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波 李鄭林 李偉 覃國忠 于翱瑞 曾凡宇

關鍵詞:橈骨遠端骨折;微創正骨;快速康復
【中圖分類號】R68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橈骨遠端骨折是上肢骨折中最常見的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1/6[1]。中老年患者中,女性發生率高于男性[2]。該病在治療中以恢復機體局部正常的解剖關系為目標,促進關節功能恢復[3]。小夾板外固定術多用于四肢長管骨閉合性骨折復位后的治療,對患骨具有固定作用,且操作簡便,固定較牢靠,不影響腕關節活動的優勢,可促進患者的康復[4]。對于A、B型Colles骨折,小夾板外固定可有效維持復位后骨折端的穩定,有利于關節功能恢復[5]。
2001年wiIemore和Kehlet提出了“術后快速康復”(ERAS),又稱“快速康復外科”,其主要的特點是能夠幫助患者戰勝對手術的創傷應激心理,促進患者快速康復[6]。近年來,這一理念已在胃腸外科實施應用[7-8]。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到來,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明顯增加,人們對橈骨遠端骨折的認識和治療要求也不斷提高。本研究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圍整復期的治療,改進治療措施及流程,微創正骨,快速康復。旨在評價其實際應用效果,為其臨床推廣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正骨科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83例橈骨遠端骨折(AO分型[9]中A2、A3、B1、B2型)患者,隨機分為快速康復組(n=42)和對照組(n=41)。男性17人,女性66人,30~7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及致病因素等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快速康復組采用ERAS理念,優化治療措施,倡導“微創正骨,快速康復”理念。具體如下:
(1)復位手法及固定方法給予郭氏微創正骨手法復位并纏綁夾板法固定治療,其微創手法講究“輕、快、穩、準”,牽抖提按四法合一,輔以折頂推擠手法用于復雜骨折,手法輕快,復位時間在5-10秒鐘,避免長時間的大力牽拉及反復整復,減少對局部組織的二次損傷,患者痛苦少。骨折閉合復位后,通過繃帶分層纏綁使4塊夾板之間隔離固定,防夾板滑動失位,配合塔形壓墊以提高夾板固定骨折的可靠性及減少局部軟組織壓迫。三角巾懸吊患手于胸前。
(2)固定后3天內強調抬高患手高于心臟以利消腫,建議床邊懸吊患手于水平約60°。
(3)骨折后3天至1周、2周、4周分別復診調整夾板,4周后解除夾板。
(4)期間指導患者行功能鍛煉。4周拆夾板后功能鍛煉主要是三個動作:一是握拳出拳,手背向上;二是收拳變掌,五指叉開,掌心向上;三是掌心相對,十指交叉互握,主動及被動屈伸患腕關節。
1.2.2對照組
給予傳統正骨手法復位及小夾板固定治療,骨折復位后,放置壓墊及夾板,用3~4條布帶扎緊夾板固定(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帶在夾板上下移動1cm),三角巾胸前懸吊患肢。夾板松動或太緊要及時復診調整,期間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記錄手法整復時間(秒)、疼痛指數、前4周內復診次數,記錄兩組3個月后患肢功能情況。疼痛指數采用數字評分法(NRS):用0-10的數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最劇烈疼痛,讓患者自己圈出一個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數字。對兩組治療后效果采用Batra腕關節評分標準[10]進行整體評價。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AU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骨折整復時間、疼痛指數及4周內復診次數指標兩組間比較,均呈現出顯著性差異(P<0.01)。見下表。快速康復組在骨折整復時間、疼痛指數及4周內復診次數指標是明顯少于對照組;Batra腕關節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快速康復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3討論
在橈骨遠端骨折治療中采用的傳統正骨手法及夾板固定技術在臨床應用中存在諸多不足,后輩醫者傳承應用時多拘泥于以繼承為主,在復位手法及夾板固定技術上鮮有突破創新。例如在整復Colles骨折時,多強調先行拔伸牽引持續2-5分鐘,其正骨手法各異,無具體細化規范,可重復操作性差。另傳統夾板外固定技術僅采用3~4條布帶束扎夾板固定,其固定后夾板極易松動移位,甚至脫落,需要患者在整復后4周內隨時復診調整夾板的松緊度,復診次數頻繁,費時費力又耗財。此外,小夾板固定若扎帶過緊或者壓墊設置不當,傷肢腫脹、壓瘡、水皰等并發癥如影隨形,醫者提心吊擔,希望患者每日復診才心安。
在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化的今天,將ERAS理念應用于橈骨遠端骨折保守治療的多個技術環節中,比如手法整復及夾板外固定技術盡可能微創可靠,總結出微創正骨技術以減少整復和固定時疼痛刺激的強度及持續時間,減輕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應激反應,減少骨折并發癥,提高臨床療效。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基于ERAS理念指導下總結出的微創正骨手法及夾板固定技術,倡導“微創正骨,快速康復”理念。通過微創正骨手法及夾板固定技術,減少傳統正骨手法所致的二次損傷,解決傳統夾板固定技術在臨床應用中常見的夾板易松動失位致骨折移位、患肢腫脹、水皰及壓瘡等技術難題。尤其是在無麻醉下整復時,可明顯減輕患者治療過程中生理及心理方面的應激反應,以期快速康復。此方法具有復位時間短,損傷小,痛苦少,復診次數少,費用低,并發癥少,康復快、效果優異等優勢,值得推廣普及。
參考文獻:
[1]繆杰佳,沈釗雄,李逸群.橈骨遠端骨折治療策略及相關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7;30(5):551-5.
[2]Skorupińska A,Tora M,Bojarskahurnik S Classification and elements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treatment〔J〕.Physiotherapy,2017;23(3):40-6.
[3]梁志琪,李裕國.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與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治Colles骨折的效果比較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18):123-124.
[4]譚威,劉文龍,梁慧慧,等.中醫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聯合新傷濕敷液外敷治療橈骨遠端骨折35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9,33(8):63-64.
[5]鄭軍,辛宗山,操儒道,等.小夾板外固定對不同類型Colles骨折固定效果的對比研究[J].中醫正骨,2016,28(4):25-32.
[6]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專家組.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2016)[J].中華外科雜志,2016,54(6):413 418.
[7]盂安娜,謝苗,楊長青,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術后鎮痛的研究進展[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7,25(6):515-520.
[8]陳孝平,石應康,邱貴興,等.外科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69-970.
[9]Batra S,Gupta A.The effect of fracture-related factors on the function outcome at 1 year in distal radius fracture[J].Injury,2002,33(66):499-502.
[10]姜洪池,黃晶晶.外科領域的非外科技術問題值得重視[J].中華外科雜志,2020,58(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