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雯,戴 閩
(綿陽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四川綿陽 621000)
冠心病多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若患者病情控制不佳,冠狀動脈持續狹窄,可不斷增加心肌負荷,引起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即心絞痛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均具有不利影響[1]。當前臨床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以藥物為主。氯吡格雷作為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被用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治療中,可起到緩解冠狀動脈狹窄、恢復心肌供血的作用。此外,優質的臨床護理干預是保障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康復的重要輔助[2]。而對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而言,由于此疾病具有突發性瀕死感,大部分患者可因此產生嚴重心理打擊,引起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而常規的臨床護理服務多忽視患者的心理護理需求,難以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3]。循證護理作為以循證醫學,與現代護理理念相結合,使護理內容更具科學性及有效性[4]。基于此,本研究就氯吡格雷聯合循證護理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應用價值展開探討,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開展時間在2020年1月至12月之間,研究對象為研究期間綿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本研究對象均以隨機數字法分為常規組與循證組,每組31例。常規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齡59~80歲,平均年齡(65.98±5.11)歲;病程3~8年,平均病程(5.03±1.32)年;NYHA分級:Ⅱ級10例、Ⅲ級16例、Ⅳ級5例。循證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齡59~80歲,平均年齡(65.47±5.73)歲;病程3~8年,平均病程(5.02±1.18)年;NYHA分級:Ⅱ級9例、Ⅲ級17例、Ⅳ級5例。兩組研究對象及其直系親屬均在醫護人員對研究內容、流程等詳細告知下,明確了解本研究情況后,自愿參與,簽訂知情同意書。綿陽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美國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5]中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且入組時均合并心絞痛癥狀(如胸悶、氣短、心疼、上腹痛等);②入組前7 d內無抗心絞痛藥物治療史;③無免疫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損傷;④既往病史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存在肝臟代謝異常、凝血功能障礙、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疾病、惡性腫瘤及精神病史患者;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癥患者;③入組前半年有重大手術史患者;④研究期間病情加重轉手術患者。
1.2 治療方法 所選研究對象入院后均給予降壓、降脂、抗凝等基礎治療,并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規格:25 mg/片),3片/次,1次/d。 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對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即結合患者治療方案給予患者用藥指導、發放健康管理手冊(主要內容為治療期間的日常注意事項、飲食指導)、告誡患者制動休養、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對循證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1)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由心血管科護士長、臨床醫師及臨床經驗豐富的責任護士組成冠心病心絞痛循證護理小組,臨床醫師擔任組長,護士長擔任副組長,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明確此類患者的護理重點,并以此為依據開展責任護士技能培訓。(2)提出循證問題:循證小組成員收集本次研究對象的醫保資料,了解其實際情況、個體差異、身心護理需求,再結合臨床護理經驗提出循證問題。(3)制訂護理方案:由小組成員根據循證問題結合臨床經驗制訂個性化、科學化、系統性的護理方案。(4)護理措施:①健康指導:患者入院后結合宣發手冊,責任護士應與患者及家屬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以形象比喻、模型比擬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屬詳細告知冠心病心絞痛的主要原因、危害等相關知識,并結合患者患者治療方案,告知當前所用藥物目的及注意事項、常見不良反應等,重點告知患者遵醫用藥的重要性,并叮囑家屬實施用藥監護。②心理護理: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責任護士應與患者積極開展溝通交流,引導患者傾述內心想法,再結合患者性格特點和情緒狀態,針對存在負面情緒的患者給予個性化心理疏導(如對于擔憂治療效果的患者,可列舉病情控制較佳的患者),并叮囑家屬給予患者更多關心愛護,給予患者社會心理支持,促使患者保持心情舒暢。③生活指導:叮囑家屬在患者出現心絞痛癥狀時,轉移其注意力,緩解其疼痛感。結合患者病情,制訂靈活的飲食(以高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為主)和運動方案(早期應制動休養,病情穩定后可指導患者開展有氧運動),并叮囑家屬監管患者,促使其嚴格遵守指導方案。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心絞痛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度評分(以綿陽市中心醫院自制的10分制護理滿意度評分對兩組患者出院時進行問卷調查,評分與滿意度呈正比)。②統計學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功能指標。以心臟彩超診斷儀[飛利浦(Philips)公司,型號:心悅iE33]檢測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舒張期室間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內徑(LVDD)、左心室收縮末內徑(LVSD)。③統計對比兩組患者負面情緒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以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6]評定所選研究對象干預前后的焦慮及抑郁自評評分,兩個量表均有20個條目,每個條目0~5分,量表總分為100分,評分與焦慮和抑郁情緒呈正比;以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7]評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此量表主要由8個維度組成,共36個條目,滿分100分,評分與生存質量呈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以(±s)描述計量資料,以[例(%)]描述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心絞痛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對比 循證組患者住院期間心絞痛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均低于常規組,且其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心絞痛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 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心絞痛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 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 發作頻率(次)持續時間(次/min)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循證組 31 2.39±0.65 1.32±0.35 8.06±1.22常規組 31 5.01±1.54 2.01±0.58 5.96±2.14 t值 -8.727 -5.671 4.747 P值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功能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干預后循證組患者的IVST、LVDD、LVSD均低于對照組,LVEF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功能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功能指標對比(±s)
注:與干預前同組對比,*P<0.05。IVST:室間隔厚度;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LVDD:左心室舒張末內徑;LVSD:左心室收縮末內徑。
組別 例數 舒張期IVST(mm) LVEF(%) LVDD(mm) LVS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循證組 31 16.56±3.02 8.21±2.48* 42.93±4.62 57.24±5.81* 52.84±6.13 45.79±2.36* 41.84±4.56 31.83±2.65*常規組 31 16.53±3.01 12.63±2.75* 42.89±4.67 50.67±4.95* 54.82±6.14 50.78±2.64* 41.88±4.52 37.34±2.82*t值 0.039 -6.646 0.004 4.793 -1.271 -7.846 -0.035 -7.928 P值 0.969 0.000 0.973 0.000 0.209 0.000 0.972 0.000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負面情緒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分析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負面情緒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干預后循證組患者的負面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負面情緒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分析(分,±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負面情緒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分析(分,±s)
注:與干預前同組對比,*P<0.05。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SF-36:生活質量量表。
組別 例數 SAS SDS SF-36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循證組 31 41.16±13.05 25.69±7.64* 43.65±10.11 26.34±5.74* 50.26±10.46 83.13±7.77*常規組 31 42.27±12.97 35.25±7.17* 42.43±10.24 36.92±8.48* 49.76±10.25 70.36±6.44*t值 -0.336 -5.080 0.472 -5.753 0.190 7.045 P值 0.738 0.000 0.639 0.000 0.850 0.000
心絞痛屬于冠心病患者的典型合并癥,多發生在情緒激動、體力活動、過度勞累等情況下,可為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若患者未及時采取控制措施,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嚴重后果[6]。氯吡格雷作為二磷酸腺苷受體拮抗劑,能夠選擇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與血小板受體的結合,從而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且它對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體拮抗的作用是不可逆的,故可有效解除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情況,恢復心肌供血供氧[7]。
此類患者受疾病突發影響(如瀕死感),多存在負面情緒,進而影響治療依從性與治療效果。常規的臨床護理措施雖有一定應用效果,但缺乏對患者的情緒干預,忽視患者負面情緒對病情可造成的不良影響,具有應用局限[8]。因此,尋求更佳的以保障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為目的臨床護理模式,為當前臨床研究重點。
循證護理作為以患者疾病、個體差異為重點開展的新型護理模式,在護理干預前,通過組建專業護理團隊及結合患者疾病特點檢索經典病歷資料可有效明確患者的護理重點,再以此為依據開展的責任護士技能培訓、護理方案制訂等,可較全面地滿足患者的身心護理需求[9]。本研究結果也顯示,開展循證護理干預的患者其心絞痛發作頻率、發作持續時間均低于開展常規護理的常規組患者,其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常規組;干預后循證組患者的IVST、LVDD、LVSD及負面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而LVEF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循證護理中,開展積極的健康指導可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疾病癥狀,進而促進心功能改善;通過心理護理,護士與患者建立友好護患關系,樹立患者治療信心,維持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開展生活指導可貼合患者病情變化,持續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通過利于癥狀改善的優質干預及日常指導,緩解患者負面興趣,同時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此取得理想護理效果[10-12]。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氯吡格雷治療基礎上,聯合循證護理干預,可快速患者心絞痛癥狀,并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緩解其負面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并以此取得滿意的護理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