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遠萌,張媛媛,徐 葉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中的高發性惡性腫瘤,確診病人中65歲以上男性占比超過80%,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為10/10萬~20/10萬,且年增速達到了10%,嚴重威脅男性群體的生命健康[1-3]。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是臨床治療前列腺癌的重要術式,通過對操控系統的操作開展手術,能實現對癌變組織的精準切除,其療效相較于傳統微創術更出色[4-5]。尿路感染是常見醫院感染之一,文獻報告顯示,術后留置導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發生率高達10%~25%,屬于術后康復進程的主要影響因素,故需加大機器人輔助LRP術后尿路感染預防力度[6-7]。當前有關LRP術病人圍術期護理的研究多集中于控尿功能恢復、并發癥預防,盡管部分研究對LRP術后尿路感染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但未形成統一結論,且缺乏有效的風險預測機制。本研究選擇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機器人輔助LRP病人130例研究對象,采用單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術后尿路感染危險因素,按回歸分析預測法構建預測模型,對其ROC曲線實施分析,并將其應用于檢驗組分析其預測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機器人輔助LRP病人130例為研究對象分為建模組100例和檢驗組30例。納入標準:符合前列腺癌臨床診斷標準,經病理學檢查等確診;確定行機器人輔助LRP術,初次手術,且術程順利;預計生存期≥1年;術前無尿路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認知溝通能力正常;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加入。排除標準:存在免疫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既往有前列腺手術史;采用免疫制劑、糖皮質激素治療;合并重要臟器功能異常或其他惡性腫瘤;術后死亡或其他原因退出研究。
1.2 調查方法 研究通過回顧分析法獲取建模組病人臨床資料,并將其錄入一般資料量表以實現對病人基礎信息的整理。按2人1組原則對調查人員進行分組,遵循雙人核對制度轉錄病人臨床資料,1名調查員按一般資料量表格式在病例管理系統檢索病人臨床資料并讀取,另1名調查員將信息錄入一般資料量表,錄入完成交換工作,核對錄入信息是否正確。一般資料量表調查項目共10項,包括年齡、病程、合并糖尿病、吸煙飲酒史、ASA(麻醉風險)評級、手術時間、術前行導尿術、術后導尿管留置時間、血清白蛋白(ALB)、術中反復插尿管。
1.3 診斷標準 研究參照“外科手術部位感染與預防指南”“尿路感染指南”中相關標準對機器人輔助LRP術病人是否并發尿路感染進行診斷,具體如下:①體溫大于38 ℃、伴有尿路刺激性癥狀;②尿常規鏡檢結果顯示,白細胞大于5個/高倍鏡視野;③尿培養結果為陽性,革蘭陽性菌≥104 CFU/mL、革蘭陰性菌≥105 CFU/mL。如病人滿足①、②或③則確診為尿路感染,統計尿路感染病人例數[8-9]。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定性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對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統計結果顯示,術后尿路感染共22例,感染率為22%;單因素分析顯示,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危險因素有年齡、合并糖尿病、ASA評級、術前行導尿術、術后導尿管留置時間、ALB、術中反復插尿管(P<0.05),見表1。

表1 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2 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獨立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單因素分析得到的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術后尿路感染為因變量,變量賦值見表2。

表2 變量賦值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年齡≥65歲、合并糖尿病、導尿管留置≥5 d、術前行導尿術、ALB<30 g/L、術中反復插尿管(P<0.05),見表3。

表3 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獨立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 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風險回歸預測模型的建立 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代入回歸方程,得到預測模型:P(尿路感染)=1/[1+EXP(2.015-1.344×年齡≥65歲-1.482×合并糖尿病-1.378×導尿管留置≥5 d-1.710×術前行導尿術-1.291×ALB<30 g/L-1.313×術中反復插尿管)]采用Hosmer-Lemeshow擬合優度檢驗評價模型,經檢驗顯示χ2=3.730,P=0.053,模型擬合優度良好。模型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曲線下面積(AUC)為0.904,95%CI為[0.864,0.944],模型具有良好的區分能力,約登指數(Youden)最大值即為模型最佳界值,Youden指數=靈敏度+特異度-1[10-11],研究中Youden最大=0.657,對應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0.889,0.768,ROC曲線圖見圖1。

2.4 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風險回歸預測模型應用檢驗 研究采用預測模型對檢驗組病人尿路感染風險進行評估,按0.657為界,大于0.657,則預測有尿路感染風險;比較檢驗組病人預測感染與實際感染情況,檢驗組中預測尿路感染14例病人中實際12例,預測無尿路感染16例病人中實際無尿路感染病人13例,計算得到模型預測準確率為83.33%,特異度為81.25%,靈敏度為85.71%。
3.1 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受多類危險因素影響 采用單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年齡≥65歲、合并糖尿病、導尿管留置≥5 d、術前行導尿術、ALB<30 g/L、術中反復插尿管(P<0.05)。①年齡≥65歲。研究分析得到,年齡≥65歲屬于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老年病人免疫力與抵抗力顯著偏低,且泌尿系統出現退行性變化,尿道黏膜防御系統脆弱,加之留置導尿管等操作導致尿道受損,病原菌入侵后機體免疫系統難以實現有效防御,進而造成尿路感染[12-13]。②合并糖尿病。研究分析得到,合并糖尿病屬于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前列腺癌病人多為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又是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高發群體;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下,血漿滲透壓顯著增大,白細胞出現趨化與移行,導致其吞噬、殺菌能力下降,病原菌入侵后機體難以實現及時應答、有效防御;此外,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癌根治術病人尿液含糖量大,是定植菌生長的有利環境,增大了尿路感染風險[14-15]。③導尿管留置≥5 d。研究分析得到,導尿管留置≥5 d屬于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導尿管留置≥5 d病人尿路感染風險顯著大于<5 d病人;留置導尿管能實現對膀胱內尿液的有效引流,但也為細菌逆行至泌尿系統創造了條件;同時,留置導尿管屬于有創操作,可造成尿道黏膜不同程度受損,尿道細菌屏障保護受到影響,其對病菌的抵御能力下降,病原菌入侵后極易引發尿路感染[16-17]。④術前行導尿術、術中反復插尿管。研究分析得到,術前行導尿術、術中反復插尿管屬于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部分前列腺癌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導致膀胱出口梗阻,病人排尿受到影響,尿潴留發生率高,針對此類病人,臨床在機器人輔助LRP術前需行導尿術,以促進膀胱內尿液排出,緩解膀胱壓力[18-19];術前行導尿術、術中反復插尿管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尿道黏膜損傷,導致其完整性與防御性遭受破壞,尿道缺少有效屏障保護,病原菌入侵后易誘發尿路感染。⑤ALB<30 g/L。研究分析得到,ALB<30 g/L屬于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ALB<30 g/L與機體營養不良有關,因疾病、治療創傷及疼痛等因素影響,前列腺癌根治術病人術后易出現營養不良,機體抵抗力、免疫力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病原菌入侵后機體難以實現有效防御,進而引發尿路感染[20-21]。
3.2 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風險回歸預測模型預測效果分析 研究根據單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的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危險因素構建風險預測模型,經ROC曲線分析得到,曲線下面積為0.904,而一般認為ROC曲線下面積大于0.7,則提示模型能有效區分風險,故研究構建的預測模型能實現對機器人輔助LRP病人術后尿路感染風險的有效區分;而經應用檢驗得到,模型預測準確率為83.33%,特異度為81.25%,靈敏度為85.71%,表明模型真陰性、真陽性判斷能力良好,提示模型可靠性強,能為臨床識別機器人輔助LRP病人術后尿路感染風險提供支持。研究構建的機器人輔助LRP病人尿路感染風險回歸預測模型所涉預測因子均可通過查閱臨床資料獲取,不涉及其他生化檢驗、檢查或計算,顯著簡化了模型操作步驟、降低了操作難度,實用性表現出色。
綜上所述,機器人輔助LRP病人術后存在尿路感染風險,其影響因素復雜,研究基于回歸分析預測法構建的尿路感染風險預測模型可靠性強,能實現對尿路感染風險的準確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