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琦
有人說,千金難買老來瘦;也有人說,老年人胖點好,生了大病躺在床上時,抵抗疾病的“資本”也雄厚。老年人到底是胖點好,還是瘦點好呢?
老年人微胖最健康
雖說保持微胖更利于健康,但老年人胖瘦與健康的狀況還要參考骨骼肌的含量。
有的老年人非常瘦,但骨骼肌含量高,肌肉力量強,不僅不容易跌倒,骨骼肌還會代謝一定的熱量,所以這樣的老年人雖然瘦,但是很健康。
有“將軍肚”的老年人,就要注意了。這些老年人雖然體質指數(BMI)能達標,但腰圍往往超標。肚子大、四肢細常見于向心性肥胖的人群。如果檢測骨骼肌,發現骨骼肌含量較低,就需要加強肌肉鍛煉。
同樣是微胖,向心性肥胖人群與全身性肥胖人群相比,發生各種并發癥的危險性更高,而且腰圍越大,危險性越高。目前我國將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定義為向心性肥胖。這樣的老年人,就算BMI達標,也要適度鍛煉,增加肌肉含量,使腰圍盡量保持在正常范圍。
微胖就好,胖多了健康隱患多
追求微胖,不等于胖就是好。因此,老年人也不要盲目追求“富態美”。
有些老年人會說:“我年輕的時候也不胖,老了之后吃得也不多,怎么老了就胖了呢?”簡單來說,肥胖是能量的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過多蓄積的結果。人到老年,身體器官的各項功能都在衰退,與能量代謝相關的內分泌系統也在發生著“看不見”的變化,如胰島素分泌量會增加,而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量都會減少。
別看激素的量不大,但其功能強大
老年人容易出現血胰島素升高,胰島素可以抑制脂肪分解,造成脂肪堆積,所以胰島素是一種促進肥胖的激素。
甲狀腺激素是促進能量消耗的激素,老年人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呈下降趨勢。
生長激素不僅僅能幫助孩子長高,還可以維持血糖穩定,促進肌肉合成。人老了之后,生長激素分泌量減少,血糖代謝的能力將會下降,肌肉合成減少,老年人胳膊、腿上原本結實的肉就會變“松”。
因此,人到老年后,不要盲目追求單純的低體重,微胖和合適的肌肉含量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另外,還可參照標準體重來衡量胖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