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
摘要:近年來教育體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斷深化改革。花樣跳繩是結合跳繩運動進行創新改編的新興活動項目,其獨特的娛樂性、靈活性和觀賞性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終生體育興趣和創造性思維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將花樣跳繩與學校實際情況相結合,既能滿足學校體育的民族特色,滿足了新課改的要求,又能實現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學校資源。不僅增強了師生共同參與和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個性,團結和堅忍不拔意識,營造了積極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本文就普通高校花樣跳繩課程內容體系的創建展開探討。
關鍵詞: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花樣跳繩
引言
花樣跳繩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民間體育運動,包括轉體花樣、多搖花樣、步法花樣等數十種類型,且對人數的限制較少,無論是單人、雙人還是多人跳繩都具有各自的花樣,加上花樣本身難易有別,既有如互動配合花樣等高難度花樣,又有簡單的基本花樣或交叉花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練習方式,能夠滿足不同運動能力學生的多元化訴求。
1花樣跳繩的教育價值
相比其他運動,花樣跳繩的主要特點在于技術動作簡單,不需要學習復雜的比賽規則和技術動作,只需要一根跳繩就能直接參與。從初級的常規跳繩到后續高難度的多搖或步法變化,跳繩運動存在著明顯的循序漸進過程,能夠滿足不同運動能力學生的需求,且能夠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欲望,從而不斷挑戰極限、接觸新的技術動作。
2高校花樣跳繩課程特征分析
2.1教學簡單易行
花樣跳繩由基礎跳繩運動發展而來,其具有鮮明的簡單易行性特征,具有較好的教學可行性,并且花樣跳繩動作組成多樣、難度不一,對于運動場地和運動時間要求較低,適合在高校范圍內普及。
2.2便于教師因材施教,運動時間較為自由
跳繩運動歷史悠久,目前有許多中小學已經開設了跳繩課,因此,總體來說大多數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運動基礎,將花樣跳繩納入高校休閑體育項目,能被學生接受度和喜愛。在課程難度方面,花樣跳繩的種類較多,難易均有,這就方便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肢體協調性和體育素養,合理調節課程難度,充分發揮其靈活性和可控性,激活學生的體育熱情。
2.3教學靈活
花樣跳繩的難度和運動強度與其動作難度、復雜性有著直接且緊密的聯系,故而花樣跳繩體育教學較為靈活,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教學項目,重點突出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豐富、多樣的運動形式,有助于學生運動興趣被激發,并且對于學生思維、個性的成長,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3普通高校花樣跳繩課程內容體系的構建
花樣跳繩是由基礎跳繩運動發展而來的一種休閑運動形式,其具有簡單易行、花樣繁多、休閑性以及觀賞性強等優勢。花樣跳繩課程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但已經具有豐富課程內涵。根據表現形式和技術特征差異,花樣跳繩可以分為個人花樣、車輪跳、兩人一繩、旅行跳、交互繩等多種運動形式,對于學生個人身體素質提高、協調性提高以及協作意識和體育意識的培養,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1花樣跳繩課程構建基礎思路
由于國內對跳繩運動的重視時間尚短,跳繩事業的專業人才相對于其他體育項目較為匱乏,跳繩課程也并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因此,在普通高校花樣跳繩課程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幾點原則,以促進普通高校花樣跳繩課程的良性健康發展。(1)普通高校的花樣跳繩課程構建必須遵循社會主義基本路線,堅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原則,遵循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方向。(2)在課程構建過程中,遵循跳繩運動本身的規律和特點,避免運動傷害,充分發揮在花樣跳繩運動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創造性、肢體協調性和團隊協作性。(3)課程的設置,與學校的辦學特色、地域特色相結合。體育課程的設置和學校已有的體育課程以及其他理論課程也要互相適應、互相協調,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3.2課程目標構建要點分析
高校花樣跳繩課程的教學目標,需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作為基本指導思想進行確定,重點突出花樣跳繩的終身性、健身性、趣味性、觀賞性以及文化性教學要求,加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個性化的體育發展,從而滿足大學生群體的差異性發展需求,提高大學生整體的體質健康水平。
3.3花樣跳繩課程體系構建的具體內容
討論花樣跳繩,其核心內容就是動作技巧。在我國,跳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封建社會早期,而且隨著時間的遷移,跳繩的內涵被不斷豐富發展,其動作技巧也在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在龐大眾多的跳繩動作里,篩選出適合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動作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眾多的技術動作之中,一些地方普通高校已經逐漸遴選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動作體系。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某地方普通高校的花樣跳繩課程教學內容,包括了個人、雙人和多人3種模式,具體的技術動作包括長繩、交叉、車輪、個人花樣等,各個動作之間相互連接,互相連貫,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以某高校為例,其花樣跳繩課程包括選擇個人花樣、長繩花樣、交互繩、車輪跳以及旅行跳作為課程的5種基礎技術動作,組成花樣跳繩的技術動作體系框架,每種花樣技術動作又分為不同的難度,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體育發展需求。既能在課程實施中保障動作體系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又能使課程得到長期的、良性的發展。
3.4花樣跳繩課程的應用環境分析
目前,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是一個較為普遍且突出的社會現象,從高校體育教學的角度分析,學生缺少規律、科學的體育鍛煉,是其身體素質降低和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從教學實施細節的角度分析,學生缺少主動運動意識、運動途徑和運動平臺,是導致學生缺乏運動的主要原因。傳統教學模式下,高校體育教學側重于學生運動成績的提高,課程內容以高強度、競技性的體育運動為主,無法滿足廣大學生的實際運動需求。因此,高校需重視休閑體育運動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為花樣跳繩運動創建良好的教學平臺,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結語
作為一項鮮活有生命力的休閑體育項目,花樣跳繩在普通高校的體育教育中不僅有著其實施的獨到優勢,也有著其對普通高校學生身心發展的獨特意義。但跳繩的發展史上,受到官方重視和關注的時間,并不久,花式跳繩的專業人才和理論知識儲備并不豐富,需要我們在課程的建設和應用過程中不斷發展,以期形成完整科學切實可行的普通高校花樣跳繩課程內容體系。
參考文獻:
[1]朱君,趙文楠,候學志,等.普通高校花樣跳繩課程內容體系的創建[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9(18).
[2]劉同記,龔園,任俊奇,等.花樣跳繩進入我國高校體育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9(12).
[3]劉為坤,劉樹軍,陳德旭,等.高校校園休閑體育項目開發研究——以花樣跳繩運動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6).
[4]然科.高校設置花樣跳繩校本課程的SWOT分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