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偉


長沙市農民田間學校發展較早,影響較深,有助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落實落地,也是打通農民教育培訓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在新時期創新農民教育培訓方式、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以優勢產業為基礎? ?實現農民田間學校布局科學化
2015年,長沙市開展農民田間學校建設。2018年底,長沙市共有省、市協同認定和管理的農民田間學校34所,其中瀏陽市12所,寧鄉市10所,望城區4所,長沙縣8所。2021年,湖南省農廣校在這個發展的基礎上,對農民田間學校進行了規劃,以各區域優勢產業為基礎,科學布局。一是依托“一縣一特”農業產業推進農民田間學校建設。根據長沙市委、市政府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部署,各縣(市區)結合自身區域優勢,大力發展茶葉、蔬菜、糧食、水產、花豬、特色水果等產業,建立了瀏陽市新期綠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農民田間學校、寧鄉市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有限公司農民田間學校、長沙縣的金井茶廠農民田間學校等,以特色產業推動農民田間學校的發展。二是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充分利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較好的產業基礎、固定的培訓場所和規范的管理方式,推進農民田間學校融合發展。如湖南柯柯農業科技農民田間學校,主要發展蔬菜和水產產業;長沙寶陽農業責任公司農民田間學校,主要以中藥材種植技術推廣為主;隆平千層浪種糧專業合作社農民田間學校,大力發展有機稻種植。三是根據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推進農民田間學校建設。農民可在田間學校學到科學知識,提高種田水平。在土地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的區域,發展示范帶動的農業產業,建立輻射周邊農民的農民田間學校,讓有需求的農民有機會學習相應的農業技術和技能。如寧鄉市的湖南東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農民田間學校,為了順應周邊蔬菜種植農戶的意愿,在田間地頭開展蔬菜種植技術培訓,讓農民真正學到了技術,實實在在提高了收入。
二、以服務產業為根本? ?實現農民田間學校服務一體化
農民田間學校依據都市生態農業建設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提出了提升“三農”綜合服務能力的服務方向,確定了發展思路,實現了對產業產、學、研一體化服務格局。
一是培育技術型農民。充分利用農民田間學校與廣大農民聯系緊密的優勢,充分發揮農民田間學校在產業技術上的優勢,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開辦各類技術培訓和理念教育,切實提升農民的農業技術水平,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型農民,形成促進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是推廣實用型技術。農民田間學校著力于田間地頭,以推廣和學習貼近生產的實用技術為主,即學即用。如寧鄉市田園牧歌農場農民田間學校因周邊有很多意向養殖小龍蝦的農戶,即以小龍蝦養殖技術培訓為切入點,帶領農民在水田邊講解養殖技術,讓農民活學活用,讓田間地頭成了技術的推廣站、實訓的試驗場、致富的孵化池。
三是開展保護性研究。農民田間學校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有各自經營特色,也是地方種質資源保護的重要場所。同時,農民田間學校是堅持農業資源與保護利用的主場地,如引導秸稈資源化利用和畜禽糞污處理等。
四是匯集人才的“盆地”。在農民田間學校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過程中,深化與省農科院、涉農高校合作,實行聯合培訓、共享資源、共建基地,為高素質農民培育提供師資保障。同時,注重培養“長于經營、精于管理、勇于創業、帶頭致富”的復合型人才。
三、以動態管理為機制? ?實現農民田間學校管理規范化
長沙市農民田間學校的建設有嚴格的認定標準。2016年,長沙市印發了農民田間學校認定管理辦法,針對申報農民田間學校提出了具體要求,制定了“五有”規定。認定之后的農民田間學校列入農廣校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
一是實行動態管理。為推進農民田間學校規范化建設,印發了關于建立農民田間學校聯系人制度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對農民田間學校不定期進行調研和回訪,了解其運行情況。對有強烈意愿和具備基礎條件的進行推薦,列入市級農民田間學校管理范圍;對不履行農民田間學校職能的取消其資質。
二是健全工作機制。建立了農民田間學校工作聯動、扶持拉動、任務帶動和政策推動機制,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使農民田間學校真正發揮教學實訓場所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導向作用。
三是著重培育功能。發揮農民田間學校的培育功能,按照重需要、重實踐和重技能的要求,加強培育管理,通過多途徑、多手段,開展啟發式、參與式和互動式教學,鼓勵農民多動手、多動腦和多動口,突出感觀與思維的深度參與。
四是推進分層建設。根據農民田間學校基礎建設和發展水平,結合高素質農民培育要求,建設了省級、市級和縣(區)級三級農民田間學校,實現分層管理、共同促進的目標。如望城區建立了區級農民田間學校5個,每年投入資金10萬元進行扶持;寧鄉市建立了縣級農民田間學校6個,每年對教學設備設施方面投入近12萬元。
四、以政府引導為方向? ?實現農民田間學校發展長效化
一是堅持政府引導。發揮政府職能部門引導作用,將農民田間學校建設與涉農投入掛鉤,充分調動農民田間學校積極性。截至2020年,長沙市對農民田間學校建設投入累計約100萬元,主要用于對辦學設施、培訓書籍和師資聘請等方面投入。同時,對輻射作用強、示范引領范圍廣及社會評價高的農民田間學校給予更多支持,有效強化其競爭意識。
二是注重品牌建設。優勢產業要以文化立足,以文化創建品牌。政府鼓勵農民田間學校成為科學陣地、文化家園,不斷凝聚發展向心力。如湖南津之源食品有限公司農民田間學校,地處長沙縣黃花鎮,利用地理優勢,把“津之源”品牌食品銷往全省;金井茶廠農民田間學校將“金井綠茶”發展成為湖南省最具品牌影響力的產業。
三是突出示范引領。激發農民田間學校在產業發展上的優點,發揮其帶動示范和引領推廣作用,明確其模式現場可看、方法可學、發展可復制等特點。長沙市召開農民田間學校建設與管理座談會,對其中表現突出的湖南宇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農民田間學校等5所農民田間學校進行了表彰。
四是重視黨建工作。以湖南華穗生態農莊農民田間學校為例,確立了“以黨支部為主導”的發展思路,把黨的組織體系和工作觸角延伸至培訓學習的各個環節,發揮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協調服務、示范帶動等作用,對于在關鍵時刻體現先鋒模范、為民服務宗旨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湖南省農廣校長沙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