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
摘要: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對幼兒實施心理素質的教育,不僅有益于幼兒健康心理狀態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強幼兒社會適應力。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在戶外活動中加大對幼兒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的關注和教育,在鍛煉幼兒身體,發展幼兒運動能力的同時促進幼兒良好自信心的形成。
關鍵詞:戶外活動、自信心、行為成就、替代經驗
一、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的重要性
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對幼兒實施心理素質的教育,不僅有益于幼兒健康心理狀態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強幼兒社會適應力。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積極在戶外活動中加大對幼兒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的關注和教育,在鍛煉幼兒身體,發展幼兒運動能力的同時促進幼兒良好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心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也稱為信心。這種強大的力量一旦產生,就會產生一種很明顯的毫無畏懼的感覺、一種“戰無不勝”的感覺。在實驗之初,我設想在幼兒戶外活動的過程中刻意增加些許活動項目或是游戲,從而逐步的培養幼兒自信心的形成。當然,這一過程中不會只是單單的存在于健康活動領域之中,更多的是會在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過程中。從而使幼兒獲得成功感。另外,在戶外活動中,教師應注意活動中部分幼兒心理負擔過重的問題并及時加以引導,由此來使幼兒體驗到活動的樂趣,并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果。這也是我們開展實驗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培養幼兒自信心的方法
我們必須在了解和掌握孩子具體情況的基礎上,才能采取一些方法來改善幼兒現狀,從而達到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目的。在研究開始之初,我們在教學中創編故事、進行情景活動,并制作了部分教具、學具,如動植物頭飾、組合車輪、飛盤等。
戶外活動中以小團體為主的游戲活動,可以縮短教師和孩子、孩子與孩子間的心理距離,使他們相互產生親切感和依賴感。在活動中,教師應經常注意孩子的活動,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態。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勵、肯定、贊賞,也可以發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號,或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及優美的示范動作喚起孩子的興趣,使每個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地。但在活動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還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項:
(1)確定活動目標時既要貫徹量力性原則,又要貫徹漸進性原則。不量力則易使幼兒望而生畏,影響信心;不漸進則難以培養自信心。
(2)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意志和情感等方面,正確認識活動任務的難度,以喚起其自信心。
(3)及時幫助幼兒克服較難解決的困難,使他們獲得成功,以增強其信心。
(5)要正確評價幼兒的活動成果和活動能力,幫助他們能逐步正確認識自己的活動能力與情感、意志品質。也應引導和組織幼兒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以提高他們的評價能力和自我認識。
同時,幼兒自信心的培養,也不能光是停留在教師的觀察與引導之上,作為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我重點幫助家長明確培養幼兒自信心的重要性,指導家長了解自己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原因,然后針對他們的特點,共同商討教育方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在我們教師與家長朋友的協作引導之下,我班原先略顯怯懦的幼兒有了明顯的改善。
但不得否認,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幼兒的過度關愛,使得我們的研究一度進度緩慢,歸根結底上來說,部分家長習慣性的幫助幼兒完成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任務,從而導致幼兒依賴性加強。或者是家長對于幼兒能力的信任度較低,或是對幼兒的期望值過高,在對幼兒活動成果的評價上存在過激現象。
三、教師在活動中的作用
作為教師應遵守規則自覺化的原則。幼兒年齡小,動作協調性差,對危險動作的后果預知能力差。因此,教師有責任在各項游戲活動開始前和幼兒一起 分析容易出現的危險情況,并共同討論應該怎樣玩才不會出現危險,制定出相應的安全游戲規則,引導幼兒能夠自覺遵守游戲規則。
教師應重點幫助家長明確培養幼兒自信心的重要性,指導家長了解自己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原因,然后針對他們的特點,共同商討教育方法。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的研究順利地進行到了最后的階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此同時,我們的教育觀念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變化,這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同時,也證明了在戶外活動中的確能夠很好地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浙江教育報刊總社·2014.05
[2]《學前教育雜志》·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15.02
[3]《現代教育學基礎》·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馮建軍.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