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香
腦血管疾病目前已成為我國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ACI 則占了腦血管疾病的70%。一旦病發,死亡率高達15%[1]。近年來,由于ACI 的高發病率、高致殘率以及高死亡率引起廣泛關注,其直接病因是由于患者腦供血動脈腔狹窄或阻閉,腦部血液供應不足而引發腦缺氧、缺血所致[1]。ACI 發病急促,由于病發位置位于腦部,易造成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傳統采取西醫治療手段,但治療效果皆不太理想[2]。中醫將ACI 歸為“中風”范疇,隨著我國傳統醫學的不斷發展,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在ACI 的治療中取得了良好成效[3]。本研究就中醫針灸療法聯合銀杏二萜內酯葡胺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分析,取得不錯的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間接受治療的風痰瘀阻型ACI 患者5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 例。對照組中,男15 例,女10 例;年齡40~75 歲,平均年齡(57.5±17.5)歲。觀察組中,男13 例,女12 例;年齡40~73 歲,平均年齡(56.5±1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判定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為初發ACI患者;②發病至入院時間≤24 h;③近1 個月內均未參加過其他臨床研究的患者;④接受采取內科保守治療的患者;⑤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出血性腦卒中導致的偏癱患者;②合并臟器功能嚴重損傷或血液病患者;③合并血友病、創傷性前房出血、胃潰瘍、溶血性貧血者;④存在嚴重意識障礙或精神病史;⑤存在嚴重皮膚疾病,不宜針灸者。
1.3 方法 兩組治療期間均嚴格控制飲食,禁煙、酒及高脂、辛辣、高糖、刺激性食物,飲食宜清淡,避免熬夜;同時進行肩、肘、腕、指、膝關節的活動訓練及拉伸、慢走運動訓練,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給予阿司匹林(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635,規格:25 mg/片)以抗血小板聚集,初始劑量為200 mg/d,3 d 后調整劑量為150 mg/d,維持劑量治療4 周。對照組給予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120024,規格:25 mg/支)治療,25 mg/次,加入到25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稀釋,靜脈滴注,1 次/d,治療2 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用中醫針灸療法治療:上肢從三里、曲池、外關、臂臑、陽池、肩髃、尺澤、后溪、合谷,下肢從三陰交、足三里、太溪、陽陵泉、血海、曲泉、陰谷等穴位中選取3~6 個穴位行針;采用溫針灸灸法,行針前以酒精消毒各穴,而后取2.0 寸28 號毫針迅速刺入穴位,刺入深度5~15 mm,入穴得氣后留針并在針柄套以2 cm 艾條點燃,艾條距皮膚2.0~2.5 cm,若患者感覺灼燙可以紙片覆于穴區稍減火力,艾條燃盡后10 s 拔針,拔針后以消毒棉簽按壓30 s,5 次/周,每治療2 周間隔5 d,治療2 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4]: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消失>70%且NIHSS 評分下降>60%;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消失30%~70%,且NIHSS 評分下降30%~60%;無效:不滿足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VEGF、NSE、S100B 蛋白水平及NIHSS 評分:治療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樣,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VEGF、S100B 蛋白、NSE 水平;同時采用NIHSS評分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分值越低說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輕。③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胃腸道反應、皮疹、乏力、心悸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6.00%(24/25)高于對照組的76.00%(19/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VEGF、NSE、S100B 蛋白水平及NIH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VEGF、NSE、S100B蛋白水平及NIHS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100B 蛋白、NSE 水平及NIHS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VEGF 水平高于治療前,觀察組患者NSE、S100B 蛋白水平以及NIHS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VEGF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EGF、NSE、S100B 蛋白水平及NIHSS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EGF、NSE、S100B 蛋白水平及NIHSS 評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0%(3/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00%(9/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47,P<0.05)。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發生改變,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日愈增加,目前已是臨床最常見的腦血管功效障礙性疾病之一[5]。ACI發病快、致殘率及致死率高,多發于中老年群體[6]。目前最常采用的治療措施仍是內科保守治療。供應腦部血流的動脈產生病變,使腦組織局部血流量減少,并且側支循環的建立使腦血流呈代償性增加,因此引發了ACI;此外,ACI 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炎癥反應長期處于高凝狀態[7]。
中醫根據患者臨床表現,認為ACI 屬于“中風”范疇,多由情志不調、飲食不節引起[8]。其主要原因是痰濁導致的病臟腑功能失調,同時還會加重人體津液運行障礙,進一步導致痰濁加劇,日久成結[9]。針灸療法是我國中醫特有的一種治療手段,不同的穴位針對不同的功效,本研究選取的穴位中,水溝穴配合四神聰穴與百會穴具有開竅醒神之功效;太沖穴、內關穴可息風止痙、疏肝平肝。諸穴位合用可達到有化瘀通脈、扶正祛邪、熄風化痰之功效。而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是從銀杏葉中提取而來,有活血化瘀、營養神經等功效。吳浩亮[10]學者的研究中表明,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6.00%(24/25)高于對照組的76.00%(19/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100B 蛋白、NSE 水平及NIHS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VEGF 水平高于治療前,觀察組患者NSE、S100B 蛋白水平以及NIHS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VEGF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00%(3/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00%(9/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中醫針灸療法聯合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治療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