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明
在當前教育領域中,幼兒教育受到的重視日益增加,幼兒教育也成為基礎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幼兒教育也被稱為學前教育,是兒童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前所開展的階段性教育,是兒童接受系統性教育的重要開端。在學前教育階段,教師主要是對幼兒生活能力、良好品格、思維能力、綜合素質進行有效培養,為兒童后期的基礎教育學習和成長提供基礎。對于處在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來講,他們的思想認知、語言發展、生活能力,都處于非常薄弱的階段。為此,幼兒教師在給予幼兒系統教育時,必須緊密結合他們在當前階段的學習特點,設置合理的教育引導方法。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采用游戲化教學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戲化教學指教師在對幼兒開展學前教育時,將游戲融入課堂教育,以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對幼兒進行游戲化教學,充分利用了幼兒愛玩游戲的天性。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拓寬他們的思維方式,推動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使他們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突出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幼兒具有活力充沛、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各類趣味十足的游戲對他們而言都極具吸引力。游戲化教學充分考慮了幼兒的特點,有利于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其更好地參與課堂學習。同時,教師開展游戲化教學,能夠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幼兒在玩中學,豐富了幼兒的實踐體驗。
(二)促進幼兒認知體系的培養
當出現新的事物時,幼兒的注意力往往會發生轉移。所以,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這一特點設計教學環境,通過適當地改變教學環境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進行自主探索,幫助幼兒進行認知發展學習,從而促進幼兒認知體系的發展。
(三)提升幼兒的溝通交流能力
游戲化教學包括演講、競猜、自我介紹等語言游戲活動。幼兒參與這些活動時,可以充分置身于相應的語言環境中,從而增加詞匯量,鍛煉聽說能力,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
(一)提升教師能力,創新教學設計
游戲化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首先,幼兒園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健全教學評價和激勵機制,促進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其次,幼兒園要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可以開展專家講座,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再次,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信息來輔助教學。最后,幼兒園可以和高校展開深入的合作,邀請專家教授實地考察,針對教師的教學設計給出指導意見,保證教師隊伍的專業性。
(二)創設安全的游戲化教學環境
游戲化教學在形式上要注重幼兒的參與,在內容上要注重對教學環境的設計,其中最重要的是保障幼兒在教學環境中的安全。幼兒本身活潑好動,對危險的認知不足,教師必須優先考慮安全性問題。教師要確保幼兒在游戲化教學中得到保護。比如:教室內的桌椅板凳要加上防撞角;游戲設施不能過高,防止幼兒跌落;提供給幼兒的玩具要安全環保。在進行教學前,教師可以進行安全知識講解,讓幼兒在遇見危險時及時告知老師,進一步培養幼兒對危險的判斷能力。
(三)順應幼兒天性,尊重個性發展
幼兒的天性各不相同,在進行游戲化教學設計時,教師要順應幼兒的天性,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孩子勇敢地做自己,不斷突破自己,挖掘幼兒的潛能。有些幼兒的協調性相對較弱,有些幼兒的表達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在進行游戲化教學時一定要耐心,多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對于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自主思考,采用其他方式完成游戲,或者激勵他們向難度更高的游戲進行挑戰。這樣可以鍛煉幼兒的能力,讓幼兒體會到成就感。進行游戲設計時,教師要充分地考慮幼兒的心理特點,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表現,讓游戲的設計在符合幼兒生長發育規律的同時還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手工制作活動,先確定一個主題,讓幼兒圍繞主題發揮想象進行創作,在幼兒完成作品后,可以讓幼兒向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勵幼兒之間進行互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時要多用鼓勵和夸獎的話語,這樣能幫助幼兒樹立信心。
(四)明確教學目的,兼顧游戲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幼兒有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同時也容易失去興趣。為了讓幼兒投入地進行游戲,教師要設計充滿趣味的教學游戲。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對動畫的興趣,在游戲化教學的設計中融入動畫元素。在幼兒進行數字學習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角色的玩具,讓幼兒讀出貼在玩具上的數字,通過這種形式強化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和記憶。又如,教師在通過音樂游戲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或視頻,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然后進行樂器演奏,并適當增加一些肢體動作,讓幼兒多看、多聽,同時表達參與音樂游戲的感受。這樣可以讓幼兒在音樂游戲中感到快樂,加深幼兒對音樂的體會和感受,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多選擇實用性強的游戲,寓教于樂,鍛煉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分組教學法,讓幼兒各自分組,在組內分工完成勾畫線條、涂抹色彩的步驟,每一組幼兒共同完成一幅畫作,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過多地進行干涉,讓幼兒自主發揮,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又如,教師在為幼兒講解動畫故事時,可以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幼兒會沉浸在課堂游戲中,更加愿意和同伴進行互動。
(五)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培養幼兒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實際開展幼兒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經常發現部分幼兒在學習中只會機械地進行模仿,自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讓游戲化教學的教學作用無法充分發揮,不利于對幼兒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教師要認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及時引導和鼓勵幼兒積極地投入課堂,而非被動地模仿學習。
(六)引導幼兒進行良性的游戲互動,加強幼兒的團隊協作精神
在課堂游戲中,幼兒之間可能會出現競爭關系。為此,教師在設置競爭性游戲的過程中,就要依據不同的游戲方式,引導幼兒學會禮讓,倡導幼兒做文明禮貌的好孩子。此外,幼兒的性格各不相同,所表現出的狀態以及所喜歡的事物也不盡相同。所以,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強化與每名幼兒的有效溝通,準確了解班級中每名幼兒的性格特征和興趣愛好,依據班內幼兒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定制適合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設計多種游戲形式,鼓勵幼兒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獲得成長。
綜上所述,幼兒園開展游戲化教學,遵循了幼兒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順應了幼兒愛玩游戲的天性,讓幼兒在具有教育意義的玩樂體驗中逐漸養成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習慣,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相應知識,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游戲化教學還能讓幼兒在游戲中鍛煉身體,讓幼兒形成樂觀、開放、積極向上的性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幼兒園教師必須重視對游戲化教學活動的科學設計和合理運用,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的優勢,全面提高幼兒教學的質量,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合作市第四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