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藝 吳瓊


關鍵詞:細節化護理;梅毒合并HIV;心理
【中圖分類號】 ?R37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2
梅毒是臨床當中常見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具有多樣且復雜的臨床表現,如果沒有進行正規的治療,部分患者可能發展為神經性梅毒,提升致殘率和死亡率。而此類疾病患者如果感染艾滋病病毒會加重病情,治療時難度增大,療效也有所降低[1]。此時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降低用藥依從性,甚至在嚴重的情況下出現輕生的表現,這就需要使用合理的方式為其護理,提升依從性的同時改善其負性情緒,確保患者得到更為有效的治療,讓他們可以早日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當中[2]。基于此,本院對梅毒合并HIV感染患者應用細節化護理的效果以及對HAMD、HAMA評分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梅毒合并HIV感染患者根據電腦隨機方式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0例。參照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6.85±2.47)歲;實驗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6.28±2.34)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沒有明顯的差別(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方法
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生活上的指導,并按照醫囑使用藥物。告知患者疾病傳播途徑,避免因為不了解通過血液等方式將疾病傳染給身邊的朋友或家人。
細節化護理:(1)創建小組:小組中包含臨床醫生、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和護士長,使用線上視頻和線下實踐的方式進行培訓,了解細節化護理的相關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評估其認知程度和心理狀態等,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為患者進行優質護理;(2)創造良好的環境:患者的病房應該干凈整潔,根據他們的喜好擺放鮮花和綠植,讓病房更加的溫馨。介紹醫生和醫院的環境以及病房設施等,消除陌生感,拉近與患者的距離;(3)健康教育:開展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患者和家屬對疾病和治療有更多地了解,一般以口頭講解和健康手冊等方式。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應該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相關知識,保證他們可以理解。告知患者合理治療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提升他們對于疾病的重視程度。積極主動地和患者溝通交流,耐心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依從性,配合醫護人員工作;(4)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日常的工作當中需要重視和患者的交流,定期評估心理狀態,引導患者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和需求,盡可能滿足。因為梅毒合并HIV感染的患者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可能部分患者認為自己患有此種疾病之后不適合和其他人接觸,也會受到厭惡,從而出現較多的負性情緒,如果不能及時的干預很可能出現自殺等不良行為。首先,護理人員可以幫助他們規劃未來,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并做好保密工作,尊重他們。對于自卑和恐懼的患者來說,可以與家屬溝通和配合,給予家庭的溫暖,讓他們感受到關愛和支持,并明確只要做好防護工作并不會傳染給其他人,從而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治療,消除內心的恐懼感,也不會畏懼死亡。其次,悲觀和抑郁的患者需要護理人員耐心地引導他們走出內心的一片黑暗區域,讓他們主動地傾訴真實想法,并和他們認真溝通取得信任。使用大聲喊話等方式讓患者將內心的痛苦發泄出來,保證有穩定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提升療效;最后,同伴教育。邀請心態良好且病情得到明顯好轉的病友來到醫院講解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其他患者交流,并找到適合自己傾訴的對象。與此同時,同伴之間多鼓勵和支持,減少自卑感,以最佳的狀態面對生活,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而在護理當中護理人員除了重視患者的細節之外,自身的細節也需要重視。日常護理中注意言談舉止,避免表現出厭惡和抗拒工作的情況,在患者遇到困難或者心情較差時使用語言和動作表示鼓勵和理解,強化細節化護理的質量;(5)用藥指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治療計劃,按照醫囑為患者提供藥物。定時送藥讓患者服用,并告知只有按時服用藥物才可以確保治療有效。講解不合理用藥或私自停藥的后果,讓患者提升用藥依從性。讓患者將自己身邊的家人或者朋友當做用藥的監督人員,在對應的時間提醒用藥,養成良好的用藥習慣,最終按照規定主動服用藥物;(6)生活指導: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叮囑患者戒煙戒酒,預防合并癥發生。講解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堅持運動的重要性,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運動計劃。臥床患者可以選擇床上運動,能下床的患者盡可能地在病房和走廊中活動,最開始運動量最小,逐漸增加,每天堅持運動30分鐘左右,舒緩心情的同時提升抵抗力和免疫力。做好使用物品的消毒工作,保護自己和他人;(7)延伸護理:在患者出院之前需要留下電話號和微信,便于后續進行隨訪。再次進行健康教育,告知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傳播疾病的途徑等,叮囑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提醒家屬盡可能多陪伴患者,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和醫護人員溝通,減少疾病對生活的影響,早日回歸到正常的生活當中。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和對比護理前后HAMD、HAMA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用藥依從性以及健康行為[3]。
1.4統計學分析
在SPSS21.0軟件當中輸入所要研究的數據。
2 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HAMD、HAMA評分的對比
護理前兩組差別并不明顯(P>0.05);實驗組護理后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的對比
兩組護理前沒有明顯差別(P>0.05),實驗組護理后明顯比參照組高(P<0.05),見表2:
3 討論
梅毒合并HIV感染需要長時間使用藥物治療,并發癥較多,治療難度較大,患者很容易出現自卑的心理和抑郁的情緒[4]。并且使用的抗病毒藥物不良反應較大,不僅經受疾病的折磨,還會因為消極情緒導致自身免疫功能下降,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出現自殺等不良行為,并不利于治療工作的開展和疾病恢復。正因如此,應該使用合理的方式為患者護理,正確地進行指導,消除不良情緒,減輕心理上的負擔[5]。常規護理較為傳統,只是進行常規的護理工作,并沒有重視患者真實的想法。而使用的方式較為統一,無法凸顯患者的個性化差異,所以護理效果較差,也無法和患者為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降低依從性。相關研究發現,細節化護理能夠對患者正確的引導,尊重患者的個性化差異并重視細節化的工作,給予他們關心和支持,消除負性情緒,增加治療信心[6]。在實際護理當中護理人員會評估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心理狀態,并制定細節化護理方案。健康教育主要是為了讓患者和家屬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并明確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重視患者問題的回答,耐心地傾聽并誠懇地回答可以讓患者感受到尊重,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7]。心理護理是細節化護理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根據平時對患者的觀察以及評估情況進行護理,如自卑的患者重視的是提升他們的治療信心,讓他們正確認識疾病,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用藥指導主要是為了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用藥習慣,按照醫囑使用藥物,避免出現私自停藥和更改藥量的情況,提升治療效果,并培養良好的自護能力。生活指導能夠讓患者提升生活質量,適當的運動和合理飲食提升免疫力和抵抗能力。和常規護理進行對比,細節化護理的優勢為[8-9]:(1)護理的中心為患者,使用的方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并進行細節化的處理,讓患者有優質的護理服務;(2)重視患者內心真實的想法,能夠及時消除負性情緒并讓他們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保證有積極樂觀的態度;(3)為患者護理期間全程開展健康教育活動,保證患者對疾病和治療有充足的認識。在本次研究當中,兩組護理前HAMD、HAMA評分沒有明顯差別(P>0.05);實驗組護理后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說明細節化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情緒,讓患者保持積極的態度,分析原因為:細節化護理重視患者的情緒變化,并且根據個性化差異實施護理,讓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從而讓工作滲透到各個細節當中,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近幾年醫學模式的轉變提升了人們對健康以及疾病治療的重視,而臨床也將治療的最終目的轉變為在減輕患者疾病痛苦的前提上提升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因此護理重視生活質量的改善十分重要。對比生活質量評分,兩組護理前沒有明顯差別(P>0.05);實驗組護理后明顯比參照組高(P<0.05);兩組護理前依從性評分沒有明顯差別(P>0.05);實驗組護理后明顯比參照組高(P<0.05);實驗組健康行為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說明細節化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依從性,分析原因為:護理人員會對患者的生活和用藥等方面進行指導,在確保有良好的治療態度和心理的情況下開展對應的護理,與患者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依從性[10]。而在不斷的干預和指導中,患者合理用藥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最終將生活質量提升。
綜上所述,梅毒合并HIV感染的患者應用細節化護理的效果十分理想,提升生活質量的同時改善負性情緒,且具有較高的用藥依從性,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楊慧勤,何凱茵,柯迎春,許飛龍,梁志偉,李凌華,陳諧捷. 合并HIV感染的神經梅毒及非神經梅毒患者臨床特征比較[J]. 中國艾滋病性病,2021,27(12):1418-1421.
[2]胡菏. 循證護理對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產程及產褥期的影響[J]. 繼續醫學教育,2021,35(8):99-100.
[3]劉佳. 焦點式心理護理對梅毒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學,2021,33(13):168-170.
[4]李軍娥. 聚焦解決護理模式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的應用[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1,32(6):750-751.
[5]王攀偉. 焦點式心理護理在妊娠期梅毒患者中的干預效果分析[J]. 皮膚病與性病,2021,43(3):419-420.
[6]張麗,姚英,胡錦峰,潘忠廉,宋姝娟,黃春萍. 上城區VCT門診求詢者梅毒與HIV感染的關聯分析[J]. 預防醫學,2021,33(6):583-585.
[7]汪曉丹,張明,李娟,翁文佳,高艷青. 早期梅毒合并HIV感染的MSM人群Treg細胞的研究[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21,52(4):499-502.
[8]宋冰冰,趙金雪,翁文佳,高艷青. 早期隱性梅毒對慢性HIV感染者CD4+T及CD8+T淋巴細胞內Caspase-1/3水平的影響[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21,37(4):217-220.
[9]劉松嵐. 梅毒患者采用人文關懷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對其治療效果的影響[J]. 心理月刊,2021,16(4):127-128.
[10]蔡錦霞,丁婉梅,何淑芬,葉妙勤. 個性化護理干預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的應用[J]. 繼續醫學教育,2021,35(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