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超中 李 瓊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重要窗口,自改革開放以來,截至2021年底,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8.9萬家,累計利用外資5 239.1億美元,外商投資對促進我省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專門立法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十分必要。2022年1月16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廣東省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條例》,于2022年3月1日施行。條例在制定過程中,立足“有特色、可操作”,堅持不簡單重復上位法,有幾條寫幾條,整個法規共28條,體例上取消分章分節,一文到底;內容上注意與上位法銜接,并結合廣東實際作了補充和細化。
條例深入貫徹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理念,對外商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進行平等保護,鮮明地表達“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在全面規范促進中體現一體保護。國家外商投資法、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對外商投資總的原則、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管理、法律責任、參照適用等作了較為全面和具體的規定。為避免與上位法簡單重復,同時又與上位法相銜接,條例專門單列一條,規定:“本省依法促進外商投資,保護外商投資權益,優化外商投資服務,規范外商投資管理,堅持外商投資促進、保護、服務、管理一體推進,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把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擺在突出位置。條例規定本省按照國家規定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不得針對外商投資設置準入限制。同時,進一步夯實平等保護的制度基礎,規定政府有關部門組織起草涉及外商投資的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以及開展公平競爭審查,應當聽取外商投資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等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細化平等保護的具體領域和有關措施。條例以列舉方式對平等保護的具體領域作了細化,規定在政府資金安排、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土地供應、政府采購、資質許可、項目申報、產權交易、人力資源政策等方面,應當依法平等對待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
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只有知識產權依法得到嚴格保護,才能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知識產權保護是外商投資企業關注焦點,為順應關切,條例用六分之一的篇幅對知識產權保護作了規定。
建立全方位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條例從行政執法、公共服務資源利用、司法等方面構建全面保護機制,明確:一是省負責知識產權保護的主管部門要牽頭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二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公平利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資源,同等享受知識產權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和快速維權方面的服務;三是規定各級人民法院對于涉及知識產權的有關申請,應當依法按期受理、審查、作出裁定,對于情節嚴重的故意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
加強技術、發明、商業秘密具體保護。一是鼓勵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基于自愿原則和商業規則,與各類市場主體、科研主體開展技術合作,依法平等協商確定合作各方技術侵權責任的承擔、改進技術的歸屬等技術合作條件。二是賦予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的發明和其他科技成果平等參與各類獎項評審的權利。三是規定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司法機關應當依法保護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的商業秘密。
強化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廣交會、高新技術博覽會、海絲博覽會等極具國際影響力的展會,是我省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結合本省的實際,條例對展會知識產權保護作了專門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有關部門加強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組織和指導展會主辦方或者承辦方對侵害參展的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做好展前排查、展中快速處置、展后跟蹤處理工作。”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條例注重處理好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努力實現政府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對市場主體干擾最小化,打造包容互利互惠的市場環境,激發外商投資企業創新動能,釋放市場活力。
實行包容審慎監管。一是監管方面,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創新,對涉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外商投資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并區分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監管規則和標準。二是行政執法檢查方面,強調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規范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行政檢查,科學合理設定市場監管、勞動監察、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等執法檢查頻次,按照省的規定推行綜合查一次制度。
推廣自貿區經驗。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自2014年12月設立以來,至2020年自貿區內新設外資企業3 146家,實際使用外資79.36億美元。自貿區在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等方面累計形成456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省復制推廣五批共122項改革創新經驗,38項在全國復制推廣,先行先試作用十分明顯。因此,條例要求,省人民政府商務等有關部門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發揮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探索開展外商投資權益保護的試驗性政策措施,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強化先進標準引領。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國家、行業、地方、團體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參加各類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活動,禁止利用標準實施妨礙外商投資企業參與公平競爭。同時還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制定高于推薦性標準相關技術要求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企業標準,引導外商投資企業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標準。
鼓勵研發創新。條例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加強科技研發和創新,一是明確提出大型科研儀器設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面向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開放共享,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加強自主研發和鼓勵開展研發合作。二是規定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在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政府科技計劃項目等申報時,平等參與并享受配套政策扶持。
為更好保護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利益,條例結合廣東實踐,將多年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制度,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和標準,凸顯了廣東對外商投資權益保護的力度。
壓實政府及部門職責。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外商投資權益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外商投資權益保護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外商投資權益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對于跨領域、跨部門問題,明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負責牽頭協調,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外商投資權益保護相關工作。

優化細化工作制度。一是細化辦事指南,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要編制和公布外商投資政務服務事項目錄以及辦事指南,并強調辦事指南應當明確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條件和流程、所需材料、辦理環節和時限、收費標準、聯系方式、投訴渠道等內容。二是提出容缺受理制度,規定對符合申請條件,主要申請材料齊全但次要材料缺失的政務服務事項,可以容缺受理。三是提供金融便利,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金融科技應用力度,依法為外商投資企業提供涉外收支便利化和結算電子化服務;本省金融機構根據國家跨境融資管理政策,為外商投資企業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提供相應便利。四是加強人才保障,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引進的外國高端人才辦理工作許可,按照規定可以不受年齡、學歷和工作經歷限制;引進的外國專業人才辦理工作許可,按照規定可以適當放寬年齡、學歷、工作經歷等限制;對于經認定的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按照規定享受出入境、停居留等優惠措施。五是規定外商投資企業符合條件的中國籍員工可以申請加入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
快速處置外商訴求。條例相比商務部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大大縮短了有關外商投資企業投訴的工作時限。在投訴受理時限上,商務部的投訴工作辦法規定投訴工作機構接到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后,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條例則規定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受理。在投訴的處理時限上,商務部的投訴工作辦法規定投訴工作機構應當在受理投訴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辦結受理的投訴事項,條例則規定應當在受理投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辦結。此外,條例還規定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提出投訴時要求對企業信息、個人信息予以保密的,投訴工作機構應當依法保密。
條例的出臺,充分彰顯了廣東擴大開放的信心與決心,為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打造廣東營商環境新優勢,提高外商投資吸引力,推動廣東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地方性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