命題情況,可以發現以下亮點。
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3 個設區市的中考語文試卷都關注了“建黨百年”這一社會熱點,或選用有積極價值引領作用的語料,或創設富有育人意義的語言運用情境,或設計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責任意識的作文題,來體現學科育人的追求。
2.依據課程標準科學命題
13 份試卷基本落實了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不超標命題。各設區市遵循課標關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各領域的評價建議設計試題,較好地貫徹了課標精神。
3.發揮對教與學的引導作用
13 份試卷多重視“引導教師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深度思維、高度參與的教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2]。以最能體現這一要求的綜合性語言運用題題組為例,可見一斑。(見表1)

表1 2021年各設區市中考語文綜合性語用題題組一覽
由表1 可知,多地試卷以主題或大情境統領若干小題,用結構化的題組綜合考查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積極引領教與學向素養發展方向變革。
1.搭設知識結構
13 份試卷均包含語言積累與運用、閱讀(含古詩文閱讀、現代文學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等)、寫作幾大板塊,閱讀與寫作的分值占試卷的主體,符合學生語文學習以讀寫為主的客觀實際。其中,多數試卷關注了閱讀材料的多樣化,以各種組合形式考查學生不同領域、不同文體文本的閱讀能力。(見表2)

表2 2021年各設區市閱讀材料類型一覽
2.安排能力結構
語文學科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綜合運用和鑒賞評價能力。13 份試卷都合理安排了幾種能力的測評比例,尤其在控制記憶背誦類試題的比例方面較往年有所進步。南京、南通、泰州、揚州卷識記類試題的分值占比在全卷的10%以內。
3.設計難度結構
根據初中學業水平的考試性質,語文試卷的總難度宜在0.65~0.75。試題若按得分率0.7以上、0.4~0.7、0.4 以下分易、中、難三類,其分值比例以7∶2∶1為宜。以此觀察13份試卷的實測難度,有8 份試卷難度在0.65 以上;各卷都有一定數量難度0.7以上的較易題,其中,常州、南京、南通、無錫卷較易題數量占比超過50%。
1.關注情境命題
情境化命題已成為近年命題技術改革的重點。統計13 份試卷的情境化試題可以發現南京卷(含作文)情境化試題在全卷的分值占比為63.3%,南通、鹽城等卷也在10%以上。
2.搭建情境場景
情境化試題素材的選擇各有所長,搭建的場景也豐富多樣。或以家庭生活為背景,或以校園活動來設境;或充滿地域色彩,或富有時代氣息,大多能將學科問題融于生活,情境富有真實性、典型性和適切性的特點。
3.發揮情境效能
多數情境化試題能將測試目的、場景、條件等元素融于一體,任務在情境中自然生成,情境成為任務的載體或背景。以下為鹽城卷的一道題目。
《水滸傳》電視劇主題曲唱道:“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有人認為魯達和林沖的形象都是這幾句歌詞的極好注腳,你怎么看?請結合原著相關情節簡要分析。
此題借電視劇主題曲歌詞搭設情境,考查學生對名著中人物和情節的了解。學生要完成試題,必須借助情境中的有效信息,情境的實效性較強。
1.注重考查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份試卷大多設計了考查學生高階思維、創新能力的試題。比如,有些試卷將閱讀題與現實生活對接,利用文本情境考量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2.提高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積極探索跨學科命題
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能有效衡量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13份試卷中,南京、蘇州卷中的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題量及分值占比(除作文外)超過30%。常州、南京、徐州、鹽城等卷還嘗試了跨學科命題。
3.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降低記憶類試題的比例
名著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標關注的是學生“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3],中考應貫徹這一精神。以下為南京卷的一道題目。
“學者先要會疑。”圖圖讀書時常常質疑,下面是他提的一個問題及提問原因。你也從初中語文教科書重點推薦的12 部名著中選擇一部,分享了你的質疑。(8分)
·圖圖讀的名著:《朝花夕拾》
·他提出的問題:魯迅先生對兒時所受的教育究竟持什么態度呢?
·提問的原因:我發現,一方面小魯迅頗不自由,他在特別想看五猖會時,被父親勒令背書,很痛苦;另一方面他又蠻自由,可以在三味書屋趁老師不備偷跑進后園游樂,很開心。
你閱讀的名著:《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的問題:_______________
提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該題不僅允許學生自選一部名著提出質疑,還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養成善思善疑的閱讀習慣,做到真閱讀、真思考。
統觀2021 年江蘇省13 個設區市的中考語文試卷,我們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雖然13 份試卷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需要改進之處。如:有的試卷以語言知識識別題替代語言運用題,有的試卷出現了只是考查對比、類比、比喻或論證方法的識別與判定的知識概念題,有的試卷格局或試題形式固化陳舊、多年不變,個別試卷識記類試題比例較高,還有不少試卷或多或少地考查了課外讀物的相關常識及對人物、情節等內容的識記……這些都需要命題者繼續學習素養測評理論,樹立素養立意的命題意識。因為陳舊的理念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必然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且不符合課標的要求。
觀察13 份試卷的難度結構,會發現難度均值只有0.67,較2020 年有所提高(2020 年是0.69)。有5 份試卷的難度在0.65 以下,另有3份試卷中0.4 以下的難題超過20%。這些說明命題前的規劃不到位,需要引起命題者的重視。
有些試卷閱讀材料類型比較單一,只有單篇的文字材料,缺少課標提出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這與學生日常的閱讀實際不符。有些試題設計了情境,卻另外孤立地考查語文知識;有的試題以學習活動為情境,任務卻是名著內容分析。這些試題在情境與任務的關聯度、任務之間的邏輯關系等方面不理想,造成試題的實效性不強。命題者應廣泛學習、借鑒先進的命題經驗,提高命題技術。
部分試卷中某些能激發學生深度思考的閱讀題,其參考答案卻是格式化、套路化的;有些開放性的主觀題卻以采點評分的形式削弱了試題的開放性。這些答案示例不僅降低了試題的思維含量,而且容易導致日常教學的應試訓練,不利于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建議改進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的擬制,如主觀題借鑒“分層賦分”的方式,提高評卷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