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是師范學院音樂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它能訓練學生如何正確的發出歌唱的聲音。聲樂界有句行話“像說話一樣歌唱”,但歌唱與說話完全不一樣,區別就在于歌唱時發聲器官呼吸器官的運動,與說話時是完全不相同的,歌唱就是聲樂。聲樂是技能,唱歌只是一種本能,本文研究內容為沒有正規聲樂訓練基礎學生的聲樂教學。
關鍵詞:師范聲樂教學
一、聲樂課建設整體情況概述
1、概述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以美聲唱法科學發聲基礎教學為核心,展開系列聲樂教學活動,針對有演唱特長的學生,訓練加強其專業演唱能力和舞臺歌唱表演素質,在教學中使學生逐步認識不同風格的優秀聲樂作品,以擴展學生的音樂內涵,達到恰到好處把握和演唱中、外不同風格、一定數量藝術歌曲的目的,并使學生具備能勝任中小學、幼兒園專業聲樂教學及音樂教學的能力。對學生基本要求如下:
1、聲樂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科學演唱方法與演唱技巧,具備演唱中等(少量高等)難度曲目的能力,彈奏鋼琴基本技巧的能力。
2、自彈自唱學生需具備用鋼琴(電鋼琴、電子琴)為中、小學、幼兒園歌曲進行簡易的編配的能力,彈唱的能力。
3、掌握聲樂教學、音樂教學的基本方法與技巧,能勝任基礎聲樂教學及輔導中小學課外音樂活動。
由于歌唱藝術抽象的特殊性,看不到、摸不著,所以,聲樂教學以啟發講解、教師示范的教學法為主,針對不同音樂能力、氣質的學生,布置不同藝術性的歌曲。采用教師示范、布置作業,學生練習、背頌曲譜還課的形式,進行每周教學活動。
考試內容根據各年級教學進程確定,采用獨唱的形式,演唱一至兩首聲樂作品,或自彈自唱一首。平時成績20%,考試成績80%,加起來為最后所的成績。
2、具體上課形式
采用個別課與小組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入學后根據其聲樂基礎和學習狀況,視其情況上小組課、集體課或個別課,形式分為:一對一形式、二人組形式、三至四人組形式、五至十人組集體課形式等。每個學期經過考試認定,優秀的學生上升至一對一、一對二形式。
聲樂小組課是針對音樂基礎相近、音域接近的學生進行的,上課形式為共同練聲,單獨演唱還課,既有利于互相觀摩學習,又利于解決共性的問題。
二、聲樂課程目標達成情況
由于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教學進度只能因人而異,聲樂演唱能力、鋼琴彈奏能力(學生練聲時必須依靠鋼琴樂)有限,聲樂技能教學只能作普及教學,不能作精英教學。我們在教學中訓練學生養成正確、良好的歌唱習慣(呼吸方法、歌唱姿態、咬字與吐字),使高等程度學生做到在音域變化時候喉頭相對穩定、聲音圓潤流暢、吐字清晰,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藝術風格。
1、學生在學習中獲得音樂知識、歌唱技能,歌唱有了科學性,同時結合鋼琴與自彈自唱能力的訓練,水平較高的學生演唱與伴奏能力齊頭并進。
2、學生掌握各聲區的演唱技能、共鳴技巧,統一聲區,擴展音域。
3、提高學生對感受、分析、表達聲樂作品的能力。
4、訓練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學會演唱風格各異的聲樂作品,并具有很好的試唱能力,將來從事與聲樂相關的工作得心應手。
5、本專業為適應現代音樂教育事業和音樂文化發展的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音樂學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既能夠從事中小學音樂教學、聲樂輔導工作,具備一定的聲樂教學能力,又可在文化部門和社區從事文藝演出以及策劃與管理工作。
6、訓練學生科學發聲與藝術歌唱,現在《聲樂》課程已形成多層次的教學體系,研究方向分為:音樂學、藝術教育、自彈自唱。
三、特色及亮點
聲樂教學重點是學以致用,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充分運用到將來的工作中。強調聲樂演唱能力的培養,讓演唱能力出眾的同學將來更好服務于社會。
課程建設中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發聲與科學歌唱,在自然音區基礎上,訓練音色圓潤、統一的中、低聲區聲音色彩。加強音準、節奏、吐字清楚能力的練習,逐漸培養出良好的樂感,提高分析與處理歌曲的能力,加強音樂語匯特點的實踐鍛煉。加強舞臺實踐,鍛煉獨唱或歌劇演唱聲樂技巧、提高藝術表現能力,掌握不同風格的歌曲。
我們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我省農村、山區,帶有很重的方言,普通話不標準,需要糾正普通話吐字與發音,才能適應歌唱藝術表演基本要求。形成“管樂”,學生必須經過長時間細致努力的練習,否則很難統一聲音音色,完成基礎歌唱訓練過程。
低年級曲目以初級程度為主,訓練學生打開喉嚨、嘗試用“管子”發聲。對不同學生、不同的藝術才能與表現,分別對其進行指導。隨學生程度的提升逐步增加曲目難度,并幫助他們全面提高藝術素養及分析作品的能力。播放世界著名意大利歌唱家的歌劇或藝術歌曲CD、DVD、Mp3,讓其聆聽、反復思討,學習意大利語音歌唱吐字及歌曲處理藝術性。
教師定下《課堂教學準則》,細化平時成績要求項目,嚴格扣分,學生幾乎個個遵守,有了良好的教學秩序。教師布置假期作業,每個學生布置2-3首革命歌曲,聆聽、學習、或觀摩。紅色革命電影優秀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絨花》、《四季歌》等),優秀藝術歌曲《梅娘曲》《黃水謠》等,查詞、曲作家生平、社會背景,歌曲創作時代背景,寫于《聲樂》筆記本上,開學備用。
通過我院小音樂廳多次舞臺藝術實踐,尋找歌唱的不足方面,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鞏固已學習的聲樂技巧,并通過各類觀摩、聽課、練習,提高演唱、表演、聲樂理論水平,尋找自身的缺點與不足,有利于學生更加客觀地了解與掌握聲樂技巧,并通過各類觀摩,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不斷加以改進。
不定期邀請國內知名歌唱家藝術家來我院做交流、講座、演出、講學。通過觀摩聆聽、上臺演唱、接受專家教授的指導,啟發了學生新的思考。增長了見識閱歷,以更積極的心態進行聲樂學習。進行專業采風,通過專業采風活動,收集、整理、傳承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文化瑰寶,拓展課堂教學空間和視野,讓學生學會藝術采風的途徑、方法,為今后更好的從事藝術教育、藝術工作、藝術研究奠定良好基礎。舉行畢業音樂會,在畢業生離校之前進行,以班級為單位,由專業教師指導、編排音樂會節目,節目形式可自由靈活安排,音樂會由系組織考核。
以上內容我工作中的經驗之談,希望我們一起努力為邊疆師范院校的聲樂教學努力奮斗。
作者簡介:芮艷(1974.12-),女,漢,昆明宜良人,學歷:云南藝術學院本科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聲樂歌唱呼吸與發聲。2BE22783-D69A-47F0-93D0-1EB02B3C6E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