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倫

關鍵詞:內科門診;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查;影響因素;分析;特點;
【中圖分類號】 ?R57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引言:
內科門診就診的患者群體之中,各類肝病患者的占比呈現著逐年上漲的趨勢,尤其此類疾病呈現著進行性加重的趨勢,也為患者的基礎健康情況、肝功能情況帶來嚴重的威脅和干擾,因此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查找相關疾病的主要影響因素就具備一定的重要性和價值性[1]。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都普扁具備著長期飲酒的習慣,飲酒時間相對較長,而飲酒這一行為本質意義上常見于男性群體,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擁有長期飲酒習慣的群體以男性、低學歷群體為主,這也進一步影響到了臨床醫學及酒精性肝病的流行。內科門診所就診的各類肝病患者往往都具備著流行病學方面的根據和特點,這樣的共同性加以總結,可以更好地對重點高危群體進行健康教育,長期進行跟蹤隨訪從而控制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降低此類疾病的臨床發病率[2]。基于此,本次研究對相關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疾病影響因素加以分析和對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30例患者都是本院內科門診就診的酒精性肝病的患者群體之中所選取,酒精性肝病診斷符合標準,患者31-79歲,平均(53.31±11.34)歲,從疾病診斷到現在2年到11年,平均(7.31±5.13)年。無嚴重并發癥、其他器官或系統的慢性病,不存在嚴重肝硬化或其他肝臟疾病、肝功能障礙等問題,也不存在精神障礙、心境障礙及相關疾病的病史,彼此之間高度接近(P>0.05),能正常地接受流行病學方面的調查研究,可以對其進行收集對照。
1.2方法
收集130例患者的基礎資料、疾病情況、肝功能情況的相關指標進行集中性的細致分析,了解所有患者彼此之間有無明顯的關聯及內在聯系。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肝功能檢查,對照谷丙轉氨酶、患者男女占比、文化程度、飲酒習慣及飲酒量情況,分析彼此之間關聯。
1.4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進行表示,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t和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較為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進行結果對照時可以發現,130例患者之中的男性占比、高中以下文化患者占比、飲酒年限大于10年患者占比、每日飲酒量高于35g患者占比都明顯更高(P<0.05),而且相比之下,飲酒年限>10年及每日飲酒量>35g的患者谷丙轉氨酶明顯比時間低于10年、每日飲酒少于35g的患者更高一些(P<0.05),形成了突出的差異之處。患者流行病學調查及疾病的影響因素對比對照詳見表1.
3.結論
酒精性肝病是目前臨床常見的一種肝臟損害性疾病,酒精長期作用之下會對患者原本正常的肝臟功能帶來嚴重威脅,促進其肝臟病變導致正常肝功能受到影響,而導致這些疾病的核心性原因就是長期、大量地飲酒4]。這一疾病的出現與患者的日常行為呈現著高度關聯性,大量飲酒量和長期飲酒,進一步導致肝臟損害明顯加劇,而且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普遍男性群體飲酒行為更加廣泛,飲酒量更多,而飲酒時間更長。同時,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群體,面臨著更多的生活與經濟方面壓力,因此飲酒的習慣就廣泛存在,也加劇了患者現有的疾病情況。由此可見,通過流行病學方面的調查及相關研究,可以發現這一類患者都存在著飲酒行為,而且飲酒行為持續時間越長,每日攝入量越多,那么其肝臟功能受損就越嚴重,需要針對這一群體加強針針對性地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較好的干預效果,積極對此類疾病加以防治。
如上所述,男性群體文化程度較低以及飲酒時間較長,每日飲酒量過多是酒精性肝病患者群體最為常見的危險因素,還需要積極加以管理和防控。
參考文獻:
[1] 尹煒, 劉勇鴻. 乙型肝炎肝硬化流行病學調查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 飲食保健, 2019, 006(022):287-288.
[2] 鄒必英, 陳玉麟, 楊小鵬,等. 九江市居民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J]. 黑龍江中醫藥, 2019, v.48;No.306(04):194-196.
[3] 劉戰濤, 蔡艷俊, 齊月,等. 酒精性肝炎合并多發性骨髓瘤誤診為酒精性肝硬化1例報告[J].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9, v.35(06):171-173.
[4] 林軍, 蘇林紅, 葉小丹,等. 基于現代文獻挖掘中醫藥防治酒精性肝炎臨床用藥規律[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0年30卷11期, 944-946,954頁,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