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彬
如今,在臨床醫療技術的積極影響下,促進了護理理念的更新,外科快速康復護理的理念也被廣泛應用于外科領域,這是循證醫學的理念,有效地優化了圍手術期的管理,可避免圍手術期的不良應激反應,進而促進護理理念模式的整體康復效果。膽囊系統疾病包括膽囊疾病,是常見的類型之一。外科治療主要應用于臨床期,但在具體的外科手術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導致生理或心理損傷,嚴重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對術后康復和并發癥產生負面影響。近年來,腹腔鏡手術已廣泛應用于膽囊息肉、膽結石等疾病的治療,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并發癥少等顯著優點。但臨床上仍存在切口疼痛、焦慮、腹脹、炎癥等不良反應。目前外科快速康復護理已與微創外科、疼痛控制、麻醉學等領域聯系起來,在減少并發癥、緩解疼痛、節約費用等方面發揮了作用,并迅速推廣應用。本研究將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8 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析了外科快速康復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中的應用,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8 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 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1~75 歲,平均年齡(57.04±12.02)歲;男22 例,女12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75 歲,平均年齡(57.27±12.10)歲;男23 例,女1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檢查、健康教育、常規抗感染護理、禁食12 h、禁水6 h、插管及胃管,術前告知手術方式和方法。術中未控制輸液量。術后視情況解除疼痛,肛門排氣后少量飲水,拔除胃管。術后24~48 h 拔除引流管,不限補液,患者按自我意愿下床。
觀察組實施外科快速康復護理,基于時代護理理念,護理計劃設計如下:①術前護理:介紹手術前后的疾病知識、并發癥及注意事項;根據患者心理變化,進行心理疏導,減少焦慮;鼓勵患者早期鍛煉;介紹腹腔鏡手術的優點,以成功案例幫助建立手術信心;講解外科快速康復護理內容,爭取患者配合。術前2 d 禁食產氣食品,術前1 d 可安排洗浴。手術前做好腸道準備,不做皮膚準備,只對手術區皮膚進行消毒。術前3 d 采取半流質飲食,術前6 h 禁食,術前3 h 禁水,術前2 h 口服10%葡萄糖,術中放置導尿管和胃管。設計護理路徑,制作兩份路徑表,一份放在護士站,一份放在患者床邊。②術中護理:給予心理安慰;做好保溫護理,室溫在23~25℃之間,患者醒來后用加熱器取暖,避免低氧血癥,用溫水沖洗腹腔,限制補液,晶膠比3∶1,視情況實施麻醉,減少不良反應,嚴密監護生命體征,嚴格無菌操作。③術后護理。術后48 h 內使用硬膜外鎮痛泵,8~12 h 內用瀉藥促進排氣,12~24 h 拔除引流管,24 h 內輸液量控制在2000 ml 以內,胃腸功能恢復后無需靜脈輸液,術后24 h 內無持續發熱等異常者停用抗感染藥物。術后6 h 給予少量水,24~36 h 給予半流質飲食,3 d 后給予正常飲食。建議醒來后活動四肢,3 h 翻身1 次,24 h 后下床,以減少肌肉萎縮和靜脈血瘀。術前、術后各進行1 次心理測試,術后同一天進行2 次疼痛評分。密切監測術后不良反應或不適反應,并根據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 評分、SDS 評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SAS、SDS 評分分值均為20~80 分,評分越低越好。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評價患者滿意度,分值為0~100 分,評分越高,患者越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度評分為(95.67±3.12)分,高于對照組的(83.01±2.45)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有1 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對照組有8 例患者發生并發癥,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9%(1/34)低于對照組的23.5%(8/3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往往需要忍受較大的疼痛,這會對患者的康復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進而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其家庭的經濟負擔。過去一段時間,護士對圍手術期疼痛管理重視程度較低,在實際工作中大多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復[1,2]。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圍手術期疼痛管理在外科快速康復護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現階段,在臨床治療領域進行手術,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或生理創傷的可能性很大,有必要結合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進行手術,避免術中不良應激反應的發生,以促進早日康復[3,4]。
外科快速康復護理概念是指根據患者的病理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技術,最終目標是優化圍手術期護理工作,從而減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響,避免并發癥,促進早日康復。二氧化碳滯留也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缺氧,從而影響患者二氧化碳蓄積和滯留的正常代謝。腹腔鏡在二氧化碳滯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可以刺穿患者的腹壁,然后建立腹腔,在屏幕上觀察患者的內部情況,然后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與傳統手術方法相比,腹腔鏡技術具有手術環境好、對患者創傷小等優點,術后患者可盡快恢復健康[5]。但是,在臨床治療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臨床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并發癥,這些并發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質量。因此,在臨床護理中,需要加強護理保障,使患者早日康復。
外科快速康復護理概念是以循證醫學理論為基礎,結合護理學、麻醉學、外科等學科,通過優化臨床路徑,為圍手術期患者提供全面、系統的護理,有利于緩解患者的應激反應,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壓力,改善預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種微創手術。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能有效減少對患者造成的創傷,但仍是一種創傷性治療[6,7]。結合快速康復的理念,手術可以進一步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建議:術前禁食、禁飲至少6 h,術中不能控制體溫、補液,肛門排氣后應解除禁食、飲水。但根據外科快速康復護理的理念,早期下床,恢復飲食是術后護理的重點,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8]。同時,術后早期腸內營養可減少高分解代謝,避免不良反應。早起床有利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恢復身體功能[9,10]。
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廣泛應用于肝膽外科,具有諸多優點,但作為應激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容易造成患者創傷和內環境紊亂,對生理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為了縮短康復時間,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患者滿意率,本研究基于時代的理念,應用了外科快速康復護理。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SAS 評分(34.21±1.01)分和SDS評分(35.02±0.45)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7.45±2.01)、(48.67±1.24)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評分為(95.67±3.12)分,高于對照組的(83.01±2.45)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9%低于對照組的23.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外科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有效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減輕患者痛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患者實施外科快速康復護理效果確切,可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加速術后康復和提升滿意度,促進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