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秋平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多臟器多系統損害,血清中具有以抗核抗體為代表的多種抗體,呈現緩解和急性發作交替,病因不是很清楚,研究發現可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雌激素有一定的關系,臨床癥狀多樣,早期表現往往不典型。皮膚黏膜、漿膜腔、肌肉骨骼關節、腎臟、心血管、肺、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等都會受到累及[1,2]。因此為明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本文對抗ENA 抗體檢測和體液免疫檢驗在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中的效果進行探究和分析,取得良好成效,詳情見下文報告。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9年2月~2020年12月接診的100 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研究組,納入同期體檢的100 例健康人群作為常規組。常規組男45 例,女55 例;年齡40~70 歲,平均年齡(59.78±6.60)歲。研究組男50 例,女50 例;年齡42~75 歲,平均年齡(59.46±6.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告知所有患者,同意參與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此次研究已上報本院倫理委員會,獲得支持并通過。
1.2 方法 對兩組受檢者均實施抗ENA 抗體檢測和體液免疫檢驗。所有受檢者在空腹狀態下行靜脈抽血,為受檢者抽取4 ml 血液標本,對試管進行登記,貼好標簽。待血液自然凝固后,使用離心機對標本進行分離處理,離心機時間設為20 min,速率設為3000 r/min,離心后,抽取血清。無法及時進行檢測的血清標本,可選擇保存在-20℃的環境中,但需要注意的是,保存時間不能>7 d。并同時對所有血清標本使用散射比濁法進行檢測,檢測內容為:IgG、IgA、IgM 及補體C3、C4水平。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IgG、IgA、IgM 水平,補體C3、C4水平及抗ENA 抗體檢測中抗ds-DNA 抗體、抗SM 抗體、抗SSA 抗體的陽性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IgG、IgA 及IgM 水平比較 研究組的IgG、IgA、IgM 水平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IgG、IgA 及IgM 水平比較(,g/L)

表1 兩組的IgG、IgA 及IgM 水平比較(,g/L)
注:與常規組比較,aP<0.05
2.2 兩組的補體C3及C4水平比較 研究組的補體C3及C4水平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補體C3 及C4 水平比較(,g/L)

表2 兩組的補體C3 及C4 水平比較(,g/L)
注:與常規組比較,aP<0.05
2.3 兩組的抗ds-DNA 抗體、抗SM 抗體、抗SSA 抗體陽性率比較 研究組的抗ds-DNA 抗體、抗SM 抗體、抗SSA 抗體陽性率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抗ds-DNA 抗體、抗SM 抗體、抗SSA 抗體陽性率比較[n(%)]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發于青年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各個器官、各個系統,因此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表現為皮膚黏膜的癥狀,最主要的就是蝶形紅斑、盤狀紅斑,還有非特異性的皮損,例如光過敏、脫發、反復的口腔潰瘍,還有一些患者可以表現為網狀青斑、雷諾綜合征等;關節的癥狀,如關節的腫脹疼痛;肌肉的病變,如出現肌痛、肌無力;呼吸系統的表現,包括咳嗽、咳痰、喘息,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出現胸痛、咯血;如果出現心臟受累,可能出現胸悶、心悸,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性功能不全的表現;腎臟受累的表現主要就是血尿、蛋白尿,如果表現為腎病綜合征,就可能出現全身的水腫,尿中的泡沫增多,還會出現低蛋白血癥;系統性紅斑狼瘡還可以累及精神系統,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可能是癲癇樣抽搐,還有可能出現精神的異常,包括躁狂,甚至有一些患者出現抑郁,此外還會出現消化系統或者是血液系統的病變。血液系統會出現三系的問題,包括白細胞、血小板和血色素的降低。因此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進行診斷時可能會誤診為血液系統疾病[3,4]。
因此需要積極對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水平進行檢測,在對患者進行檢測后發現,患者可能會出現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補體水平的異常表現,同時對患者進行抗體檢測時會發現,患者體內出現多種抗體陽性,例如抗ds-DNA 抗體、抗SM 抗體、抗SSA 抗體陽性等[5,6]。而目前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深入研究發現,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典型特征表現為體內存在大量致病性抗體和免疫復合物。而人體的自身抗體能夠起到對機體的保護及防御作用,如果遭受到破壞后,機體就會出現異常,將人體正常組織識別成異物而做出反應,此時就會發生自身免疫反應,對自身產生抗體[7,8]。盡管人體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滴度自身抗體,但是一旦當這個程度升高后,就會對人體自身造成損傷,進而誘發疾病。抗ds-DNA 抗體作為抗DNA 抗體中的一類,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是最具診斷價值的,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在本文中,高達56.00%。而抗SM抗體是目前臨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特異性標志物,盡管陽性檢出率在本文為23.00%,但是如果聯合抗ds-DNA 抗體進行檢查,則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診斷的準確性。而根據本文的研究表明,健康人群中,所含的抗ds-DNA 抗體含量極低,通過對自身抗體陽性的檢查能夠有效對系統性紅斑狼瘡做出初步診斷[9,10]。同時聯合其他免疫球蛋白進行檢查,能夠有效提升診斷的準確性,減少漏診誤診的出現,避免患者由于漏診誤診而耽誤寶貴的治療時間。而補體是存在于人體組織液或血清中的一種酶活性蛋白質,能夠有效補充特異性抗體,介導溶血等作用,而目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多數發生機制與血清補體降低有關,其中C3作為人體血清含量中最高的一種補體成分,在補體旁路激活途徑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C4則是人體中一種多功能的β1-球蛋白,能夠有效防止免疫復合物沉著,對病毒進行中和等作用。而臨床中補體C3、C4出現異常升高,通常表示患者出現急性炎癥或傳染病早期,如果出現下降,則表明患者補體合成功能出現異常,提示由于補體消耗過多導致,而目前臨床常見的補體消耗過多的情況包括大面積燒傷、急性腎小球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補體合成不足通常見于兒童營養性不良等,因此在臨床聯合補體C3、C4進行檢查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診斷的準確性。且根據本文的研究數據表明,與健康人群進行對比發現,補體C3、C4水平均較健康人群出現下降的情況,能夠有效進行區別,預防診斷中出現漏診的情況。并且補體C3、C4的異常表現能夠有效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生及進展進行提示,聯合抗體檢測能夠有效提升診斷準確率,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數據[11,12]。
綜上所述,在臨床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進行檢測時,首先考慮抗ENA 抗體檢測和體液免疫檢驗,能夠有效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最大程度提升臨床診斷率,能夠有效幫助臨床方案的制定,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