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詩,曾榜榮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 610031)
近年來,我國高速鐵路發展突飛猛進,“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不斷完善,對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發揮了強大的支撐和引領作用[1]。隨著高鐵建設穩步推進,許多城市邁入了高鐵時代,其中也有不少城市成為多條高鐵交匯的重要樞紐,路網中形成了多個“米”字形和數量更多的“十”字形高鐵樞紐[2-3]。在此背景下,如何處理好高鐵建設與城市發展的相互關系,解決好多條高鐵引入樞紐的問題,給鐵路設計者提出了新的挑戰。高速鐵路引入樞紐的影響因素很多,按照以往研究經驗,高速鐵路引入既有樞紐的客運站布局,應結合城市和鐵路樞紐性質、地位及規模,根據高速鐵路特點、運輸組織模式以及樞紐內客運站分工、旅客換乘需求等因素,經技術經濟比選確定[4-7]。當多條高鐵同時引入樞紐時,高鐵數量越多,線路性質差異越大,客流流向繁雜,各條線路交叉考慮的因素更多,研究更為復雜。這種情況下需根據每條線的特點,統籌各影響因素,分步開展研究、逐漸縮小范圍,最終研究出滿足功能需求、符合區域規劃、經濟合理的樞紐方案[8-10]。以渝昆高鐵、自宜鐵路引入宜賓樞紐研究過程為例,提出多條鐵路同時引入樞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和參考。
宜賓位于成都、重慶、貴陽、昆明4個核心城市的中心連接點,與周邊的自貢、瀘州、畢節、昭通、西昌、樂山等城市連接,是銜接6個方向的鐵路樞紐[11-13],如圖1所示。

圖1 宜賓鐵路樞紐地理位置
宜賓樞紐既有線僅有內昆線和宜珙支線,其中,內昆線為I級單線電氣化鐵路,由北至南貫穿樞紐,宜珙支線在宜賓站北端接入。主要車站有宜賓北站、宜賓站(現改為翠屏站)和宜賓南站。宜賓站主要辦理內昆線上客車作業;宜賓北站為地區主要貨運站;宜賓南站為區段站,辦理地區貨運的解編、摘掛等技術作業。宜賓鐵路樞紐示意如圖2所示。

圖2 宜賓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示意
樞紐在建工程為成都至貴陽鐵路,2013年底開工建設,設計標準250 km/h,線路自西向東穿過宜賓樞紐,在三江主城的南岸組團和趙場組團結合部設宜賓東站[14](后改名為宜賓西站),是地區唯一的高鐵客運站。樞紐擬建項目主要為渝昆高鐵(350 km/h)、自宜鐵路(350 km/h),以及規劃的宜西鐵路[15-17]。
樞紐內既有內昆鐵路技術標準低,客運站車場、站房規模小,客車整備存放能力不足。隨著成貴鐵路、渝昆高鐵、自宜高鐵引入宜賓樞紐,既有宜賓站的客運能力將不能滿足需要,加之地處城市建成區,線路引入、車站改擴建均十分困難[18]。
2.1.1 發展目標
宜賓城市發展目標為:輻射吸納長江上游川滇黔的區域中心、國際化生態山水文化名城。
經濟發展目標為:203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 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8萬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6∶47∶47,工業總產值達到12 000億元。
2.1.2 城市空間布局
(1)市域
規劃市域城鎮體系空間結構可概括為“一極一帶兩軸”。“一極”是指沿江都市區,是全市發展的核心地區; “一帶”即沿江城鎮發展帶;“兩軸”是中心城市與市域腹地緊密聯系的功能軸,分為“川滇城鎮軸” 和“川黔城鎮軸”。
(2)中心城區
構建“一城四區、三江多組團”的組合型帶狀城市布局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宜賓市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
①一城:三江主城,包括老城組團、南岸組團、趙場組團、鹽坪組團。
②四區:依據主導產業和山水生態本底隔離劃定的4個產城綜合功能區,即岷江新區、臨港新區、金沙新區、南溪新區。
③三江:長江、金沙江、岷江,城市以三江為依托,沿江有序發展,城在江邊,江在城中。
④多組團:各片區布局相對緊湊,每個片區均由多個組團構成,各片區既有綜合城市功能,又各有特色;同時在外圍形成李莊、李莊東特色組團片區以及港東組團,共包括17個組團。
⑤帶狀:沿江現代功能集聚帶。
宜賓是“長江第一城”,作為沿江城市,具有帶狀發展的顯著特點,三江主城、岷江新區、臨港新區、金沙新區、南溪新區均沿江分布。引領城市發展的是三江主城,規劃人口約100萬人,其中,南岸組團和趙場組團是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人口分布的重心所在。高鐵引入需重點對三江主城區進行研究。
渝昆、自宜鐵路從不同方向引入宜賓樞紐,因兩線均為時速350 km高速鐵路,承擔著路網通道功能,引入樞紐首先對兩線走向進行初步分析。
3.1.1 渝昆高鐵宏觀走向分析
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結合前期研究成果,渝昆高鐵東起重慶,經瀘州、宜賓、昭通至昆明,其中,重慶至宜賓段呈東西走向,宜賓至昭通段呈東北—西南走向。宜賓樞紐位于線路宏觀走向的轉折點,其中,南溪至彝良段研究了經高縣、筠連和經水富、鹽津兩個方案[15]。南溪至彝良段線路走向如圖4所示,南溪至彝良段經濟據點情況如表1所示。

圖4 渝昆高鐵南溪至彝良段線路走向示意

表1 南溪至彝良段經濟據點人口、經濟比較
經研究,經高縣、筠連方案雖然線路稍長,但地形地質條件相對較好,工程投資較省,所經地區經濟體量大、人口多,客流吸引能力更強。因此,渝昆高鐵宜走在高縣、筠連一線,且線路走向越靠東越順直。
3.1.2 自宜鐵路宏觀走向分析及引入宜賓樞紐初步研究成果
自宜鐵路的研究時機較渝昆高鐵更早,宏觀走向方面,研究比選了經板橋、經鄧關兩個方案,受工程條件和煤炭采空區控制,高店成為線路的重要節點[16]。引入宜賓東站,采用自東向西接入,主要考慮以下方面。
(1)從路網構成和運輸組織角度考慮,“東進”有利于形成“成都—自貢—宜賓—樂山—成都”的城際環線。
(2)只需一次跨江,且跨長江橋位較好。
(3)可經過臨港組團并設站,有利于帶動城市經濟發展、方便市民出行。因此,自宜鐵路推薦經高店、臨港設站后跨長江,從東側引入宜賓東站的方案。自宜鐵路線路走向如圖5所示。

圖5 自宜鐵路線路走向示意
經比選,渝昆高鐵和自宜鐵路宜從宜賓樞紐東北側引入。
宜賓樞紐客流徑路如表2所示,由表2分析可知,宜賓樞紐以通過車流為主,約占81%,始發終到車較少,主要為內自宜方向(25/35對/d);跨線車流以西昌至重慶(40/58對/d)、西昌與自貢(44/0對/d)、自貢與昆明(21/25對/d)、樂山與重慶(15/20對/d)、自貢與樂山方向(11/13對/d)為主。因此,渝昆、自宜鐵路引入樞紐,在確保本線順直的基礎上,解決自貢(成都)—昆明方向、樂山—重慶方向、自貢—樂山方向的便捷連通問題,是兩線引入宜賓樞紐需研究的重點。

表2 宜賓樞紐客車徑路[20] 對/d
通過以上分析,宜賓樞紐銜接成貴、渝昆、成自宜、宜西攀等高速鐵路,以及內昆、宜珙支線、臨港支線等普速鐵路,在路網中主要承擔各方向高鐵客運直通和順暢銜接的功能。目前,樞紐客運主要為既有內昆鐵路宜賓站和在建成貴鐵路宜賓東站“一主一輔”布局。結合樞紐現狀,渝昆、自宜高鐵引入宜賓樞紐方案研究的重點和關鍵點,一是實現樞紐承載各線便捷直通和順暢跨線的運輸功能;二是處理好高鐵與城市規劃發展的相互關系;三是渝昆、自宜高鐵線路走向、工程方案、工程投資科學合理;四是為預留好路網相關線路未來引入條件。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宜賓樞紐客運布局和城市規劃,研究了引入宜賓東站(東進西出、西進東出和十字交叉方案)和新設站(趙場新設站、合設南岸站)兩方案。
3.3.1 引入宜賓東站方案
根據宜賓樞紐的客貨運布局,宜賓東站是樞紐唯一高鐵客運站,渝昆、自宜為客運專線,引入樞紐首先圍繞宜賓東站開展研究,比選了東進西出、西進東出和十字交叉3個方案。
(1)東進西出方案
自宜鐵路維持原可研線路走向,渝昆自東向西、自宜從北向南,在宜賓高店附近匯合,合場設置臨港站,共橋位跨長江后,兩線共通道從東端引入宜賓東站,渝昆線出站后跨越金沙江,順勢經水富、鹽津至彝良;自宜線設聯絡線與成貴客專樂山方向連通,預留貴陽方向聯絡線條件。東進西出方案如圖6所示。

圖6 東進西出方案示意
該方案渝昆、自宜線均從宜賓樞紐東北側引入,自宜線線形較好,但渝昆線因平行引入宜賓東站,線形較差,未能走到高縣、筠連一線,客流吸引能力較差,研究后放棄。
(2)西進東出方案
該方案渝昆高鐵采用從宜賓東站西端接入、東端引出,結合自宜鐵路線路走向及跨岷江、金沙江橋位,研究了與自宜鐵路共通道方案和分通道方案。
①共通道方案
渝昆鐵路自東向西穿過觀斗山,在青岡坪與自宜鐵路并站合場設站,共通道跨越岷江、金沙江后,從西端引入宜賓東站,出站后渝昆線轉向南經高縣、筠連至彝良。如圖7所示。

圖7 西進東出共通道方案示意
②分通道方案
渝昆線自西向東,在高店與自宜鐵路并站合場設站后,穿越官斗山、轉向西南跨越岷江、成貴客站,再轉向東南跨金沙江,接入宜賓東站西端,在南側設渝昆場。自宜線經富順、鄧關,在高店合場后,仍在臨港設站,跨長江后從東端引入宜賓東站城際場。如圖8所示。

圖8 西進東出分通道方案示意
經研究,兩方案渝昆高鐵呈“幾”字形,迂回繞行遠、運行時分長、投資大;共通道方案,自宜鐵路與渝昆線共橋位跨岷江,但還需新建金沙江大橋;分通道方案,兩線需分別新建岷江大橋和長江大橋,未能集約利用跨江通道,線路布局不合理。兩方案缺點明顯,研究后放棄。
(3)十字交叉方案
從前面的研究可知,渝昆、成貴線主軸呈直角交叉,傳統的并列式設站已經不能適應渝昆鐵路的功能定位和技術標準,為此進一步研究了與成貴鐵路“十字交叉”共用站房的方案。
渝昆、自宜線在臨港并站合場設站,共橋位跨長江后,自宜線引入宜賓東站,渝昆線與成貴線形成“十字”交叉,與成貴、自宜共用站房,出站后經高縣、筠連至彝良。自宜鐵路設置聯絡線連接宜賓東站,結合臨港站實現跨線運輸功能。渝昆高鐵線路較順直,有利于走行于高縣、筠連一線;自宜鐵路線路走向合理,滿足城際功能需要。十字交叉方案如圖9所示。

圖9 十字交叉方案示意
經現場放線核對,為與宜賓東站交叉并站,線路需深入城市在建區和建成區,周邊高層建筑密布、征地拆遷困難、社穩風險高;同時線路自北向南穿城而過,對城市切割嚴重,地方政府極力反對。若考慮采用地下方案,城區內約9 km線路位于地下,工程代價巨大;所經區域不能建設高層建筑,加之線路與規劃地塊斜交,原有城市布局將被破壞;方案研究時,成貴鐵路已開工建設2年,宜賓東站路基邊坡防護已完成,下穿車站將造成大量工程廢棄,并影響成貴線建設工期。十字交叉方案線路與建成區位置關系如圖10所示。

圖10 十字交叉方案線路與建成區位置關系
因此,雖然“十字交叉”方案兩線均較順直,能夠實現主要方向跨線運輸,共用站房和城市配套設施有利于運營管理和集約利用資源,但高鐵與城市規劃建設沖突,方案可實施性差,考慮地方政府強烈反對,經研究后放棄。
3.3.2 新設站方案
圍繞宜賓東站研究的方案由于多方面原因,均不理想,從而轉換思路,進一步研究了新設站方案,即自宜引入宜賓東、渝昆新設趙場站(方案Ⅰ)和自宜、渝昆合設南岸站(方案Ⅱ)兩個方案。如圖11、圖12所示。

圖11 新設趙場方案(方案Ⅰ)示意

圖12 合設南岸方案(方案Ⅱ)示意
(1)新設趙場站方案(方案Ⅰ)
自宜、渝昆線于臨港并站合場設站,共建臨港長江特大橋跨江后,自宜線引入宜賓東站,渝昆線在趙場組團設站,出站后繼續向南經高縣、筠連至彝良。
(2)合設南岸站方案(方案Ⅱ)
自宜、渝昆線于臨港并站合場設站,共建臨港長江特大橋跨江后,自宜、渝昆線在三江主城南岸組團合設站,出站后渝昆上跨成貴鐵路繼續向南經高縣、筠連至彝良。
兩方案均滿足主要方向跨線運輸需要;線路順直,線形好;共用長江橋位,集約利用寶貴的過江通道資源;線位、站位均符合地方規劃要求;工程措施簡單易實施,對在建成貴客專影響較小。
(3)方案比選及推薦意見
經綜合比選,方案I較方案II渝昆線長度相當,自宜線長7.9 km,總投資增加18.72億元。
路網功能方面,渝昆與自宜鐵路均為350 km/h的區域干線高鐵,方案I兩線合站,標準更匹配,有利于構建蓉昆通道,路網布局更合理。
與城市規劃協調方面,方案Ⅰ,渝昆、自宜線分通道走行,在城區形成封閉區域,限制了城市進一步發展空間;方案Ⅱ,兩線共通道沿規劃區邊緣走行,與城市規劃相協調、契合度高。
樞紐客運布局方面,方案Ⅰ,宜賓東站成為樞紐主客站,但不能辦理渝昆線始發終到作業,樞紐客運作業分散、車站分工不明晰;方案Ⅱ,南岸站將成為樞紐主客站,可辦理樞紐各方向的始發終到作業,客站分工明確,兩條設計標準為350 km/h的干線鐵路交匯,站線定位較為匹配。
自貢至貴陽車流方面,方案Ⅰ,自貢至貴陽方向聯絡線從區間出岔接入成貴鐵路貴陽方向,自貢至貴陽方向車流不經過宜賓東站,運輸組織不便;方案Ⅱ,聯絡線從南岸站引出,接入成貴鐵路貴陽方向,運輸組織條件相對較好。
綜上所述,推薦采用方案Ⅱ,即合設南岸站方案。
為研究渝昆、自宜兩條高速鐵路同時引入宜賓鐵路樞紐問題,創新采用多因素分步分析的方法,篩選主要影響因素逐一開展分析,綜合初步分析的特點和結論,圍繞引入既有站和新建車站兩個思路,研究多個引入方案,通過綜合比選得出引入樞紐方案的結果。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2條或多條高鐵引入樞紐的主要影響因素有:樞紐在路網中的功能定位、高鐵功能定位和技術標準、樞紐所在城市的規劃發展情況、高鐵的宏觀走向、樞紐客站分布和客運特點等。
(2)重視城市規劃研究。鐵路建設與城市發展需協同互促。研究引入樞紐(地區)方案,應對該地區現狀和發展規劃進行全面、充分地研究。分析城市總體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資料,掌握經濟發展、產業規劃、人口分布、交通規劃等情況,明確城市未來主要發展的方向和區域,為進一步研究鐵路引入方案做好準備。
(3)引入既有站和新設站并舉。在具體方案研究階段,以樞紐客貨運布局為切入點,結合既有、擬建和規劃鐵路項目推進情況、城市的規劃發展等,研究引入既有車站和新設站兩個系列方案,綜合比選、優中選優。
(4)巧妙設置“閘站”。 臨港站作為閘站,巧妙承擔多線跨線車流疏解作用的經驗,當兩線之間跨線車流較多,且其他線也同時與前兩線有較多跨線車流時,將兩線合場設站,既能避免新建聯絡線、節省投資,又能實現多線間跨線運輸,還能滿足地方政府設站的需求,達到“一箭三雕”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