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婷
摘要:網絡時代,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通過媒體等方式進入我們的視野,引起大眾的關注。確保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是保證學生能夠進行正常的教學教育的重要一環。因此,學生在學校發生的人身傷害的責任認知以及預防學生會面臨的人身傷害事故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針對學生群體,分析他們發生人身傷害后的責任認知、學校方面在預防人身傷害事故中的疏忽不足以及學校應當采取的有效預防措施。
關鍵詞:學生人身傷害事故 責任認知 預防措施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在校期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的事件通過媒體新聞等方式進入大眾的視野,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應當在學生保護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并且大多數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發生在在校期間,這也讓校方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學校在保護在校學生方面有不足之處。學校是學生發生人身傷害事故的責任承擔的主體,那么本論文主要將從三個方面展開,分別是在校期間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國家以及學校在保護學生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建議的防范措施。
一、校園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具體責任認知
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主要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指在學校開展的某些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發生了人身傷害事故;第二種情況是在學校的管理職責范圍之內的教育設施存在隱患從而造成了學生人身傷害。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有三種特點:第一種特點是受傷害的對象一定要是在校學生;第二種特點是要求學生發生人身傷害的地點要在學校組織的校外教育教學活動中所指定的場所;第三種特點是在學校范圍或教育教學指定場所之外所發生的個人行為不屬于學校學生傷害事故。
從事故產生的原因分析,校園學生人身傷害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校方過錯責任事故、學生自己過錯責任事故、他人過錯責任事故。
1.校方過錯責任事故
學校是否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做到了提醒、注意和約束的責任行為,是判斷是否為校方過錯責任事故的關鍵。假設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明知一些行為會對學生造成傷害還依然鼓勵或放任學生進行活動,[ 1 ]或者是因為教師自己的疏忽大意違反了教育教學的規定并且沒有對教育管理盡到管理、保護和安全提示的義務,而造成了學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應承擔相應的直接責任。
例如:當學校舉行一些室內或室外的活動時,校方或者教師在組織、安排和實施活動的計劃中,沒有預見可能會對學生發生的危險或者明知有危險卻逃避而沒有盡到關注、管理或規范學生行為,而導致學生在活動中受到了傷害,這種情況下學校要承擔主要的責任。
2.學生自己過錯責任事故
判斷是否是學生自己過錯而造成人身傷害的關鍵因素是是否學生本身存在疾病或者心理隱患,而由此對自己造成了人身傷害事故。很多同學在面對課業壓力無法排解時導致自身產生了一定的陰暗心理或者存在一些心理疾病,由此而對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學校已經做到了相關的心理疏導、家庭排解等義務,那么學校則可以排除在責任范圍之內。反之,如果學校沒有做到相關的責任義務,那么學校將承擔不可避免的法律責任。
例如:當在校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等原因而導致自身產生了輕微或嚴重的心理疾病,而學校以及老師發現了該生的反常,及時對其進行了相關的心理疏導以及家庭問詢,但該生由于病情嚴重而對自己造成了無法挽回的身體傷害,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3.他人過錯責任事故
判斷是不是他人過錯責任事故的關鍵因素是是否為其他學生出于嫉妒或其他消極的心理狀態的原因而對學生造成了人身傷害事故,或者是在自己無意識的情況下無意對其他同學造成了侵害。現在很多學生因為壓力過大或者是羨慕他人而產生一些扭曲的心理狀態,有時他們會因為這些原因而將這部分消極心態轉嫁到他人的身上,[ 2 ]從而對其他學生造成一定的傷害;也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學生在活動中或是其他事情中無意的對其他學生造成了一定的人身傷害。在這兩種情況下,因為學校沒有盡到監督、提醒的義務,所以學校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例如:在學校的生活中,一些同學因為發生了一些口角而記恨在心,在課間或者其他時間對該生進行了一系列的肢體上的報復行為。這樣的行為對該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造成了極大的侵害。并且同時,這樣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在心理上對這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在校期間教師沒有盡到關注學生的責任,而造成了這位同學遭受了人身傷害事故,因此學校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二、校園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發生的類型
根據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的不同,大致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過錯在校方而造成了學生人身傷害
學校在管理學生方面不當或沒有履行自己的責任,造成了人身傷害事故;或者學校的教學用具和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對學生造成了傷害。例如:在一些教育教學活動中,校方在管理學生活動時,指揮存在疏漏或者在一些危險的設施附近沒有放置明顯的遠離注意標語造成了學生的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
2.過錯在教職工而造成了學生人身傷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違反教師工作規范或者違背教師的職業道德而對學生造成了人身傷害。例如:教師為達成某些目的而對學生做出了違背教師職業道德和工作規范的人身傷害事件。
3.過錯在學生自身而造成人身傷害
學生因缺少心理疏導而導致心理素質偏低,抗挫折能力不強。因此造成了傷害自身的行為;部分學生違背學生守則或學校的規章制度而造成了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例如:一些學生由于學習壓力過大并且沒有及時地進行相關有效的心理疏導,而患上了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在不想面對和承擔現實壓力的情況下,而對自身做出了一些無法挽回的傷害行為。
4.學生之間造成的人身傷害
學生在校接受教育階段他們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導致他們因嫉妒或受他人指示的情況下違背學校制度故意對他人造成了人身傷害。例如:某些學生因看不慣他人的某些行為,而對他人進行了毆打等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三、學校方面在預防人身傷害方面的不足
很多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是因為學校的疏忽和管理方面的不足造成的。因此以下幾點是學校可能在預防學生人身傷害方面的不足和可以完善的方面:
1.在學生的心理咨詢方面
當下的教育情況,導致學生需要承擔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方面壓力。例如:升學壓力、成績壓力以及一些來自于父母老師的壓力。由于過多的壓力施壓導致很多學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上的問題。輕則情緒不穩定、暴躁,重則患有心理疾病,例如抑郁癥、妄想癥等。但是當下,很多學校認為學生的重心應當放在學業成績上,從而輕視或者是忽視了學生心理上的變化。因此并沒有將教育精力放在關心學生心理問題這個角度上,這為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埋下了隱患。
2.在教師的職業道德學習方面
現下,很多教師認為得到了教師資格證并且進入了學校有了一份工作,就是自己學習和升華職業道德的終點,這樣的觀念導致他們在得到工作后就停止了在這方面的學習,而學校也沒有相關的活動或者行為來引導教師繼續學習、升華自己的職業道德,導致一些教師在不進步的情況下反而倒退,并且對自己應當對學生所承擔責任的認識不到位,從而造成很多教師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產生了錯誤的決定對學生造成了傷害。
3.在學校的管理制度方面
很多學校忽視了制度對教師以及學生的約束力度,從而并沒有制定有關于學生人身傷害的相關條例,使學校對這方面的管理力度松散,這導致很多教師或學生產生了所謂的鉆空子的心理態度,認為沒有規定做了也沒關系,至此對其他學生造成了嚴重的人身傷害事故。
4.在校園內的宣傳方面
很多學校因為忽視了學生人身傷害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并沒有用很大的力量在校園內進行相關的人身傷害宣傳,這導致很多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欠缺或者并不了解什么屬于對自己的人身傷害,[ 3 ]這也為校園人身傷害事件埋下了很大的伏筆。同時,學校也應當加強家庭對學生在人身傷害方面的教育,家人的注意和關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學生人身傷害事件的發生。
四、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
人身傷害事故不僅僅是為學生帶來了無法逆轉的傷害,同時它也傷害了他們的家人,并且也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阻礙。所以,對于學校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應當高度重視,并且實施一些相關的防范措施。利用學校的資源和力量,為學生的人身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1.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咨詢工作
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習慣了在溫室中成長,抗壓能力薄弱,面對一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者困難,容易產生不恰當的念頭。或者,他們無法排解這些負面情緒,從而產生了一些心理疾病,進而對自己或他人造成了人身傷害。
對于這種情況,學校應當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比如,學校可以設立一些心理咨詢室,安排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這樣,當學生遇到一系列的負面情緒或者感覺到自己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時,可以有一個角落傾訴和治療。同時,學校可以定期為學生安排一些心理健康普查,定期查看學生是否存在一些負面的心理問題或情緒。
2.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更為明顯。而很多教師因并沒有這方面的了解而導致無法切身實際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替學生考慮問題。更或者覺得學生就應當順從于教師的指導和要求,這樣會導致學生因為無法和教師進行有效溝通而放棄溝通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引發一系列的人身傷害事故。
因此,學校應當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或者是考試。這種方法對教師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讓教師不斷的進行相關的學習,盡可能地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或者困難時可以毫無防備地與教師進行溝通,因為教師是在學校最了解學生的人。這種方式也可以預防很多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同時也能排解和疏通學生之間的矛盾或者是學生自己的困難,這樣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很多不必要的人身侵害事故的發生。
3.完善相關的規定
很多學校對這方面的忽視導致他們沒有相關的完善的規章制度。但是,制度往往是規范一個人行為的最有力的手段。因為制度可以約束一個人的行為,同時也是當學生遭受傷害后能夠保護自己的最有效的武器。
因此,學校應該建立或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為在危險邊緣或已經處于危險中的學生建立一個有利的后盾來保護自己。規章制度可以約束他人的行為,因此,在預防學生遭受人身傷害的道路上,建立相關的制度規定是最關鍵的一步。
4.積極宣傳人身傷害事故以及自我保護意識
現在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弱,或者是有一些同學存在不知道什么屬于人身傷害事故的情況,并且不了解如何在遭受人身傷害事故時有效地保護自己,這樣會使一些學生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無法正確且有效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面對這種情況,學校可以設立一些相關的課程,或者是固定每月中的某一天,定期的為學生普及這一方面的知識,增強他們在預防人身傷害事故方面的能力。讓他們知道,什么是人身傷害并且在人身傷害事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如何才能有效并且有力地保護自己的安全。
五、結語
學生是一切美好的開端,生命健康是一切開端的保障。學校應當為學生的人身安全鑄造一層牢固的防護網。現如今,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日益頻發,學生是一個家庭的核心,他們出現危機更是會影響到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但對于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絕不僅僅只是學校單方面的責任,同時,它更應是社會和家庭共同的責任。
在這個世界上,并沒有絕對的安全,社會、學校以及家庭應當不斷的加固對學生的保護屏障,在最大程度上保護學生的健康和安全。而當危險已經發生時,也應當公平正義的對待和處理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以此來維護學校、家庭以及學生的合法權益。
(本文系福建江夏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實證調研與預防機制研究”,項目編號:S202013763033。)
【參?考?文?獻】
[1]孟書廣.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法律思考[J].法制博覽,2017(03)
[2]龔雪嬌.高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類型及責任認定問題[J].湖北科技學校學院學報,2016(09)
[3]謝志東.學生課上發生人身傷害事故的責任分析[J].中小學班主任,2017(06)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