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在臨床治療中,用藥環節十分重要,對治療效果造成直接影響?,F今重要臨床用藥未采取辨證論治、用法用量不當、中藥炮制方法等,存在相應安全隱患。中藥屬于傳統藥物,其藥性天然、平和、不良反應低的特點,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大部分患者常使用中藥治療[1]。在中藥治療中,需保證藥物的科學性、合理性、適當性、安全性,使中藥的優勢充分發揮。在實際情況中,中藥用藥不合理情況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需對臨床重要合理用藥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并針對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法[2]。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本院80張未實施臨床中藥合理用藥對策的處方作為參照組,其中患者男52 例,女28 例,年齡25~78 歲,平均年齡(51.35±8.89)歲;選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80 張實施臨床中藥合理用藥對策處方作為實驗組,其中患者男48 例,女32 例,年齡26~78 歲,平均年齡(51.56±8.8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未實施合理用藥對策處方,實驗組實施合理用藥對策處方,合理用藥對策主要為:在中藥用藥安全性、管理制度下,充分分析重要臨床用藥情況,對藥品種類、用藥方式等進行整理分析,對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中藥使用情況等進行詳細觀察并記錄。制定合理的策略,使中藥用藥安全性提升。具體措施為:①采取辨證論治,依照患者的實際病情對用藥情況進行準確劃分,并在第一時間、適當、合理調整用藥情況;②醫務人員合理安排中藥給藥時間、時間間隔、停藥時間等,科學有效的使用中藥治療;③重視患者的用藥管理情況,充分把控每個環節,主要包含中藥有效性、加工質量,將相關用藥制度予以落實,保證中藥方劑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不合理用藥、風險事件發生以及護理投訴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合理用藥情況比較 實驗組不合理用藥發生率3.75%(3/80)低于參照組的13.75%(11/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合理用藥情況比較[n(%)]
2.2 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護理投訴率比較 實驗組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25%(1/80)、護理投訴率為2.50%(2/80)均低于參照組的8.75%(7/80)、11.25%(9/8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護理投訴率比較[n(%)]
現今中藥用藥中常發生多種用藥不當情況,如用藥劑量不當、未辨證論治、聯合用藥差錯等,會影響治療效果,嚴重損傷患者的身體健康,對其康復造成嚴重影響[3]。為保證中藥臨床用藥的安全性,需對中藥用藥管理力度逐漸提升。合理用藥管理措施主要提升中藥管理,對處方、劑量進行核實,并嚴格依照醫囑實施用藥治療,依照辨證論治,聯合用藥需以合理性為基礎,力求最大可能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使藥物治療效果提升[4]。臨床上對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使人員管理力度提升,建立完善醫院中藥藥品管理制度。針對不同中藥規格、藥性藥效、用法用量等存在一定差異,藥品管理人員需充分掌握不同中藥的相關信息。
針對相關問題制定相關方法:①充分掌握重要藥物的用量、使用方法等,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病程,制定合理用藥劑量,患者長時間過量用藥,或者長時間使用同一種藥物,極易發生不良反應,因此需加強用藥指導,需掌握科學藥物使用情況和劑量,防止患者盲目用藥[5,6]。②將中藥炮制予以規范,多種中草藥需經加工、處理,使藥效充分揮發,在實際中需進一步規范中藥炮制流程,進而使藥物治療效果提升,將藥物造成毒副作用減輕。在炮制中藥時,需依照藥物的特性,控制煎煮時間和溫度,將中藥炮制監管力度提升,使藥物質量得到保證。③嚴格依照辨證論治的原則,在中醫治療中,用藥原則十分關鍵,需結合患者的病情來決定藥物、用法、劑量,如發生診斷正確用藥錯誤情況,會嚴重影響治療后果。現今需準確診斷患者的病情,取合適的藥物治療,在用藥前重視藥物相關注意事項、禁忌證,嚴格依照藥物規定實施用藥治療。需依照患者的病程、病情程度、年齡等調整藥物,盡最大可能保證用藥安全性[7,8]。
有關研究人員指出,臨床合理使用中藥治療與廣大人們切身利益存在密切關系,進而保證用藥有效性、安全性、簡便、經濟性,合理用藥可充分有效的使用衛生資源,獲得較優的社會效益和醫療效益,防止發生浪費情況[9,10]。提倡合理用藥的意義,進而在短時間內預防疾病發生,使患者的身體健康得到保證,進而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防止發生藥源性疾病[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不合理用藥發生率3.75%(3/80)低于參照組的13.75%(11/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25%(1/80)、護理投訴率為2.50%(2/80)均低于參照組的8.75%(7/80)、11.25%(9/8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中藥用藥中需認知合理用藥的重要性,針對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使臨床中藥用藥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升,盡可能防止護理糾紛事件、風險事件發生,進而充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