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書


關鍵詞:胎膜早破;病因;分娩方式
【中圖分類號】 ?R714.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臨產前發生的胎膜自然破裂,目前臨床對于導致胎膜早破的原因尚不清楚,多數學者指出其與多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有關[1],例如生殖道感染、營養因素或者創傷等因素。如果孕婦出現了未足月胎膜早破,則可直接導致早產,而孕婦可能采取剖宮產手術,以保證良好的母嬰結局。因此,臨床需要充分了解導致胎膜早破的相關影響因素,同時觀察胎膜早破孕婦的分娩方式,以更好的對孕婦進行生產前干預[2]。本文針對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間就診于我院的33例胎膜早破孕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開展了研究,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現將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間就診于我院的胎膜早破孕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共計納入33例,將其設定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健康孕婦33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孕婦年齡22-35歲,平均(28.5±2.6)歲;孕周36-42周,平均(39.3±2.9)周。對照組孕婦年齡22-34歲,平均(28.1±2.7)歲;孕周36-41周,平均(8.5±2.7)周。兩組孕婦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兩組患者對于本次研究內容均知曉明確,入組時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同時本次研究也經過了院內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同意。
1.2方法
針對導致胎膜早破的原因進行調查,同時對其生產方式進行統計。
1.4統計學方法
將調查中的相關數據輸入到SPSS22.0統計學軟件包予以處理,計數資料應用n(%)描述,計量資料應用(x±s)描述,組間經t和x2檢驗,當差異在P<0.05時,說明存在臨床可比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孕婦導致胎膜早破的相關因素分析
導致致胎膜早破的首要因素為生殖道感染,其次為流產引產史,再次是妊高癥,最后是胎位不正、瘢痕妊娠和外傷,具體見表1。
3討論
胎膜早破是產科比較常見的問題,如果未能及時處理則可能出早產,產婦產后感染,甚至會出現圍生期胎兒死亡。胎膜早破出現后,孕婦會出現活動性液體經陰道流出,羊水減少,部分孕婦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羊水流盡,宮腔變小,對胎兒造成壓迫,影響胎盤的血液循環,胎兒因此會出現宮內窘迫的情況,對于經陰道分娩的產婦來講,產程會延長,直接影響到分娩進程,甚至影響胎兒的生命安全[3-4]。
在導致胎膜早破的相關原因方面,眾多學者均進行了相關研究,但是其研究結果不盡相同,其可能與地域、文化等差異有一定的關系。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將就診于我院的33例胎膜早破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導致其發生胎膜早破的原因進行了歸納和總結,結果顯示,生殖道感染是導致胎膜早破的首要影響因素,本原因所占比例達到了33.33%,其次是流產引產史,其所占比例為24.24%,第三位是妊高癥,其所占比例為21.21%,第四位是胎位不正和瘢痕妊娠,其所占比例為9.09%。從本研究中可以發現,生殖道感染是占比最高的影響因素,生殖道感染后,其會上行感染到宮腔,并直接對胎膜的張力造成影響,進而出現胎膜早破。流產引產史則是導致胎膜早破次要因素,臨床發現,對于存在流產引產史的孕婦,其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宮頸內松弛,此時前羊水囊會嵌入宮頸內,導致羊水囊的不均勻受力,最后出現胎膜早破[5]。從分娩方式上來看,胎膜早破孕婦的剖宮產率相對較高,因此在孕婦的常規產檢中,要注意詢問產婦以及陰道炎感染和流產史方面的情況,以更好的做好胎膜早破的預防工作,同時也可以向孕婦講解可能的分娩方式,以獲得更好的妊娠結局。
綜上所述,導致胎膜早破的多種多樣,其中陰道炎感染和流產史是最為主要的原因,出現胎膜早破后多數孕婦均會采取剖宮產的分娩方式,臨床應根據孕婦的情況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盡早干預,改善分娩方式和生產結局。
參考文獻:
[1]琚珊珊. 28-36周胎膜早破發生的危險因素,分娩方式及其圍生兒結局分析[J]. 醫藥界, 2020,0(7):73.
[2]張文琴. 研究采用期待療法治療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婦的殘余羊水量對分娩方式以及并發癥的影響[J]. 中國保健營養, 2020,30(16):70-71.
[3]萬楓玲. 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對產婦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 醫療裝備, 2021, 34(3): 98-100.
[4]鄭曉華. 早產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及妊娠結局的影響觀察[J]. ?2020,(29):274.
[5]栗秀蓮.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妊娠結局分析[J]. 婚育與健康,2020,13(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