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 翁創苗
近年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到人大監督的全過程各方面,聚焦全市重點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廣州人大監督模式。
“廣州整體道路通行體驗不斷改善向好,但市中心的通行能力仍相對較弱,需要政府更好地規劃。”“我發現老城區很多地方都沒有非機動車道,交通信號燈接點配對也有問題。”…… 2021年7月20日,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辦的《羊城論壇》“交通微循環建設大家談”現場,政府部門官員、人大代表、專家學者等齊聚一起,共同探討如何打造以人為本的交通微循環系統。論壇現場,不時會有激烈的辯論聲或是自發的掌聲和笑聲。
《羊城論壇》這個深入民心的名字,已經伴隨著廣州人度過了30個春秋。在這30年中,從最初的默默無聞到現在的街知巷聞。作為內地第一個大型政論性公開電視論壇,她由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和廣州市電視臺聯合主辦,是廣聽民意、收集監督議題的一個有效途徑。
多年來一直參加論壇的時事評論員劉鋼對此深有感觸:“這個論壇辦了30年了,為什么被網民評為最喜歡廣州的50個理由之一呢?就是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政府決策的參與者,這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魅力所在!”

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是黨的群眾路線在人大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應有之義。多年來,《羊城論壇》突出關注民聲回應社會關切的選題原則,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論壇選題“政府重視、群眾關心、社會聚焦”三結合原則,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三貼近”具體要求,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選出論壇議題。
從第1期的“禁放煙花爆竹大家談”到第242期的“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大家談”,每個選題都經過精心選擇與反復論證。每年年底,市人大常委會會通過媒體、廣州市人大網、電子信箱、信函等形式,向廣大民眾、市人大代表及市有關單位、各區人大、各區政府征集年度選題,并擬出100多個年度建議選題。隨后,從100多個選題中選出25個建議議題征求常委會領導、常委會各工委、市政府各職能部門意見,經集中各方反饋意見后再選定10個正式議題和2個備選議題,提交常委會主任會議審議,經主任會議原則通過后再行實施。
多年來,《羊城論壇》堅持直接向社會民眾開放,市民可以報名免費參加,媒體記者可以現場發言和宣傳報道論壇討論情況,“不設圍墻,不限定參加人員,不預審發言內容”的“三不做法”,一直為記者所津津樂道。而每期論壇結束后,常委會研究室都將現場大家討論的內容觀點整理成《市民意見情況反映》,及時報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市政府相關部門。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9年實施的《羊城論壇》整改落實反饋制度,促使政府相關部門針對每期《羊城論壇》的意見建議形成反饋意見,加以整改,推動了廣州營商環境、學校安全、食品安全、五類車整治、綜合交通樞紐站場管理等民眾關心問題的落實。
2020年8月的廣州,驕陽似火,從老舊社區到高樓林宇,從風景名勝到田間地頭,到處都活躍著人大代表的身影。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首次組織了全市11個區的全國、省、市三級人大代表共2 200人開展跨區域交叉檢查人居環境整治,同時邀請區、鎮人大代表交流學習。
“跨區域交叉檢查,讓我們能夠跳出本區域的局限,一方面是學習,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好地發現問題,更好進行監督。”參與視察的省人大代表池錦玲說道。
常委會結合實際,積極在法律的框架內探索創新監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大力開展專題詢問、工作評議和滿意度測評、專題調研監督的基礎上,注重運用剛性監督方式,打好監督“組合拳”,創設了市區聯動、橫向協同、區域協作等監督方式方法。
除了明察,還有暗訪,這更是檢驗監督成色的試金石。
常委會加大“暗訪”力度,采取三級人大聯動,五級代表參與,先后組織對垃圾分類、水環境治理、停車場臨時泊位等進行了暗訪,聚焦頑瘴痼疾,同步同向發力,使人大監督工作監督在點子上、關鍵處。“我認為明察可以發現問題,暗訪則更能看出癥結所在。”多次參與暗訪的市人大代表潘映珊對此評價道。
此外,科技也為監督賦能。常委會于2018年在全國率先開發建設了“廣州智慧人大”系統,通過大數據全面聯結和智能分析,提高監督工作效能,實現了監督“全面覆蓋、不留死角”的目標。
2020年,市、區、鎮三級人大積極推進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常態化運用,優化系統智能分析功能,加強數據管理和應用,利用系統提升預決算監督質效,開展現代服務業和科技信息產業財政投入、稅費收入等專題分析,推動政府不斷完善預算管理,增強了人大預算監督的精準性和實效性。
常委會的指導下,全市各區也積極探索監督新方式。如,天河區人大常委會創新代表暗訪調研機制,運用“天河人大”公眾號,在全市率先開展代表“隨手拍”活動,建立完善轉辦、交辦、督辦等工作流程,推動相關部門及時回應、解決代表反映的問題,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該做法正在向全市推廣實施。再如,海珠區人大常委會對民生實事項目和重點監督議題等實行“一事一專班”“一季一通報”“半年一視察”“一年一審議”“年終一測評”,以“五個一”全鏈條閉環式監督促進人大工作提質增效。增城區人大常委會在原有區、鎮兩級預算聯網監督全覆蓋基礎上,完成街道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建設和應用全覆蓋,并對10件民生實事以及102件代表建議繼續實行“一對一”督辦,推進項目建設,提高辦理實效。對代表議案決議落實情況連續3年督辦。
2021年8月8日,一則“廣州新增52所‘民轉公’幼兒園的新聞,讓家長們奔走相告,這是常委會持續監督推動學前教育工作的一大進展。
2017年1月,廣州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了林永亮等41名代表聯名提出的《關于全面加強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的議案》和欒玉明等36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的《關于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民政領域民生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的議案》,并作出決議。
這兩個分別針對水環境治理和保護以及文化教育等的議案,直面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未解決的難題,不僅是人大代表表達人民群眾的呼聲,更是常委會抓住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將人大常委會的重大事項討論決定權和監督權相結合,增強人大工作成效的重要舉措。
五年來,圍繞市十五屆人大兩個議案決議,從隨機抽查到突擊暗訪,從“點名道姓”到犀利問詢,常委會先后通過組織實地視察調研、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開展專題詢問、市區聯動、區域協作等監督方式,并借助“廣州智慧人大”的議案辦理監督系統,督促市政府突出重點抓落實,建立起有效的解難解疑統籌協調機制,通過監督手段積極加以推動、協調。
在常委會持之以恒地開展全流程全要素監督下,廣州的水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后獲評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省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優秀等次。58個民生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推進,相關歷史遺留問題分批分類得到了解決。特別是民眾所關心的“幼有優育”問題,實現了學前教育硬資源大幅提升,如期完成了學前教育“5080”的目標任務,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人大監督中所蘊含的人民至上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