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霞 劉卓 楊蘊聰
摘要:文章闡述景觀設計創新的重要性、創新思維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剖析,總結逆向思維運用在景觀設計創新中的幾種常見路徑與表現形式,并初步探討基于逆向思維設計理論的空間思維訓練方法。
關鍵詞:景觀設計;逆向思維;創新能力;空間思維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3-0-03
在競爭愈演愈烈的景觀設計領域,缺乏創造性的景觀設計作品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甚至還存在大量的“臨摹景觀”。因此,在開展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景觀設計師要想突破常規的思維定式,創造出新穎的原創作品,應對傳統的設計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轉變,并加大創新力度。除了基本的專業素養外,還要深刻理解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的必要性,提高景觀設計水平,為我國景觀園林行業的進步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是對創造性思維和方法的熟練掌握[1]。
創造性思維具有積極的建設性與創新性,因此也被稱為創新思維。在運用創新思維的過程中,既有符合尋常邏輯的部分,也包含脫離思維慣性的思考過程,因此它是一種綜合性的高級思考過程,而不是單一獨立的思維形式。在這種高級思考過程中,會進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動,包括直覺、想象、靈感、推理、實踐等,來達到創新設計的目的。逆向思維是常見的一種創新思維。
1 逆向思維
人類的思維活動具有指向性,這種指向性是指當人需要達到某種目的而又沒有現成方法時,思維活動就會按目的所指引的方向觸發。根據其指向性,人類的思維過程分為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兩者的思考邏輯方向完全相反,逆向思維往往是從大眾觀點的對立面出發,以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突破思維定式的非正向方向加以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設計師利用這種脫離思維慣性、打破常規的思維過程,在創作設計等領域往往會探索出與眾不同的新視角,獨辟蹊徑從而實現設計創新與設計多元化。
逆向思維由于破除了日常經驗和習慣上的認知僵化,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所以它本身也是一種具有建設性與積極作用的創新思維模式,在生活中人們往往用習慣性的思維方式解決遇到的問題,有時候會陷入思維的陷阱,這個時候如果從一些突破性的反向思考,往往會達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這種逆向思維成為創造性工作和一些需要突破性的工作必備的思維工具,景觀設計的創新也不例外。
2 景觀設計及其創新思維應用
2.1 景觀設計
設計的本質是一系列創造性行為的集合,也是將內在的創造性思維轉化為外在實體的基本途徑。景觀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美麗而又難以說清的概念,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它恰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越來越高的精神生活要求。對于景觀設計而言,要想完成全局規劃,就要針對平面與空間兩個方面進行多元化設計,即設計師利用不同的景觀設計手段組合平面中的線條,從而創造出讓人身臨其境的立體空間。
2.2 景觀設計創新思維應用
2.2.1 現代技術與傳統設計相融合
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與需求一直在不斷變化,但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景觀設計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理念與方式。可以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優化景觀藝術表現,并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現代化景觀設計中也要學會巧妙融合傳統藝術元素,增強景觀作品的感染力。將傳統景觀設計與現代景觀設計相結合,豐富設計內容,創新設計手段,在吸收借鑒傳統設計精華的同時做到與時俱進,從而創造出多元化的景觀設計[2]。
2.2.2 大眾的需求與景觀設計相融合
“作品服務于大眾”是各個行業設計師時刻謹記的設計原則,因此在景觀創新設計過程中,采納大眾意見及建議有助于提高規劃設計的合理性,避免過分注重設計師自身的主觀設計感,使其更加趨于服務性,滿足群眾精神需求。一個景觀作品只有充分考慮了大眾的需求,符合大眾不同的審美觀念,才算是一個真正惠及大眾的景觀作品,從而推動景觀設計協調可持續發展。
2.2.3 提高景觀設計師的創新能力
作為景觀設計的執行者,景觀設計師的審美及創新能力對最終所呈現的景觀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如果一個設計師缺乏創新能力,其作品難免會出現庸俗化、相似化、教條化的趨向。因此,在開展景觀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想突破常規的思維,設計師應科學合理地轉變老套的設計手段,吸收借鑒國內外設計經驗,加大創新力度,熟練掌握創新思維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在設計中大膽創新,設計出新穎的、順應社會發展的創造性作品。
3 逆向思維在景觀設計創新中的主要運用方式
設計創新是在合理可行的基礎上,通過運用新技術、提出新特點、創造新造型等途徑,實現積極的設計活動,從而創造出新作品。實現設計創新的關鍵是開發創新思維,即創造性思維,而在景觀設計領域,運用逆向思維進行設計創新的路徑有很多。下面根據具體案例,對運用逆向思維進行景觀設計的路徑進行初步總結。
3.1 缺點逆用
“逆”即反,缺點逆用就是思考事物顯露出來的缺點,不以“補短”為手段,而是利用缺點、化弊為利的一種思維創新方法。利用缺點順勢而為,不局限于解決缺點,而是將缺點轉換成優化的前提條件,進而進行不同尋常的創新設計。對于踩踏草坪這個不文明現象而言,利用逆向思維便能分析出其出現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監管不到位,大眾素質有待提高;二是設計不合理,未從“用戶”角度出發。在被踩踏的草坪處鋪設步石就是一個很好的缺點逆用的例子,相對于正向思維下的補鋪草坪、設置提示牌、加強后期養護管理等措施,顯然鋪設步石更能滿足大眾的意愿。
3.2 矛盾融合
矛盾是指兩種或多種相互沖突的事物要素,提到矛盾,通常人們的第一反應是要解決矛盾。而矛盾融合是將矛盾要素通過某種手段互相支撐,建立一種全新的關系,進而創造出非同一般的新事物。利用矛盾本身就是一種逆向思維。古時的文人雅士夢想生活在桃源仙境之中,而現實卻只能出仕為官,容于廟堂,當面對世俗,既不能仙居山川,也不可歸隱田園,人們便將山水縮放在墻垣中,辟出一方小小的“桃花源”,如此,便將仕與隱的矛盾組合在一起,成為“園林”。在現代景觀設計中,大膽創新的設計思路也將傳統的矛盾因素融合在一起,顛覆了日常認知,創造出了驚艷的效果。自古“水火不相容”,這也是人們的傳統想法,而大連星海廣場中的音樂噴泉將水火融為一體,以新、奇、特的手法賦予了音樂噴泉新的生命,熊熊的火焰也使噴泉具有更強的震撼力。創造水火噴泉,難的并不是技術水平,而是一種創新的思考方式,正是憑借這種創新,設計出以科技為手段、應用多媒體的綜合性城市人文景觀,推進了當地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更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3.3 場景包容
包容一件事物的場景,使其負面的常規認識合理地出現于大眾視野之中并被接納,甚至顛覆其負面認識,尋求正面影響。這種場景包容的設計思考路徑會在可控的沖突中創造出新奇的設計。最近國內興起的砸物屋以及在現代景觀中常見的噴漆涂鴉墻正是采取了這種逆向的思考路徑,以“科學合理發泄”的方法,使人們在特定的安全發泄場所使用科學有效的發泄方式緩解緊張情緒,消除心理壓力。發泄的本意并不是宣揚暴力,而是給人們提供一個放松渠道或者說是一種娛樂方式,宣泄心中的壓力,體驗過程中的快樂。在高速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園林景觀也起著重要的緩解壓力的作用,因此在設計中,不應該僅僅按照以往的設計原則進行設計,更應該與時俱進、大膽突破,設計出更加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包容性景觀空間。
3.4 路徑回轉
如果按照常規的思考邏輯去設計景觀,就會在已有條件的基礎上預知其發展路徑,也就減少了景觀趣味性。因此在景觀設計過程中,應轉換思路、改變思維方向,打破常理,打破傳統思維枷鎖與思維定式,克服線性因果律的簡單化,就會實現不同尋常的空間感受,增強景觀趣味性,進而實現設計的創新。蘇州留園的入口處理就是一個路徑反轉的例子。在入口處進入門廳之后右轉,會進入一個狹窄曲折的長過道,繼而經過天井、過廳,折入窄弄之后才會來到“古木交柯”處的前廊。在這個空間里并沒有多么動人的景觀,但是經過一系列變化的空間組合,卻可以讓人們在其中徐徐行進而不會感到無趣,甚至會對接下來的空間變化充滿期待。這種“身臨其境”又“步移景異”的處理方法對審美的心理準備具有重要的作用,與陶淵明所著《桃花源記》有異曲同工之妙:武林漁人看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最后看到“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正如文震亨的《長物志》中所言:“凡入門處必小委屈。”這是欲揚先抑、欲露先藏的藝術手法,也是園林創作中路徑反轉的體現。
3.5 化實為虛
虛實是我國美學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組對立的美學概念,人們從“虛”與“實”兩個角度出發,衍生出一系列對于設計理念與本質的思考。從一定角度來講,這種思考也進一步促成了中國園林意境的表達。滄浪亭中貫穿各景、迂回曲折的復廊是園中的最大看點,全園一共有108處不同的花窗,復廊粉墻便占據了其中的大半。此處將實墻化為虛墻,形成了隔而未隔、漏而不漏的景觀效果,從而豐富了空間層次,增加了整個山水景觀的厚度。相較于滄浪亭運用復廊化實為虛,獅子林則運用了大量的湖石,打破了石頭塊狀的笨重感,其千瘡百孔、凌空飄逸的姿態,具有以虛代實的空靈美。另外,園中還人為地增加了不規則形態的石體,通過湖石的堆砌,使山體景觀結構復雜、形態多樣,從而達到化實為虛的景觀效果。
3.6 觀念反轉
通過打破僵化理解的思考方式來探索一種觀念的對立面的可能性,觀念反轉是一種脫離思維慣性的對立式思維方式,也被稱為反義詞思考,廣泛應用于設計領域。美國911國家紀念廣場就是一個觀念反轉的例子,該廣場的設計師邁克·阿拉德以“倒影缺失”為設計思路,將雙子塔留下的大坑建成兩個6米深、占地共8 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這個下沉式空間與曾經存在的兩幢大樓形成高度上的巨大反差,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失去感”,對生命的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利用觀念反轉進行設計時,不能為了打破常規、大膽想象而忽略方案的合理性,違背“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大膽設計思考的前提必須是合理思考,應真正從“反義詞”這一突破口找到獨特的、超出正向思維且合理的設計效果。
4 逆向思維的空間思維創新訓練
從一定層面上來講,景觀設計就是對空間的設計,因此對于空間的理解是影響景觀作品成敗的關鍵,也是設計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受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影響,往往僅通過觀察、測量零碎的事物,經過大量積累稍加修改甚至原封不動地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這種過程式教學訓練不僅過程漫長,而且對于設計這種創新型專業來講缺乏針對性,極其容易使學生迷失在大量的理論中,無法準確找到屬于自己的設計方向,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無法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導致空間思維創新訓練的效果不佳。因此,園林設計課程中空間思維能力的創新訓練應另辟蹊徑。
景觀設計的專業教學流程一般是由平面到立面,但可以從逆向的角度出發,按照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流程,通過模型到豎向再到平面的反向設計,在三維場景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在加強對設計空間整體的把握的同時,又不局限于平面中的條條框框,打破常規思維定式的束縛,促使學生養成一種創新思考的習慣[3]。
景觀設計是一個三維立體的空間設計,在逆向思維訓練中,應以空間思維的訓練為基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與空間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空間的理解,而非僅僅通過習慣性的思維方式解決慣性思維下發現的問題或者不完美的地方。這種面對問題試圖解決問題而非利用問題的設計思路,也是逆向思維創新訓練中所要突破的一種慣性思考方式。
5 結語
逆向思維是一種打破傳統思維枷鎖與思維定式、利用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設計者采用逆向思維,想象自己處在一片空曠的原野,采取從無到有而不是從有到無的正向思維。打破對設計者的思維的束縛,往往會形成創新的設計方案。在設計過程中應盡可能地避免出現庸俗化、相似化和教條化的情況,將逆向思維自然而然地融入設計思路,利用逆向思維進行思想引領與思路創新,從而創造出多元化的景觀設計。
參考文獻:
[1] 柏春.淺議逆向思維在建筑設計創新中的作用[J].居舍,2020(16):99-100.
[2] 王嵐,金頌文.淺析景觀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創新思維[J].飲食科學,2017(18):218.
[3] 郭屹巖.反向設計理論在園林設計課程空間思維培養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8(30):195.
作者簡介:陳朝霞(1975—),女,山東濟南人,碩士,教授,研究員,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城市河道生態修復、城市濱水空間規劃。
劉卓(1997—),女,山東濟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
楊蘊聰(1998—),女,山東濟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