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念群
連小學生都知道行不通的方案,被導演艾默里奇以科幻之名塞進劇本里。
《月球隕落》打著科幻和災難兩大標簽兜售,卻是災難有余,科幻不足。
科幻即科學幻想,其科學性假設或虛構,當與人類已知信息不沖突為前提,換句話說,科學幻想雖可超越現實,但必須以科學理論為基石,而非悖謬或肆意妄為的編造。《月球隕落》把月球想象成人類先祖留下的巨型天體造物,這點是符合科幻基礎的,但把人類自救的唯一方式編寫成炸毀月球,這就非常不科幻了。
失去月球的命題,早有科學研究的判斷——首先我們會看到海水的四溢,這點《月球隕落》倒是有所涉獵,當地月引力改變時,海嘯吞沒了城市,甚至差一點就吞噬了救世主一行。然而大多數人有所不知,失去月球守護的地球將因為其他行星的引力而發生偏軸和搖擺,地球轉速加劇,各種極端氣候接踵而至。珊瑚因為沒有月光信號而無法集體排卵,螃蟹因為潮汐的改變失去約會的溫床,一系列生命的浩劫拉開序幕,植物尤其糧食無法生長,人類面臨滅頂之災。然而影片以美國為首的人類自救,竟然是簡單粗暴地炸毀月球,這個連小學生都知道行不通的方案,被導演艾默里奇以科幻之名塞進劇本里。

大約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與地球來了一次親密接觸,撞擊的殘骸冷卻形成月亮,不僅讓地球轉速慢下,還形成如今的地軸偏角、潮汐規律,為地球四季變幻和穩定氣候提供基礎,這也是植物以及后來動物演繹的基石。從這個角度看,《月球隕落》把月球編寫成人類先祖留下“方舟”,與月球創造地球孕育生命條件的母體情懷還挺吻合。只可惜影片又局限性地把月球寫成人類先祖遭遇AI浩劫后僅剩的遺產,怎么看都不新鮮。人工智能覺醒的危患或說AI浩劫的憂心與人類科技進步一向是孿生兄弟,從人工智能理念萌生伊始便一直被文學和影視作品所刻畫。不同的是,以前的AI 危機都發生在地球上,這一次發生在人類先祖身上,不僅老生常談,還顯得高科技的人類先祖似乎很不科幻。
不科幻的地方還很多,相信接下來理科生有得忙。這里連文科生都無法忍受的是,編劇竟然把月球軌跡的改變以及月球隕落的重大發現使命,交給了一個科學邊緣人來揭穿。月球軌道改變,公轉周期自然會變,春江水暖鴨先知,且不說全球的科學家會投身其中,潮汐變化必然肉眼可見,可不是《不要抬頭》里政客忽悠“不要抬頭”就能視而不見的。另外,連掌握了月球這等人造天體技術的高等文明先祖都無能為力的納米AI機器,又豈是人類小兒能一炸了之的,能干掉的老祖宗早干掉了,何須縮在龜殼中蠅營狗茍。
導演艾默里奇因為執導《獨立日》而被中國觀眾熟悉,后執導了《哥斯拉》《后天》《2012》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熱門影片,是好萊塢災難片頂級導演,此前導演作品鮮有失手。這次面對媒體的質疑,艾默里奇罕見地懟起了同行,把出師不利歸咎為漫威、DC和《星球大戰》對好萊塢的控制,以至于沒人愿意做原創。然而看完影片的觀眾會發現,《月球隕落》滿滿都是好萊塢套路,無非美式英雄的拯救,中二少年的浪子回頭云云,離異家庭的破鏡重圓與《2012》如出一轍,政府的欺上瞞下《不要抬頭》里剛用過,而視覺上的山崩地裂、海嘯滔天一直是艾默里奇災難片的三板斧,唯一新鮮點的就數月球掉下來了,可惜各種與物理學的違和橫亙其間。影片能看的就剩下點視覺沖擊了,結果又被各種七拼八湊令人出戲的地球線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