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翠
摘要:做作業是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鞏固知識、消化知識、記憶知識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審題、做題、檢查三個步驟才能達到完成作業的目的。而作業中的錯誤卻時時出現,有些是反復出現。為此作業中的“糾錯工作”刻不容緩。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糾錯,人手一本“錯題本”,提高作業質量,準確地掌握所學知識。
關鍵詞:鼓勵習慣糾錯本
【正文】
做作業是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鞏固知識、消化知識、記憶知識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審題、做題、檢查三個步驟才能達到完成作業的目的。而作業中的錯誤卻時時出現,有些是反復出現。為此作業中的糾錯工作刻不容緩。一般情況下,作業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錯誤,而出現錯誤的原因也五花八門。但大致可歸為一下幾類:(1)概念混淆不清;(2)計算粗心、馬虎;(2)機械的套用公式;(3)舊知識忘記;(4)題意理解不透徹;(5)思考問題不周到等。對于學生作業中的錯誤,我們不能小覷,老師要及時的引導學生糾錯。學生在做完每一次的作業后,往往會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結果,看是否有錯題。這時,學生對作業中錯題的改錯態度,無論是自覺性還是積極性都是最高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自覺性和積極性會隨之降低。所以,對學生作業評價后,在學校,老師要及時要求改正錯題,幫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在家里,家長也要這樣做。使學生在某一刻所發生的學習誤差及時解決,避免與以后學習誤差相混淆,這樣的話就不會出現錯誤積累負效應,影響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做好作業中的錯題糾正工作呢?是每一位老師必須關注的問題,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對于作業中的錯誤,學生在改錯之前,老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出現的錯誤屬于哪一種類型,然后“對癥下藥”,有針對性的糾錯。引導學生養成糾錯好習慣。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1、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糾錯。
糾錯并不是抄抄正確答案,或是為了糾錯而糾錯。改完錯以后,學生仍然沒有真正理解相關知識點,以后此類題目的形式稍有變化,學生依然會出錯,那這樣糾錯顯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發現錯誤后,老師、家長不能對學生進行指責、批評。而要鼓勵學生認真找出出錯的原因,然后復習相關的知識點,重新掌握和透徹理解相關知識點,最后才能糾錯。糾錯作業是知識的運用。一旦發現問題,要牢牢抓住不放,非搞清楚不可。放過作業中的問題,就必然導致以后的學習中出現新的問題。學科知識本身是系統性的,前面基礎沒有打好,后面再夯實都會坍塌的。新舊知識混在一塊,再來糾錯就很困難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鼓勵學生及時糾錯,積極主動糾錯。做到“一日清”,絕不能明日復明日,讓問題累積成堆,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不到快樂,會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會陷入被動。
2、鼓勵學生人手一本“錯題本”。
“人不該在一個位置上跌兩次跤”,意思是應該及時吸取教訓,及時分析失誤的原因,及時糾正,不在一個問題上犯兩次錯誤。事實上,“人常常在一個位置上跌兩次或更多次跤”。相當一部分同學,一個錯誤,常常是一犯再犯。為了降低錯誤再犯,最好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鼓勵學生人手一本“錯題本”。
錯題本是要求學生專門準備的學科筆記本。平時作業、家庭作業、小測驗、自測、期中期末測試后,引導學生把錯題在錯題本上重新抄一遍,錯誤的答案和正確的答案過程都要寫上,同時寫上錯誤的原因。在平時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糾錯習慣,我規范了錯題本的書寫格式:
時間:——
地點:——
科目:——
題目:——
錯誤:——
正確:——
原因:——
有了錯題本,凡是做錯的題都記在錯題本上。我告訴學生,錯題本是我們的好朋友,它不是提醒我們的過錯,而是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薄弱點,找到需要努力的地方。我們要常常見見我們的好朋友,多翻看錯題本,把錯題本上的題看一看,想一想,再做一遍。學生就會在心理上引起重視,收到較好的效果,從根本上杜絕類似錯誤的重犯,有利于提高作業質量,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學習中對知識的應運,只有通過科學的評價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以后,才能算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完成,因此讓學生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做好作業中的錯題,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潘軍娟:巧用糾錯本學習更有校,當代教育論壇;2011
[2]劉春美:讓錯誤放出光彩小學青年教師;2016
[3]張德?。焊形蚪虒W中美麗的錯誤教育集團報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