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旅游職業學院 劉廣東 張岳軍
全面推進紅色文化與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相融合,提升廉潔育人質量和水平,是新時代高校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指圍繞校園這一主要活動空間,高校師生員工對廉政的道德認知和廉政素養的培育,是廉潔從政道德價值取向影響下形成的廉政制度、體制機制、校園風氣和意識形態的總和。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先進文化,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政治標識”。新時代背景下,二者相融合既豐富了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內涵,又推動了紅色文化入腦入心,還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對大學生廉潔公正品質的形成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長期的反腐敗斗爭中,黨凝練形成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兩個務必”“黨紀嚴于國法,紀在法前”等豐富的紅色廉潔資源。這些紅色廉潔資源對于我們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寶貴精神財富,深刻認識用足用好紅色廉潔資源對于賡續紅色血脈、厚植家國情懷、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具有重要意義。要自覺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為新時代校園廉政文化建設提供歷史智慧,給予紅色文化新的生機和活力,發揮紅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價值,提高紅色文化的知名度,促進紅色廉政基因在大學的傳承。
(二)提升廉政文化建設育人實效。黨和人民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所形成的“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清白做人、干凈做事”的自律準則、“勤政務實、一心為公”的責任擔當等紅色文化內容為新時代高校廉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養料,有助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育廉潔意識。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師生廉潔教育的重要內容,既豐富了廉政文化建設的內涵,增強了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號召力,也有助于引領廣大師生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神,自覺將敬廉崇潔的行為準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空間。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廉政文化建設致力于打造特色“廉潔校園”,希望通過引導和教育等多種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師生的思想道德行為,以鑄牢師生崇廉尚廉思想根基,促進其形成正直勤儉、遵紀守法、崇尚廉潔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事業觀、價值觀。選擇合適的時機,借助適當的方式在廉政文化建設中滲透紅色元素,不僅是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落地落實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現實需要,更是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
(一)頂層設計缺乏,融入重要性認識不足。具體表現為,融入工作機制不夠健全,缺乏整體規劃,未真正樹立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共同體意識,紅色文化教育和廉政文化宣傳“兩張皮”現象突出。有些高校領導對紅色廉政文化促進學校發展的作用缺乏清醒的認知,上級部門要求嚴時抓一抓,松時放一放。有些部門負責人簡單地認為紅色廉政文化建設屬于紀檢監察部門的工作范圍,和一般行政部門關系不大。再加上高校腐敗常出現在基建、后勤、資產和財務管理等領域,導致部分師生片面地認為,貪污腐敗多發生在黨員干部或有權力的人之間,自己離腐敗很遠,不重視日常紅色廉政教育。
(二)融入形式單一,教育效果不夠明顯。其在融入校園廉政文化的過程中未能以貼近師生實際的形式展現出來,較多采用傳統的方式,如開展主題活動、開設專題講座等,無法直擊師生內心深處,難以產生情感共鳴,某種意義上阻礙了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進程。此外,部分高校將廉政文化建設融入紅色元素作為一項政治任務,追求表面形式化,未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真正融入其中。或簡單照搬照抄上級文件精神,或單純采用灌輸的方法,或對融入的時機和節點把握不準,導致開展的活動吸引力不強,師生積極性不高,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學習對象未區分,分類指導不夠到位。目前高校廉政教育主要面向黨員干部,教師、行政人員和學生等群體接受紅色廉政文化教育和培訓普遍偏少。此外,高校還未完全摸準摸透不同群體的特點和興趣,未能根據具體的學習對象細化不同的學習內容,導致高校紅色廉政文化建設層次性和針對性不強,融入內容、形式千篇一律,不能有效調動不同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無法促進紅色文化真正融入校園廉政文化建設。
紅色廉政文化是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的有效載體,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更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高校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增強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創新工作方法,促進紅色文化有機融入廉政文化建設,更好地發揮紅色廉政文化建設凝聚、激勵、規范作用。
(一)提高思想認識,完善紅色文化融入機制。高校要切實把紅色文化融入校園廉政文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強相關理論研究,從全局的高度謀劃融入的策略和方式。首先,增強對融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紅色文化蘊含著厚重的歷史內涵和豐富的革命精神,高校應采用多種形式加強紅色文化學習,引導師生充分感受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師生對紅色文化融入校園廉政文化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層認識。其次,健全融入體制機制。高校要以新思想為指導,成立紀檢監察部門牽頭,黨辦、宣傳部等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等教學部門參與的紅色廉政文化教育領導小組,全面推進學校紅色廉政文化建設工作。
(二)打造“紅廉”平臺,營造良好育人環境。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5G時代加快到來,當今社會已進入新媒體時代。高校可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大力整合全校資源,緊扣“紅色”這個特色,構建“紅廉”平臺,使其在廉潔育人方面發揮更大的效用。如定期在平臺上發布黨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指導原則、基本要求、方針政策等,讓師生隨時隨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將廉潔的種子深耕于心。“紅廉”平臺也可借助新媒體交互性、即時性和共享性的特點,深入挖掘學校所在地紅色旅游景點的育人優勢,通過微博、微視頻、音像等多種方式展示紅色廉潔資源,使師生切身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建設成果和黨風廉政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創新融入形式,激發廉潔教育活力。高校要積極開展紅色廉潔文化系列活動,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廉政文化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將紅色廉政文化資源融入校園建設、教育教學、日常管理等,在增大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升其廉潔意識。組織師生赴校外紅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推進革命傳統教育,提升師生紅色文化素養,增強誠實守信、公正廉潔意識。認真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綜合運用繪畫、書法、音樂、雕刻等方式創作師生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如“周恩來在江蘇”“新四軍在江蘇”等題材,擴大紅色廉潔文化受眾面和影響度。重視開學第一課、最后一課等關鍵時刻,加強廉潔教育引領,使青年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做到愛崗敬業、廉潔自律。
(四)關注不同群體,提升廉政育人實效。對于黨員干部,可將紅色廉政文化教育納入培養機制,定期組織黨員干部接受警示教育,提高拒腐防變能力,激發干事創業精氣神。對于教師,可用紅色廉政信仰陶冶情操,引導其在廉潔從教、學術道德、意識形態等方面守住底線,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有扎實學識的“四有”好老師。對于學生,可不斷賦予紅色廉潔資源新的內涵,巧妙將紅色廉政文化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全過程,幫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樹立誠實守信、廉潔自律的道德品質。對于行政人員,可結合工作崗位,有針對性地加強紅色廉政文化教育和培訓,堵住日常管理漏洞,增強規范意識,強化責任意識。
當前,我國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迫切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廉潔人才。高校要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緊跟時代步伐,創新實施獨具特色的“紅色廉政文化建設工程”,實現以“紅”育廉、以廉促“紅”,營造濃厚的紅色教育氛圍,將清正廉潔的理念根植于廣大師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