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最近組織鄰近村民,邀請縣農業農村局科技專家來我們鎮開展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培訓,今年在全鎮示范推廣了500畝?!?月15日,長治市優秀科技特派員韓登科高興地向記者說。
韓登科今年50歲,是長治市武鄉縣豐州鎮十里坡村人,也是武鄉縣龍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鄉親都習慣叫他乳名——“狗小”。小時候因為家里窮,他只讀到初一年級就輟學放了羊,十里坡的溝溝梁梁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放羊時為了解悶,他買了臺收音機天天聽新聞,從中了解政策,尋找致富商機。
十里坡海拔1000米,陽光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溝梁縱橫,屬紅壤土地,周邊沒有任何工業污染,很適合發展種養殖業。“通過讀書看報,我對‘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有了一定了解,于是有了種植‘羊糞小米’的念頭,構想用羊糞種小米,然后再用谷糠和葉桿養殖山羊?!表n登科說,“當時,有的村民說我是瞎鼓搗,可是我心里比誰都清楚,傳統農業產量低、附加值也不高,我這是開辟一條新思路。”
韓登科是個說話算數的人,2006年秋天,他拿出家里的全部積蓄,還向親朋好友借了8萬多元,承包了村里移民后的一個自然村——小長煙村130畝土地、2000畝荒山,養起了羊、豬,種下了谷子和玉米。有了自己的地、自己的羊和自己的事業,他的夢想在這里有了雛形。
2015年是韓登科事業的轉折點,在山西省委宣傳部扶貧工作隊和當地政府的指導幫助下,這年12月他出資成立了龍暉種植專業合作社,購買了拖拉機和配套農機具,修通了田間路,吸納了20多戶貧困戶參與,堅持用羊糞種植谷子,走綠色無公害這條路。
旱作農作物種植靠的是風調雨順,如果遇上干旱年景,收成一定會大打折扣。為了增強谷子抗旱能力,提高產量,他積極推廣山西農大姚建明教授研究推廣的滲水地膜谷子穴播技術,選用適合該區域生長的晉谷21號和長生07優質谷種。按照市、縣農委的推廣辦法,邊種邊學,邊學邊種,從中摸索出了種植經驗?!?018年夏天入伏后,沒有下過一場及時雨,我利用滲水地膜穴播技術的優越性進行抗旱保墑,結果合作社的谷子畝產達到近400斤,而當年其他村用傳統方法種植,谷子畝產只有100斤左右,新技術就是不一樣。”這個振奮人心的結果令韓登科信心倍增。
此后,韓登科自己投資配備了3臺專用播種機免費為村民服務,通過不斷學習,逐步積累經驗,現在可對農戶谷子播種、田間管理進行全程指導。通過推廣滲水地膜穴播技術,區域種植的谷子每畝可增產200多斤,機耕、機播、機收一系列機械化操作達70%以上,大大減少了務工投入,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收入,該技術的推廣直接帶動豐州鎮故縣村、五里坡、十里坡、趙家凹及賈豁鄉龍王溝、下西莊村等500多戶農戶種植,戶均增收3000多元,韓登科也被當地政府評為農村致富帶頭人。
經過幾年的努力,合作社成員從成立初期的20戶已發展為50戶。目前,擁有小米加工、銷售、包裝車間、儲存通風庫、養豬、養羊,集機耕、機播、飛防、技術指導服務為一體,實現了統一耕作、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定時收割、統一銷售“五統一”的有機旱作農業生產經營模式,達到了不流轉土地也能標準化規模經營,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主體,帶動周邊500多戶農戶種植谷子6000畝。在全體社員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合作社營業收入達300萬元,人均收入比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40%。
2017年,在扶貧干部和當地政府的指導下,韓登科給自己種植的羊糞小米制作了包裝,注冊了“狗小羊糞小米”的商標,“羊糞小米”也順利通過了無公害認證。為把生態農產品銷售出去,利用閑暇之時,他學習電商,建立了合作社電商平臺,開通了“快手小店”,做起了“農民直播”。村民的小米、土雞蛋、小雜糧、核桃、蜂蜜等生態農產品經微店走出了大山,走向全國各地。如今,“羊糞小米”銷往北京、天津、上海、廣州、西安、鄭州等20多個城市,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最遠賣到了美國和澳大利亞,外國人也吃上了十里坡的小米。
在韓登科的影響和帶動下,昔日外出找活干的村民有了方向感。之前不為村人關注的“狗小”,已成為村民眼中的“農事通”。當地百姓谷子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村民的生活越過越有了奔頭。他帶領大家科學種田的事跡得到社會的一致認可,先后獲得“2020年度山西十大‘三農’新聞人物”“2020年長治市勞動模范”“2020年市農業農村局‘十佳’新型職業農民”“2019年至2021年長治市科技特派員”“縣基層農技推廣特聘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