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隨著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推廣,幼兒教師對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關注日益增多。然而,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組織時,大幅度地采用游戲形式,使得教學活動演變成單純的游戲,失去了活動本身的意義,有些幼兒園甚至出現了“只談游戲,不談集體教學”的現象。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方式。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當下幼兒園課程建設追尋的一種理念,而集體教學活動作為幼兒園內一種特定的活動方式,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如何提高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的有效性,使其能尊重兒童的天性,貫徹游戲精神,促進幼兒發展,是幼兒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研究的重要課題。
集體教學活動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所有幼兒共同參與的集體性教育活動。通過集體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親自體驗、動手實踐,從而獲取并提升經驗,發現并解決問題。課程游戲化就是在突出游戲的體驗性的基礎上,讓課程更加靈動、具體、形象,從而調
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其自主參與活動,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獲得個性的發展。集體教學活動離不開幼兒的全程參與,由于不同幼兒的個性、認知基礎有別,為實現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需要針對幼兒的差異設計活動內容。這與課程游戲化尊重個體差異性的教育理念正好相符。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集體教學活動相較于其他教學活動,更能彰顯每一名幼兒的個性風采,促進幼兒個體與集體的共生共長,實現幼兒成長與教育和諧共鳴的目標。
(一)將游戲精神貫穿集體教學活動始終
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游戲性是一種基本的精神態度,游戲是這種精神態度的外在表現形式。游戲性主張通過游戲感受世界,這并非要求課程中的每一個活動都要用游戲的方式呈現,而是指教師要在活動中融入游戲精神,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將教學目標與活動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調動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的積極性。
在開展集體教學活動前,教師需要了解集體教學活動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價值,明確集體教學活動應貫徹游戲精神這一理念,打造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游戲活動,促使幼兒在游戲中進行探索、體驗,與他人交往并展現自己的個性。
(二)根據幼兒已有經驗,選擇活動內容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要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程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簡單來說,教師選擇的集體教學活動內容應與班級多數幼兒的原有經驗、學習和發展水平相一致。只有達到這一前提條件,集體教學活動才能真正符合大部分幼兒的發展需求,讓更多幼兒自愿參與。筆者曾和幼兒分享過與冬天雪景有關的繪本,幼兒對雪很感興趣且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筆者又帶領幼兒觀賞冬天時天上飄落的雪,幼兒的相關經驗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最后,在此基礎上,筆者開展了集體教學活動“雪花飄飄”。
(三)結合主題相關經驗,做好充足準備
在開展集體教學活動前,教師要結合以往的相關主題經驗,做好充足的活動物質準備,包括舒適的環境、合適的材料等,這也是幼兒自主參與、探索發現的必要條件。例如,在活動“雪花飄飄”中,筆者做了如下準備:準備雪花狀吸管、雪花狀樹枝、蠟筆、棉簽、白色顏料、拓印版若干;確認幼兒有玩雪、看美麗雪景的經驗;確認幼兒有讀繪本《不愿冬眠的小刺猬》的經驗(主題開展前的鋪墊)。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利用準備好的材料進行互動,清晰地了解了雪花的模樣,這為幼兒后面的挑戰奠定了基礎。
(四)合理制訂活動目標,尊重幼兒個性
具象、透徹、可實踐、可評價的活動目標,是活動成功的基礎保障。教師須牢記集體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幼兒,應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制訂合理的活動目標。例如,集體教學活動“雪花飄飄”的活動目標: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了解雪花的模樣,感受雪花的美麗;讓幼兒用多種方式表現雪花的美,體驗用不同材料繪畫的樂趣,體驗自主探索、自主創造的快樂。這一活動目標不僅展現了教師對幼兒個性的尊重,還體現了“自主”的游戲精神。
(五)層層推進活動過程,調動幼兒參與積極性
對于幼兒而言,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集體教學活動是一種活動式的體驗,而活動式體驗和游戲一樣,都在幼兒的學習形式中占據很大比重。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營造自由、投入、創造、愉悅的活動氛圍,尊重不同幼兒的學習特點,考慮活動過程的層次性與遞進性,并觀察不同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情況,而不是只追求最終的活動結果。在“雪花飄飄”活動中,筆者設計了四個層次,依次是“感受冬天,欣賞雪景(讓幼兒觀看冬天下雪的雪景視頻,引導幼兒猜測雪花外形)—說雪花(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大膽猜測并描述雪花的外形特征)—畫雪花(出示故事情境,引導幼兒選擇材料繪畫雪花)—拓展延伸,合作拼‘雪景’(為下一個活動“冬天里的動物”做準備)”。

(六)設計有效互動,增強活動組織性
幼兒在教學活動中需要與不同的對象進行互動體驗,包括與同伴、材料、環境、教師等的互動。教師要基于集體教學活動的內容以及不同教學領域的特征,結合每個幼兒不同的需要,設計恰當的互動內容,使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教師要不斷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促使幼兒真正體會到活動帶來的樂趣,從而更好地進行深入學習。在“雪花飄飄”活動的創作部分,教師讓幼兒通過合作繪畫雪景、利用不同的材料分別創作雪景,和同伴以及材料進行互動,并在活動的最后,特意設計了幼兒與環境的互動內容,讓幼兒自由地布置他們覺得適合動物生存的雪景。這次活動中,幼兒主動、積極地進行了各種互動交流,發揮了“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游戲精神。
(七)支持幼兒自主探索,進行大膽創造
創造性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筆者認為創造性游戲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想象類的創造性游戲;另一種是在實踐中進行創造的游戲活動,即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然后創建相關情境,使幼兒可以在情境中進行角色扮演的游戲。后者不僅有利于增強幼兒的社會認知,還有利于幼兒在合作、協調、觀察、表達等諸多方面獲得發展。
為了讓幼兒更多、更好地表達自己,培養幼兒自主創造的能力,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的選擇權,讓幼兒自主選擇參與活動時需要的材料,選擇互動的伙伴,在已有經驗上自由自主地探索發現、大膽表現。教師要時刻觀察、發現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將教學內容向縱深方向發展。在“雪花飄飄”活動剛開始時,筆者用交談的方式導入問題:“下雪后的冬天真美啊,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雪花是什么樣子的嗎?”隨后,筆者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并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各自的猜想。在幼兒繪畫部分,筆者讓幼兒自由挑選想要的素材,進行大膽創造,并提示幼兒既可以在底板上用同一種材料創作他們想象的雪花,也可以在底板上用各式各樣的材料畫雪花,幼兒之間還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創作作品。本次活動中,幼兒十分投入,不時地和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輕松的氛圍不僅給了幼兒交流、互動的機會,還讓他們的創作更加無拘無束。
綜上所述,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集體教學活動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動態過程,教師應不斷探究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集體教學活動的形式,明確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集體教學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影響與作用,真正發揮游戲化集體教學活動的價值。
此外,教師專業化是未來學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發展、觀念的轉變是推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發展、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關鍵。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尊重每一名幼兒的個性,在了解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懈探索活動設計,
為幼兒營造一個快樂、無憂的學習環境,以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1.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應以幼兒發展為本,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教師應以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為基本原則,遵循因人、因時、因事制宜的原則,堅持安全至上的原則。
2.游戲化教學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是一個預設的過程,也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應是預設與動態生成的平衡體,應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矛盾發展體”。幼兒教師要不斷探索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形式,力求讓幼兒園五大教育領域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互為補充、互為促進,以真正發揮游戲化教學的價值。
3.教師要嚴格控制每次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時間,尋求最佳游戲活動時間,以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的效率最大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