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麗
音樂是一門藝術,音樂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此外,學生要對音樂有獨到的看法,如能從一首歌的旋律中感受創作者注入的情感,或對一首曲譜有別具一格的認識和領悟等。因此,創新能力在音樂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本文圍繞中職學校音樂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從教學現狀和培養途徑等方面展開分析,以期為我國中職學校音樂課堂的改進提供幫助。
音樂教育的作用是陶冶情操,激發學生潛能。音樂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教育者思想觀念的轉變。音樂教學工作者要與時俱進,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用新方法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綜上所述,在中職院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音樂課程中的創新,以幫助學生提升個人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
當前,我國各中職學校的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比較重視對學生職業素養和技術技能的培養,而輕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中職學校音樂教學的課程大多是理論課程,沒有設置相應的創新課程。我國大部分中職學校囿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音樂課堂上還是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方式,限制了學生音樂創新意識的發展。筆者從思想觀念、教學目的及教學內容三個方面對當前中職學校音樂教學現狀展開論述。
(一)思想觀念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部分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無法體現出創新性。因此,音樂教師要解放思想,改變教學方式。與此同時,學生和家長也應認識到音樂對促進學生素質和能力提升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文藝會演、公開課等來展示和宣傳音樂相關教學成果,普及音樂教學改革的觀念。教師要不斷地深入探索,借助實踐活動證明音樂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二)教學目的
中職學校音樂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演唱歌曲。創新理念下中職學校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提升,要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為核心內容。筆者認為,音樂教學的目的還應該包括讓學生從音樂中獲取人生感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教師需要深入解讀音樂教學材料,全方位地理解每一首歌曲。
(三)教學內容
現有的音樂教材針對性不強,內容相對單一枯燥。部分優秀的音樂作品可能并不適合學生演唱,然而目前許多中職學校將學生是否能夠演唱一首完整的曲目作為考核標準,這與我們目前的教學目標不符。
當前中職學校的音樂教材中大多是專業性的理論知識,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許多中職學校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進行了改革,嘗試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綜合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推出了一套行之有效且學生喜愛的教材。教師應該根據音樂學科的屬性和學生的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尤其是要考慮流行音樂以及偶像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充分發揮偶像的引領作用。
音樂教育的發展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教育體系的完善需要大批具有創新意識的引導者來完成。
(一)更新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也打擊了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課程創新能力亦難以發展。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尊重學生課程學習的主體性。
音樂教師是學生音樂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音樂相關知識,還要鼓勵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能通過積極地參與學校組織的音樂活動,更好地展示和表達自己,老師也能通過活動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因材施教。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給學生創造實踐機會,盡可能多地組織音樂相關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舉辦主題音樂會,讓學生自選曲目甚至自編曲目進行表演,在這個過程中感受音樂中所富含的情感和內容。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激發學習興趣
音樂能夠激發人的創造力。教師要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筆者曾將周杰倫的歌曲與傳統的戲腔進行對比,通過這
種方式增強了學生對戲曲研究的興趣。教師將流行音樂與傳統民族音樂作品搭配開展教學活動,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除此之外,筆者還將流行音樂和教材音樂進行比較,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三)開展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音樂有著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師可通過搭建平臺賦予學生自我展現的機會。此外,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己組織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游戲是他們最喜歡的娛樂形式,讓學生在玩樂中獲得新知識是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有些學生會利用不同游戲的背景音樂進行猜謎活動,有些學生會模仿和表演游戲音樂,這些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四)引導學生提出質疑
學生提出質疑是創新的第一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思考,讓學生不斷地探究學習內容,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教師還可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質疑。例如,教師可以故意演示一些常見的錯誤,引導學生思考和質疑,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教師作為整個課堂的領導者,需要把控課堂的整體氛圍,為學生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個氛圍下,教師可以根據音樂內容設定相應的情境,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表達自己的觀點。
(五)打破思維定式
音樂作品的內涵十分豐富,靈感是創作的基礎,想象力是創造性思維的構成內容。在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不
斷模仿逐漸掌握樂曲的基本特征
和演奏技巧,并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感悟。模仿是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需要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鼓勵學生進行模仿。
例如,在《高山流水志家國》這一音樂作品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解古琴的歷史和有關典故,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品味古琴的音色及其文雅深邃的風格特征。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這一階段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創作,通過對整個段落的模仿和學習,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旋律,這有利于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當前社會對學校提出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認知和表現能力,又要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教師要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切實有效地實現創新型教學,在教學原則、方法和方式等方面進一步深入探索。
(作者單位:鄭州藝術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