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視作品在各國的文化交流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國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影視作品傳到國外,深受國外觀眾的喜愛。2021年9月上映的電影《長津湖》是一部戰爭歷史題材巨制,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勇無畏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收獲了國內外觀眾的諸多好評。國內影視作品傳輸到國外的過程中,字幕翻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字幕翻譯的質量直接影響國外觀眾對于影片內容的理解和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本文在目的論三原則的指導下分析了《長津湖》電影字幕中的英文翻譯,探求翻譯目的在翻譯過程中的重要性,以便為之后譯者進行電影字幕翻譯提供參考。
關鍵詞:目的論;字幕翻譯;《長津湖》
引言
電影《長津湖》是一部歷史戰爭題材的電影,于2021年11月開始陸續在新加坡、北美地區和澳大利亞上映,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好評。在國外觀眾看來,這是一部能喚起人們愛國情懷、催人淚下的電影。在這其中,字幕翻譯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通過電影字幕翻譯,觀眾能在視聽上全面了解電影的內容,從而感受到電影中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國內外有很多學者對于字幕翻譯都研究頗深,且有很多都是在目的論視角下來進行分析的。為了使目的論在字幕翻譯領域內的研究更加豐富,本文選擇《長津湖》電影進行分析,希望能給更多從事漢英字幕翻譯的譯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一、《長津湖》電影簡介
電影《長津湖》是一部戰爭巨制。這部電影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講述的是伍千里領導的第七志愿軍穿插連在極度嚴寒而又艱苦的環境下堅守陣地、英勇不屈、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的勝利打下堅實基礎的故事。72年前,美軍越過三八線攻打朝鮮,威脅到了中國的領土安全,中國人民志愿軍不辱使命,趕往朝鮮作戰。第9兵團把美軍的1個師分割包圍于長津湖地區,殲滅了一萬三千多敵人,扭轉了戰爭局勢。這次戰役是扭轉局勢的關鍵一戰,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電影一經上映,首日票房就達到了2.05億,截至下映,累計總票房達到57.75億,成為過去三年國產片單日票房第三名和2021年累計票房冠軍。這部影片的題材是愛國和戰爭,而這樣的題材很容易喚起每個中國人心中對于祖國的那份熱愛和對因保家衛國而犧牲的先烈們的緬懷之情,并引導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歷史、銘記歷史。
二、翻譯目的論概述
德國的翻譯理論家漢斯·弗米爾提出的翻譯目的論(Skopos theory)是翻譯學中的一個重要翻譯理論。該翻譯理論術語中的“Skopos”是希臘語中的單詞,其意思是“目的”,該術語通常指目的語文本的“交際目的”。在弗米爾看來,翻譯是一種有目的的人類行為,因此,進行翻譯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有時甚至會在目標語境中產生一定的結果和影響。目的論注重翻譯過程中各種目的的選擇,同時重視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作用。而翻譯是在譯者的作用下,在原文基礎上進行的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際活動。在翻譯過程中,源文本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而決定翻譯策略最為重要的因素則是目標文本在特定語境下的目的。目的論翻譯理論共包含三個原則,即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目的論三原則的提出突破了“對等”翻譯理論,成為評判翻譯的重要標準。也就是說,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應首先考慮譯文想要實現的預期目標的充分性。
(一)目的原則
在目的論的三大原則中,目的原則(skopos rule)是最重要的原則。在目的原則的指導下,翻譯應當按照目的語觀眾所期待的方式在目的語的情境和文化中發生作用,決定整個翻譯過程的應當是翻譯活動的目的。翻譯的目的不同,相應所要采取的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也不同。翻譯目的的不同決定了譯者應采取怎樣的翻譯策略,必要時可選擇不完全保留原文的內容。例如,在電影中,根據每個人物說話的情境和心情的不同,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翻譯方法,幫助觀眾了解影片的主要內容,并激發觀眾的觀看欲望。總之,在目的原則的指導下,譯文必須要在目標語使用的情景中產生譯者所期望的功能。
(二)連貫原則
目的論中要求翻譯遵循的第二個原則是連貫原則(coherence rule)。這里的“連貫”是指語內連貫,也就是說譯文的內部必須連貫,讓目的語觀眾能夠理解譯文的意思。同時,譯文在目標語的文化和使用譯文的交際環境中應當是有意義的。
(三)忠實原則
忠實原則(fidelity rule)要求譯文和原文之間應該保持語際之間的連貫,即譯文應尊重原作品的藝術風格,忠實地表達出原文里人物的思想和內心情感,忠實地把原文內容傳遞給目標語讀者。忠實原則并不是說譯文和原文在字面上完全相同,而是追求兩種語言之間的某種對應關系。
三、目的論視角下的《長津湖》電影字幕翻譯
(一)目的原則下的字幕英譯
例1:我沒有把老大照顧好。
譯文:Baili ....is gone.
這句話是伍千里帶著裝著哥哥伍萬里骨灰的罐子回到家后,跪著跟父母說的話。哥哥伍百里在戰場上犧牲,而伍千里卻不忍向父母說出“老大死了”或“老大犧牲了”這種話,所以說的是“沒有把老大照顧好”,是比較隱晦的一種表達。中國人的語言表達以含蓄委婉著稱,而翻譯時如果還是按照文字的表面意思翻譯,則很難讓目標語觀眾理解其更深層次的意思,所以,譯文完全沒有按原句的表面意思翻譯,直接用的是“is gone”的表達。“is gone”是指從現在正在說話的人所處的空間來看,所描述的這個人不在那里了或委婉地表達去世了。因此,“is gone”能表達出原句更深層次的意思,即“伍百里已經犧牲了”,同時也和原句的委婉語氣相對應,符合目的性原則。
例2:你對這事是怎么想的啊?
譯文: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situation?
“這事”如果按照忠實性原則進行翻譯則應譯為“this thing”更貼切,但在這里“事”并不是指一件事情,而是指當時美軍越過三八線侵犯朝鮮,對中國造成威脅的局勢。毛澤東在對彭德懷說這句話時,意指彭德懷對當時的局勢是如何看待的。“situation”的漢譯為“情況,形勢,局面”,比“thing”更為貼切。同時,對于目的語觀眾來說,很容易聯想到電影中之前提到的美軍攻打朝鮮的局勢。
例3:我們剛剛取得全國的勝利,屁股下面的板凳還沒焐熱,美帝國主義就在我們的北邊朝鮮發動了戰爭。
譯文:We just triumphed over the entire nation. Before we even had time to rest, the imperialist U.S. started a war with Korea at our northern border.
該句是入朝作戰之前志愿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宋時輪給士兵們講話時說的一句話。1950年6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剛剛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勝利的成果,美國就對朝鮮發起了戰爭,讓還沒有休整好的士兵們不得不再一次投入到戰爭中。“屁股下面的板凳還沒焐熱”字面意思為“剛坐上板凳屁股還沒把凳子坐熱”,暗指當時戰士們還來得及休息就要再一次參加抗戰。這個句子進行直譯是行不通的,必須把這句話更深層的意思表達出來。所以,在譯文中用的是“Before we even had time to rest”這樣的意譯,目的是讓觀眾能夠理解當時中國戰士要參加抗戰的時間之倉促,沒有時間休息就要再次整裝待發。
(二)連貫原則下的字幕英譯
例4:唇亡齒寒,朝鮮的同志們向我們請求援助。
譯文:We are in the same boat. The comrades of Korea are asking for our help.
“唇亡齒寒”是漢語中一個標準的四字成語,本意為“嘴唇失去了,牙齒暴露在外面,感到寒冷”,比喻兩者之間互為依存,關系密切,利害相關。該句是開會時毛澤東對大家說的一句話,意指當時中朝兩國的處境相同,都遭到了美軍的威脅。朝鮮人民向中國請求援助,所以打算出兵朝鮮,維護兩國的安全。譯文“We are in the same boat”是對“唇亡齒寒”進行了意譯,意為“我們在同一條船上”,道出了當時中朝兩國共同面臨的困難處境。如果只是簡單地翻譯出成語的表面意思,雖然忠實于原文,但和前后劇情無法建立聯系,很難讓目標語觀眾理解要表達的意思。且在目的論的三原則中,連貫原則大于忠實原則,譯文若符合忠實原則而違背了連貫原則,這樣的譯文是行不通的。
例5:等把那房子蓋起來,看這十里八鄉咋看咱家。
譯文:When we build a house there, the villagers would certainly see us in a new light.
該句是電影開頭伍萬里回到家后跟父母說的話。前面劇情提到,1947年,伍萬里在蒙陰打仗時,在那看見一座房子,硬山擱檁,兩進院。而他的家人一直在河上的小破房里住著,所以他想把那個房子蓋起來,把家人接過去。這句話從表面來看是一個疑問句,實際上是一種肯定的語氣,想表達的是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看到他們住進這樣的房子里,肯定會刮目相看的。因此,譯文中把原句的“咋看咱家”譯為 “would certainly see us in a new light”,而不是直譯為一個疑問句,這樣更能表達出伍萬里真實的意思,同時也能使前后劇情的銜接更為流暢。
(三)忠實原則下的字幕英譯
例6:所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譯文:Thus, throw out one punch now to avoid a hundred punches in the future.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是抗美援朝之前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說的一句話,意思是一味地妥協是無法換來他國的尊重和永久的和平的,只有出兵朝鮮并打敗美國,才能換來長時間的和平。譯文中并沒有翻譯這句話的更深層意思,而是按照原句的表述將其字面意思翻譯出來。這樣翻譯能傳達出毛澤東主席說這句話時斬釘截鐵的語氣和對于抗美援朝必勝的決心。外國觀眾在看到這句話時,就很容易能夠聯想到當時中國面臨的困境,進而理解毛澤東主席當時的心理活動。如果將其進行意譯,觀眾雖能更好地理解,但語氣過于平淡,和原句的語言風格不太相符。
例7:所以你是真不該去啊,伢子!
譯文:That's why you really shouldn't go, son!
該句是毛澤東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向彭德懷申請參加志愿軍赴朝作戰后彭德懷說的話。彭德懷不想讓毛岸英卷入戰爭,害怕毛澤東主席失去兒子。說這句話時,彭德懷的心情是拒絕的、心疼的、無奈的。這句話中,“伢子”意指“孩子”,是湖南方言中長輩對晚輩男孩子的一種比較親切的稱呼,表現出彭德懷對毛岸英的愛憐。譯文中將其譯為“son”,采用的是直譯的方法。在英語中,“son”除了有“兒子”的意思之外,還可以指年長者對年輕男子或男孩的愛稱。所以,在此處將“伢子”譯為“son”明顯比“child”的情感要更加濃厚,能夠將彭德懷當時的情感更好地傳遞給目的語觀眾。
結語
中國電影發展快速,而跨文化交際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傳播到國外,得到了海外觀眾的認可,不僅贏得了票房,更是收獲了好口碑。《長津湖》等戰爭歷史題材電影的崛起,不但讓國外觀眾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巨大潛力,也讓觀眾感受到了中國軍人的威風和氣概。在電影向海外傳播的過程中,英語字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在進行字幕翻譯時,應當使字幕能夠幫助海外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從目的論角度進行字幕翻譯,能夠很好地化解漢語和英語之間的文字障礙,突破字幕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用最簡潔的話語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本文從目的論視角對《長津湖》的英文字幕進行舉例分析,判斷《長津湖》的字幕翻譯是否遵循了目的論的三原則,以判斷譯文是否符合要求。 經過分析,《長津湖》的英文字幕可讀性很強,且能夠讓觀眾很快地融入劇情當中。因此,《長津湖》的字幕英譯符合翻譯目的論,讓外國觀眾看到了中國電影的雄厚實力,感受到了中國電影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楊洋.電影字幕翻譯評述[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93-97.
[2]張璇.目的論綜述[J].海外英語,2019(2):65-66.
[3]李潔.論翻譯目的論的階段性發展[J].時代經貿,2008(S4):232-233.
[4]熊宇璇,涂沛池.目的論視角下《你好,李煥英》字幕英譯研究[J].英語廣場,2021(34):39-41.
[5]包仙芝.目的論視角下的網絡新語英譯[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71-73.
[6]陳永國,賀曉梅.基于翻譯“目的論”的英文電影片名的漢譯[J].電影文學,2010(5):140-141.
[7]俞晶晶.目的論指導下《怦然心動》的字幕翻譯策略[J].大眾文藝,2020(13):154-156.
作者簡介:夏茹玉(1994-),女,山西運城人,西安高新科技職業學院,助教,翻譯碩士,研究方向:翻譯、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