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雪,徐 翀,宋 穎,趙 強,繆穎波,王 青,周 靖
(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上海 100126)
醫療機構間檢驗結果實現可比可減少重復檢查,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和浙江省嘉善縣(以下分別簡稱為青浦、吳江和嘉善)三地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示范區域,醫保網絡已連通,患者在三地往來就醫將更頻繁,實現三地檢驗結果互認刻不容緩。本研究主要針對跨區域檢驗結果,以青浦、吳江和嘉善三地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作為研究對象,探索三地全血細胞計數(complete blood cell count,CBC)檢測結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本研究于2021年5月對青浦、吳江和嘉善區域檢驗中心及其下級醫療機構的25家臨床實驗室(表1)進行CBC正確度調查。調查項目包括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計數、紅細胞(red blood cell,RBC)計數、血紅蛋白(hemoglobin,Hb)、血細胞比容(hematocrit,HCT)和血小板(platelet ,PLT)計數5項。

表1 25家臨床實驗室基本情況
使用搖床(4 ℃,80 r/min)將1單位新鮮B型紅細胞懸液混勻后,通過輸液泵按比例同時滴加(120滴/min)磷酸鹽緩沖液、固定劑和活性劑,搖勻,制備成調查品,分裝至真空采血管,每支2 mL,共2個批號,分別為20211301(批號1)和20211302(批號2)。
通過冷鏈運輸方式將2個批號調查品于1 d內送達各臨床實驗室。要求實驗室收到調查品后,按常規樣本檢測模式檢測,每個批號重復檢測5次,3 d內上報檢測結果(建議實驗室收到調查品后盡快檢測并上報結果,每個批號上報5次重復檢測結果)。
計算各實驗室CBC 5個項目2個批號5次重復檢測結果的中位數(M)、均值()、標準差(s)、極差(R)和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依據《WS/T 406—2012 臨床血液學檢驗常規項目分析質量要求》[1]推薦的標準(WBC計數4.0%、RBC計數2.0%、Hb 1.5%、HCT 3.0%、PLT計數5.0%)進行評價。分析CBC 5個項目實驗室檢測結果的差異以及不同檢測系統之間檢測結果的差異。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不同檢測系統各項目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5家實驗室使用的血液分析儀包括日本Sysmex公司(簡稱Sysmex)、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Mindray)和日本堀場公司(簡稱Horiba)3個品牌11個型號。見表2。

表2 25家臨床實驗室使用的儀器品牌、型號和數量
CBC 5個項目2個批號5次重復檢測結果的批內不精密度(CV)范圍分別為:WBC計數0.32%~3.24%,RBC計數0.11%~1.11%,Hb 0.00%~1.38%,HCT 0.16%~1.23%,PLT計數0.32%~3.93%,均滿足《WS/T 406—2012 臨床血液學檢驗常規項目分析質量要求》[1]的要求。見圖1。

圖1 25家實驗室5個項目檢測結果批內不精密度(CV)
25家實驗室CBC 5個項目2個批號檢測結果總體與總體M無明顯差異,見表3。但不同項目的CV存在一定的差異。RBC計數、Hb各實驗室間檢測結果差異較小,批號1和批號2的CV分別為1.19%、1.35%和1.40%、1.24%;HCT各實驗室間的檢測結果差異較大,批號1和批號2的CV分別為6.52%和6.05%;WBC計數批號1和批號2的CV分別為2.10%和4.35%,PLT計數批號1和批號2的CV分別為3.08%和3.25%。

表3 25家臨床實驗室5個項目檢測結果統計
25家實驗室共使用了3種檢測系統,分別為Sysmex檢測系統、Mindray檢測系統和Horiba檢測系統。3個檢測系統內各項目2個批號檢測結果總體和總體M無明顯差異。Kruskal-Wallis H檢驗結果顯示,不同檢測系統間RBC計數批號2、Hb批號2、HCT 批號1和批號2、PLT計數批號1和批號2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結果顯示,Sysmex檢測系統與Mindray檢測系統檢測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Horiba檢測系統與Sysmex檢測系統檢測結果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oriba檢測系統HCT項目和PLT計數項目的檢測結果與Sysmex檢測系統和Mindray檢測系統差異較大。見表4、表5、圖2。

圖2 各檢測系統檢測結果兩兩比較結果

表4 各檢測系統檢測結果差異(CV)比較 %

表5 各檢測系統5個項目檢測結果比較
本研究CBC正確度調查品為經過弱固定的新鮮全血,基質效應小,能客觀反映日常檢驗結果,有助于發現不同檢測系統間的偏差。參與本次調查的青浦、吳江和嘉善三地實驗室覆蓋了不同級別類型醫療機構,包括三級(綜合和專科)、二級(綜合和專科)、一級和未分級醫療機構,分別占20%、36%、36%和8%。調查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三地真實水平。25家實驗室使用的檢測儀器包括3個品牌11個型號,全部使用配套試劑,且72%的實驗室儀器為同一品牌機型,有利于檢驗結果的可比。
本研究結果顯示,25家實驗室CBC正確度驗證計劃5個項目2個批號調查品重復檢測結果精密度較好。25家實驗室5個項目檢測結果比較結果顯示,使用Horiba檢測系統的3家實驗室HCT檢測結果與其他實驗室的差異較大,其余項目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較好。
25家實驗室5個項目批內不精密度均滿足文獻[1]推薦的標準(WBC計數4.0%、RBC計數2.0%、Hb 1.5%、HCT 3.0%、PLT計數5.0%),說明25家實驗室室內質控精密度較好。參與調查的吳江7家實驗室是吳江區醫學會檢驗病理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嘉善4家實驗室為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醫共體成員,均為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青浦14家實驗室均為區域醫聯體成員單位,實施統一管理,統一考核標準,檢驗人員質量意識較強,規范操作自覺性較好。吳江成員單位之間定期開展質控督查及互動交流活動,嘉善成員單位之間定期接受檢驗人員資質、儀器管理和室內質控等考核,青浦醫聯體內各成員單位CBC檢測室內質控數據是實時監控數據,各成員單位每季度接受1次質控培訓,每6個月接受1次區內質控督查。以上措施均有效保證了25家實驗室檢測質量的同質化,為檢測結果實現可比奠定了基礎。
本研究不同檢測系統之間檢測結果存在差異,與王青等[3]、王文娟等[4]和張志雄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HCT在Horiba與Sysmex、Mindray檢測系統間的差異超過了文獻[1]中的可比性要求(相對偏差≤3.5%):Sysmex與Horiba檢測系統2個水平調查品檢測結果的相對偏差分別為22.64%和20.05%,Mindray與Horiba檢測系統2個水平調查品檢測結果的相對偏差分別為23.06%和20.52%。這可能與不同檢測系統HCT檢測原理不同有關,HCT檢測結果可由儀器直接依據脈沖信號測出(Sysmex),或依據紅細胞平均體積和RBC計數計算得到(Horiba);也可能與本研究所用調查品是弱固定新鮮血有關。HCT是判斷貧血的重要依據,相關指南推薦參考區間為40%~50%(男)、35%~45%(女)[6],本研究中HCT的2個水平調查品檢測結果的分別為41.97%和52.67%,分別為正常值和異常值,Horiba與Sysmex、Mindray 2個檢測系統間的差異可能影響到臨床的決策,進而影響到患者疾病的診斷。建議實驗室按照《WS/T 406—2012 臨床血液學檢驗常規項目分析質量要求》[1]要求定期對儀器進行校準,非配套試劑使用前進行性能驗證。建議相關質量監管機構定期開展質量督查和現場督導工作,如飛行檢查,以幫助臨床實驗室及時發現問題,提高檢測質量。
不同醫療機構檢驗結果實現可比的關鍵判斷標準是室內質控穩定性和室間質評準確性。室內質控監測指標為各檢測項目累計不精密度水平,如6個月及以上累計數據。本研究結果顯示,25家實驗室批內不精密度較好,但尚缺少批間和長期穩定性數據,后續研究將補齊數據。本研究選取弱固定新鮮全血質控品,雖優于常規室間質評用質控品,更接近患者樣本,但最理想狀態仍是使用新鮮全血樣本,以最大程度降低樣本基質效應。
室間質評主要監控各實驗室檢測結果的差異,以持續改進檢驗質量。但是由于不同檢測系統溯源性差異等問題,當前的室間質評通常是按照檢測系統進行分組評價的,得到的結果是組內實驗室之間的比較情況,難以評價不同檢測系統檢測結果一致性。因此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儀器試劑廠商、實驗室人員共同努力,以促進各檢測系統之間檢驗結果一致性的工作[7]。通過衛生行政部門出臺政策,規范儀器試劑廠商在產品溯源性和標準化等方面的工作。實驗室使用不同檢測系統檢測同一項目時,首先應驗證不同檢測系統檢測結果差異是否在臨床可接受范圍內,同時應使用相同的參考區間,再應用于臨床。正確度驗證計劃通常由參考方法定值,有利于發現不同檢測系統之間結果差異,實驗室應盡可能參加,以尋求改進機會,促使各檢測結果達到一致。
綜上所述,青浦、吳江和嘉善三地CBC 5個項目總體可比性和一致性較好。部分項目不同檢測系統檢測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應引起實驗室重視。建議各實驗室嚴格按《WS/T 347—2011 血細胞分析的校準指南》[8]制定校準計劃,修正偏移,進一步提高實驗室檢驗質量。建議盡量使用相同品牌檢測系統,以幫助實驗室獲得一致檢測結果。建議建立參考實驗室,通過新鮮血傳遞方式提高不同檢測系統檢測結果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