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箭 宋永興 顧天勝
“四史”學習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和工作新路徑。二者目標追求的一致性,育人路徑的契合,教育內容的趨同,具有很強的融合性。針對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實好“四史”學習教育,本文提出三個較現實的實踐路徑:①統籌社會力量,營造全民“四史”學習氛圍;②創新媒介渠道,豐富“四史”學習教育形式;③抓好思政課堂陣地,講好“四史”故事。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立足于“兩個一百年”相交的特殊時點,面對即將開啟的十四五規劃新征程。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史學習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要求全國人民開展黨史學習;另一方面,要求全黨、全國人民在黨史學習的過程中做到思想領悟,做到“辦實事”“開新局”。總書記的系列講話,也將“四史”學習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明確指出。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史”學習教育的論述中多次專門強調要加強對青年群體的“四史”學習教育。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視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1]。”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2]。”21年春季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總書記在與青海代表團的談話中特別提到:“要通過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3]。”
一、“四史”學習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辨析
(一)“四史”學習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史”學習教育中,黨史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成長史、壯大史,亦是中國共產黨歷經磨難、走向成熟的實踐史。如果說新中國史是“民富國強,眾安道泰”的成長實踐史。那么改革開放史則是中國共產黨引領下的人民富強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熟史。而社會主義發展史,則是中華民族近五百年來,從空想到實踐,從無到有,從涓涓細流到歷史發展潮流的實踐歷史。在近百年的社會主義發展史中,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是作為社會主義發展史最關鍵參與者和最強勁的引領力量而存在,自20世紀90年代蘇東劇變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成為了一面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的偉大旌旗,更是作為全世界社會主義走向振興的架海金梁。
當前高校思政教育涵蓋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理想教育等諸多方面。從二者涵蓋的范圍上來講,“四史”學習教育中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與上述的愛國思想、社會主義等青少年教育涉及領域脈脈相通,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也與社會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謀而合,所以說“四史”學習教育的內容被包含在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之中,四史教育是思政教育內容的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四史”學習教育是當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號召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談到要:“加強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四年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學習‘四史’”的概念,此后在全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四史”學習教育的熱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4]。”這是總書記在新時代對思政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
當前的思政工作新要求“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這一目標要求與“四史”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高度一致,由此可知開展青年學習教育“四史”是響應當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最新號召。
(三)“四史”學習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新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同新時代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豐富實踐聯系起來,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苦功夫[5]。”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對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6]。《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一作中提到:“思政課就要講好中華民族的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改革開放的故事,特別是講好新時代的故事”。在書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我們上了一堂形象飽滿的思政課,文中介紹了9個關于共產黨人的故事,就是很好的思政教育示范課。
“四史”學習教育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要組成部分啟示我們,歷史是一流的教科書,自然亦是一流的思政課本,我們可以把“四史”學習教育作為當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徑。
二、“四史”學習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價值銜接
(一)目標追求的契合性
當前“四史”學習教育的目的是:一、要從“四史”學習中汲取精神力量,保持砥礪深耕、踔厲奮發的信念精神;在學習中博采眾長、擇善而從;從“四史”學習中汲取堅守人民立場的定力,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7]。對青年群體而言就是要:“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具有正確歷史觀的愛國青年;鍛造在實踐中砥礪前行的新時代青年[8]。”
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綜上所述,基于“價值目標”視角:“四史”學習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目標追求是不謀而合的,都是要以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核心要義。
(二)育人路徑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中明確指出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核心環節,實現思政工作育人全程化、全方位化的目標,以此引領開創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發展的新歷程。對于長效育人機制的建立,《意見》中指明:“高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以上育人路徑歸根結底最終還是要落實的言語、行動上來,讓黨的思政教育理念入腦入心、見行見效。”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永葆初心才能走得遠,“四史”學習教育本身就是思政育人的一個新途徑,故而二者的育人路徑是契合的。
(三)教育內容的趨同性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如古人云:“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近年來,總有源源不斷的境外勢力試圖打破我們國家與民族的和諧,這些勢力試圖污名化國家革命史以及新中國歷史,給辨別力低、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洗腦”。基于國家長治久安的立場,學習“四史”不僅是民族精神發揚光大的必修課,而且是必須修好的國家安全“第一課”。
因而,“四史”的終極學習目標是“知史愛黨,讀史愛國”。這與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求教授青少年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以正確培養形成青少年歷史觀的出發點不謀而合。二者教育的歷史觀、方法論、認識論是一致的。青年群體接觸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主體內容是通過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學習完成的,而“四史”學習教育內容又與近現代史高度重合,二者的教育內容十分趨同,可以通過“四史”學習教育再度強化青年群體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認知。
三、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實好“四史”學習教育
(一)統籌社會力量,營造全民“四史”學習氛圍
“四史”學習教育活動是一項覆蓋全面廣、周期性長、系統性的聯動工程,需要從全民思想上、組織行動上、宣傳隊伍上統籌謀劃全社會資源。除了中央和各級黨委成立各種黨史學習、“四史”學習工作組外,還需要調動社會各界的資源,開展全民思政教育。
營造全民“四史”學習氛圍,需要做好頂層設計,統籌社會力量。例如文藝界創作一批優質的影視、藝術作品,將四史的內容創作融入其中,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四史內容”;出版界策劃相關“四史”出版工程,支持深挖“四史”精神偉力的相關研究著作;教育界開展各種各樣豐富形式的教育活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各級共青團要開展各式各樣豐富的“四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在各個基層社區開展“四史”學習,營造全民學習、全民參與的文化氛圍,引導居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兒童“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通過講好紅色故事,發揚傳統文化,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把紅色火種播進一代代年輕人的心中。
(二)創新媒介渠道,豐富“四史”學習教育形式
21世紀是信息傳媒的世紀,媒介傳播手段日新月異。“四史”學習教育不能光停留在人的層面,還要向技術層面進軍,擴大受眾。青年群體是社會主義的可靠接班人,而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國家甚至民族的未來,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以及為誰培養,更意味著國家和民族的明天,所以青年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謂是民族文化建設的基石。當今時代是一個媒介傳播精準化、多樣化、技術化的時代,青年群體面對著海量互聯網信息,很容易根據個人喜好形成“信息繭房”,如何能將他們的娛樂、學習需求和“四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要豐富“四史”學習教育形式,必須要著眼青年的個性化、時代性需求。例如“選取兼具思想高度和生活溫度的歷史片段,采取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感染力、吸引力和影響力,讓社會環境和技術依托轉化為抓住青年受眾、掌握話語權的有力法寶。”除了常規的主流媒介外,B站、抖音賬號、論壇等都是青年群體活躍之地,通過Q版、動漫、二次元、云端等諸多形式融入“四史”故事創作,吸引青年學習的參與。形成社會有氛圍、學校有教育、個人有參與的多位一體覆蓋網絡。
(三)抓好思政課堂陣地,講好“四史”故事
在思政教育中落實好“四史”學習教育。首先是要抓好思政必修課,尤其是近現代史綱要課的講授,要打造一批名師、推出一批精品課程,將“四史”學習教育內容與思政課很好的銜接。其次,在課程思政中貫穿“四史”學習教育。在教學開展過程中,可以結合當下時興的自媒體手段,支持老師創作多種授課形式、鼓勵學生用多媒體手段展現學習成果。用抓人眼球、實際參與度高的方式將“四史”知識生動化,從而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給青少年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以及思維觀點等以正確引導。再次,利用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社團活動等第二思政課堂,這些青年學生活躍的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去占領。
在“四史”的浩蕩車輪印跡中,有許多振聾發聵、蕩氣回腸的好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是民族力量迸發的源泉,更是當前思政教育中源源不斷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抓好思政課堂這一陣地,“要把這些故事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不斷檢視初心、滋養初心,不斷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2]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21-02-25.
[3]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N].人民日報,2021-03-08.
[4]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5]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1-09.
[6]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再訪西柏坡側記[N].人民日報,2013-07-14.
[7]張春美.“四史”學習,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N].東方網,2020-05-15.
[8]張紅霞,孫振.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價值目標及實現路徑[J].2020(1):117-122.
作者簡介:趙箭(1983-),女,陜西寶雞人,教育學碩士(歷史學科教學),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黨建黨史。宋永興(1970-),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顧天勝(1972-),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