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丁
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會對其學習和生活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小學教師在實施日常教學活動時,需要合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心理進行科學引導,使其教學活動高度滿足現代素質教育發展,提升學生整體素質。本文綜合探究對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在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實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需要對其加強重視,深入分析現階段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各項問題,并對其進行科學改進,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為現代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創造良好條件,進一步明確在現階段如何更為高效的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轉變教育觀念
在小學生成長中,身體因素,學習因素,學校環境,社會因素和家庭因素會對其造成很大影響,導致學生具有相對較大的心理負擔。針對該情況,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學生心理變化和實際需求,科學設置心理健康課程,確保能夠對學生心里問題進行有效解決,科學改進心理健康教育,確保能夠使學生心理教育需求得到高度滿足,進而提升整體教學目標。此時,教師還需要對自身教學觀念進行科學轉變,不斷強化自身領導作用和引導作用,確保能夠使心理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對學校惡劣風氣進行嚴厲打擊,確保能夠對學生健康成長進行有效的保障[1]。
二、優化教學內容
小學教師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教育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組成部分,教師需要科學選擇教育內容,利用具有一定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理念和事件,確保能夠對學生實施更為高效的心理教育。如教師在對學生實施社會公德教育,可以和當地敬老院進行有效的聯系,確保學生能夠進入社會,強化社會公德教育。與此同時,在對學生進行紀律意識培養時,需要強化學生紀律觀念。教師在具體選擇教育內容時,需要確保積極性,進而保障能夠對學生積極心理進行科學引導。
三、健全教育隊伍
學校在具體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時,為了引進眾多教育工作者,需要對工作環境和教育環境進行科學變革,組織教師共同進行教育研究,同時還需要針對教師設置激勵機制,確保能夠對心理健康教師進行有效的鼓勵和支持,確保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教育引導。與此同時,學校還需要針對心理健康教育成立領導小組,針對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同時進行心理輔導室的科學設置,確保能夠有效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對其日常事務設置負責人,對教師制定教學計劃進行科學指導,確保能夠督促教師嚴格實施教育計劃,對其教育活動效果進行綜合評估。班主任在開展日常工作時,需要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確保能夠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有效的教育指導,對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科學處理,如果發現學生心理問題較為突出時,需要和心理輔導師及時聯系,由校外專家對其進行及時咨詢和治療,確保能夠對其進行早期干預[2]。
四、強化家校聯系
在學生成長中,學校與家庭會對其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學校在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學生家庭有效合作,確保家庭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環境的科學營造,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在具體落實教育工作時,首先,需要引導家長高度重視學生心理教育,與孩子平等交流,不能隨意批評和打罵孩子,進行良好友誼的科學建立;其次,家長在具體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積極學習,向專業心理教師尋求指導,家長針對學生心理健康共同制定指導方案,強化家校聯動,進行學生健康心理的科學鑄就;最后,學校需要針對心理教育信息開展相關活動,同時,還需要確保家長能夠共同參與,家長需要對于心理教育相關的各項信息進行全面搜集,確保能夠主動參與教育工作,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有效維護。
五、總結
小學教師在實施教育工作時,通過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學內容,健全教育隊伍,強化家校聯系,能夠確保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從而實現學生健康心態的有效養成,使教師在實現學校教育功能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品德水平。
參考文獻:
[1]孔海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5):43.
[2]單小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知識文庫,201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