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閔行分院 曹文千 成少華 李孫美
思想政治工作,在醫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對各項工作質量、人員綜合素質等都有一定影響。受醫療改革因素影響,部分醫院忽視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重視經濟效益,人員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錯誤的思想觀念影響整體工作質量,嚴重的還會對醫院長遠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對此,需引起醫院重視,尤其在醫療改革背景下,更需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實施力度,幫助醫務人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明確自身工作職責與義務,為醫院健康發展發揮作用,從而為大眾提供良好的服務。
(一)醫療改革對醫德造成巨大沖擊。醫療改革,主要目的是促進我國醫療事業創新發展,考慮時代發展、大眾就醫需求等,幫助醫院進行深度改革。但是大部分醫院在深度改革過程中忽視了醫務人員工作理念引導,使醫德受到巨大沖擊。正因如此,逐漸產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這些錯誤思想嚴重破壞醫院內部良好風氣,醫德、責任、義務等逐漸被削弱,無法為大眾提供良好就醫服務,對醫院創新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二)忽視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結合目前各醫院發展情況進行分析,雖然重視醫療改革,但是卻忽視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與實施,因為整體重視度不夠,導致思想政治工作實施受阻,甚至會隨著時間發展被醫務人員所遺忘。錯誤思想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絆腳石,重業務輕政治,無法使醫院及醫務工作人員意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無論是醫院自身綜合實力,還是醫務工作人員職業素養等提升,都會受到負面影響。與此同時,醫院文化建設與弘揚,也會因為思想政治工作實施力度不足,使醫務人員失去工作目標,各科室之間缺乏溝通、交流,成為“大眾就醫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大眾對醫院不再認可,影響醫院口碑,最終削弱醫院經濟效益。
(三)監管力度不足。一方面,是醫院自身管理工作實施不到位,過于重視醫院經濟效益,而未考慮到思想政治工作實施質量,再加上醫療改革因素影響,大部分醫院不承認自身公益事業性質,依然采用傳統化發展理念與模式對醫院進行經營、管理,逐漸失去了社會效益;另一方面,醫療衛生領域監管部門未走入基層醫院進行全面化管理,對各醫院內部發展情況并不了解,定期對各醫院進行監管,也逐漸成為擺設,管理制度隨著時代及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具備完善條件,在醫院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失去了應用效力。除此之外,因為思想政治工作實施受限,無法確保每位醫務人員具備較強綜合能力與綜合素養,使非專業化人員參與到醫院內部發展過程中,因為對工作內容掌握不全面,無法為大眾就醫提供基礎保障,從而使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
(四)醫療工作人員的心態消極。在醫改中,醫療人員是改革的核心,一應改革都應圍繞人的行為與變化來實現,而不單單從機械角度進行更替,只有醫護人員具備積極的改革意識,配合改革的行為,能夠建立正確的改革思想,才能夠推動醫改不斷落實,由于醫護人員自身的工作能力有高有低,部分“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員產生了被淘汰的不安感,醫院在改革中必然會對醫護人員進行能力、技術、醫德方面的監督,相應醫務工作者害怕醫院改革后轉變為市場化的模式,醫務工作考核成為常態,從而導致醫護人員的心理壓力較大,部分醫護人員更是因為業務能力不過關擔心被辭退。醫改中私立醫院與公立醫院之間的界限不再難以跨越,相應醫護人員認為這樣有可能影響他們的待遇,從而在醫改過程中心態較為消極。
(一)重視醫療改革對醫德帶來的影響,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醫療改革出發點是好的,能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創新發展,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因為忽視對各項因素的考慮,導致其實施效果并未達到預期目標。個別醫院對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夠緊,導致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被醫院及醫務人員淡化,對醫院創新發展造成阻礙。針對此情況,需要醫療衛生管理部門積極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對各項影響因素全面掌握,重視醫療改革宣傳,并加大宣傳力度,拓展多樣化宣傳渠道,幫助醫院及醫務人員對醫療改革進行全面了解,意識到醫療改革對各項工作開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基于此,醫院自身應對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重視,并加大實施力度,其中包括醫德教育,改變醫務人員不當的思維,明確自身義務與職責,有效提升各項工作質量與效率。醫院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豐富思想政治工作,讓醫務人員在活動中增強團隊協作精神,提高醫院的凝聚力,為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增添活力。
(二)強化人員責任感,提升醫務人員綜合素養。為強化醫院醫務人員責任感,需在日常工作環節中對人員詳細觀察,政工師與人員積極溝通,溝通話題可以選擇一些與工作相關的內容,如:工作問題、工作難題、待改進工作內容等。之所以選擇此類溝通話題,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可針對醫務人員工作內容及工作性質全面分析,真實掌握醫務人員日常工作難題,從根源上幫助醫務人員解決,有效緩解醫務人員工作壓力;另一方面,在相互交流過程中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宣傳,幫助人員樹立健康意識,明確自身工作職責與義務,結合崗位要求規范自身行為,有效增強醫務人員的責任感。與此同時,醫院對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重視度,加大實施力度,詳細探究醫院發展情況,為醫院制定獨特實施方案,提高醫務人員的綜合素養,視每位就醫患者如同自己家人,為患者營造“家一般”的治療氛圍,使患者在各個治療環節中都感受到高質量就醫服務,并逐漸得到大眾認可。
(三)關愛機制實施的必要性,增強大眾就醫感受。因為患者就醫需求不同,需要醫院醫護人員對其進行高質量服務。各類疾病都會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造成困擾,無論是身體上的創傷,還是心理上的傷害等,都會使患者與家屬承受巨大壓力。醫療改革背景下,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使每位醫務工作人員都有足夠耐心、能力、高尚醫德為患者提供高質量服務。同時,醫院具有嚴格的醫療管理質量“高壓線”,以確保醫務人員能夠高水平完成工作并確保醫療質量。其中,需要醫院重視對關愛機制的制定與實施,在實施過程中與患者及家屬交流,專業化解決患者與家屬的相關問題,避免患者與家屬存在疑惑。在日常服務過程中,能夠對患者進行關愛、關心,緩解患者緊張心理、焦躁情緒等,促使患者及家屬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早日恢復身體健康,增強大眾就醫感受,發揮醫務工作人員的作用與價值。
(四)專業化醫療隊伍構建,促進醫院創新發展。專業化醫療隊伍構建,是每個醫院都需具備的基礎條件之一,考慮到醫療工作的特殊性,需確保每位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在用人階段會提出較高要求;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專業化醫療隊伍中的每位成員都具備較強能力與素養,為醫院創新發展奠定基礎保障。并且,還可提升各項工作質量,吸引更多醫務工作人員參與,隨著醫院自身發展,逐漸擴大醫療隊伍規模,為醫院穩定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突出醫療改革的必要性及發展趨勢。
(五)針對醫務人員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免除醫護后顧之憂。醫改中,除了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體現醫院工作中的人情味外,還應照顧到醫改核心的人群——醫務工作者,他們的勞動強度大,且工作中面對著形形色色的患者,需要不斷分析患者的需求,為他們提供針對性幫助。責任感使得醫務人員肩上的重擔不斷累積,導致他們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醫改中,可通過對醫療工作者充分的關懷,以彌補其心中對家人的虧欠感。醫務人員有著嚴格的交接班制度,靈活調整交接班以適應其生活規律,使其既可以遵守嚴謹的工作流程要求,又能夠靈活申請調整、以適應實際的臨床工作,從生活方面緩解他們的后顧之憂,如安排宿舍、提供食堂就餐等,在醫院工作中免除他們的困擾,如及時化解醫患矛盾,讓醫務工作者安全、有效工作等。只有在醫改中創建更為和諧的醫療工作氛圍,才能讓醫務工作者面對改革保持積極的態度。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觀念的創新。觀念的守舊或者革新,是決定醫務人員思想政治覺悟的關鍵,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醫改質量,尤其對于固守傳統思維的醫院與醫務活動,應及時改變保守思想,促使醫院沖破傳統思維的桎梏,形成創新意識,圍繞醫改的基本條例,在醫療工作、醫療研究、護理工作、院內感染預防等多個途徑注意形成現代化的思維,整改其中的制度與規章,修訂新的條例與要求,使得醫院內部的工作更貼合于醫改的內容,如傳統醫院醫療活動僅從看病治病的角度著手,新時代人們的心理疾病也應引起重視,醫院內部應建立相應的心理診療室,或在醫護活動中通過簡單的對話獲取患者的心理信息,能夠為患者實時提供心理支持,再如以前掛號難、排隊時間長,延誤患者的就醫時間,現階段早已利用網絡掛號等方式疏散了人流,因此應積極建設網絡醫療空間,圍繞新醫改的思路為廣大群眾同時提供網絡醫療問診服務。思想的革新需從醫院領導干部著手,產生上行下效的效果,在院內通過法規、網絡咨詢服務等培訓,加強醫務人員現代化工作的創新意識。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內容的創新。新的醫療改革使得醫院的工作形式與工作內容有所整改,這是導致醫療活動中醫務人員心態緊張的根本因素,因此在內容的創新層面不宜過于激進,可結合傳統的醫務活動形式,逐次增加或者替換傳統的工作內容,使得醫務工作者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為促進醫務工作內容更好地落實,可組織相應人員外出學習,擴大醫療眼界,將自身單一的工作職能拓展,對其他的工作要求有基本的了解,這樣為醫務人員工作內容方面的調整打好基礎,可避免醫務人員因為工作調整而發生思維混淆、形成心理壓力。應在工作內容層面找到承上啟下的整合關鍵點,將思想政治合理貫穿在新老工作體系轉換當中,思想政治工作始終與醫護人員的思維習慣、醫院的管理路徑、醫院的文化建設相結合,從而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容易被醫務人員接受、理解。
(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形式創新。個別醫院醫改的思想政治較為形式化,導致醫改理念無法深入人心,應注重在形式方面的創新,使得思想政治落實于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在醫院內部快速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氣氛。考慮到醫院工作強度較大,思想政治形式應靈活變動、能夠縮減煩冗的流程便于醫務人員在零碎的時間參與。簡而言之,將單一且枯燥的對話教育轉變為具有趣味、與醫務人員思維活動緊密相連的小型活動;將被動化的思想政治干預改變為主動的思想政治引導,可分別從研究討論、交流啟發等層面落實思想政治工作,將思想政治融合在小說劇情、廣播與藝術、刊物讀后感交流、攝影感悟當中,采取情感動人、示范說明、教育與啟發結合的形式,創新思想工作的落腳點。
(四)思想政治工作中考核的創新。思想政治并非簡單的教育了、說明了就應付了事,而是要經過考核來確認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融入醫務人員心中,并體現思想政治的效果。傳統的考核較為死板、評價方式難以適用所有的醫務工作者,新時期在評價與考核方面,應減少經濟效益、生產能力的評定分值,另外客觀融合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責任意識、工作積極性、工作進步、工作中的團結配合等,既要對單人進行考核,又要對團隊乃至對科室進行整體考察,既要衡量工作人員的綜合水平,又要分析工作人員的獨立優勢,這樣的考核既能夠體現公正性、具有普適性,又能夠挖掘醫務人員的自身優點,在院內樹立榜樣。
受到醫療改革因素的影響,部分醫院忽視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往往都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效益方面,忽視為患者提供高質量服務,對醫院穩定發展產生巨大影響。針對此情況,還需醫療衛生部門重視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宣傳,選擇多樣化宣傳方式,擴大思想政治工作影響范圍,使醫院與醫務工作人員都能夠對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關注度,重視醫療改革給醫德帶來的影響。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強化人員的責任感,提升醫務人員綜合素養,重視關愛機制的實施,增強大眾就醫感受,構建專業化醫療隊伍,促進醫院創新發展,充分發揮醫療改革的重要性與思想政治工作實施的意義,幫助每位醫務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真正投身醫療衛生事業中,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