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英
關鍵詞:頸椎骨折脫位;脊髓損傷;護理
【中圖分類號】 ?R68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頸椎骨折脫位是臨床中并不鮮見的一種骨折情況,很多頸椎骨折脫位患者會出現合并癥,其中,脊髓損傷(SCI)就是常見的合并癥之一,雖然發病率相對較低,但是因致殘的嚴重性,導致社會以及患者家庭產生十分嚴重的負擔。患者出現這一類型損傷的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等[1]。現報告1例本院頸椎骨折脫位并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經驗。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患者男性,年齡63歲,以“外傷頸椎骨折脫位后20天加重伴四肢乏力2天”收治入院。因摘茶籽摔倒受傷,傷后頸項部脹痛活動受限斜頸被動體位,伴右肩臂脹痛活動受限,跌倒后尚能站立行走,休息后未見明顯緩解。后經家人陪同乘車送來我院經急診檢查照片擬以”頸椎骨折脫位”步行收入科。經顱骨牽引保守治療后好轉,患者拒絕手術要求出院,自備頭頸胸支具回家休息。后再出現四肢乏力,家屬呼叫急救車送至我院。
1.2體格檢查
T 36.3℃,P 68次/分,R 20次/分,BP 140/93mmHg。發育正常,營養富余,形體胖,面容正常,表情痛苦,精神困倦,被動體位,平車入科。專科檢查:頭部原針孔處皮膚干潔愈合好。雙側瞳孔等圓等大,對光反射靈敏。頭頸胸支具外固定。頸項部稍腫痛,頸中段棘突處壓痛甚。腹壁反射引出,提睪反射存在。左肩關節外展抬升稍受限。左手指肌力3級+,余肢體肌力4級,末梢血運感覺可,雙下肢無浮腫,肌張力常,肌腱反射++,Babinski sign(-)。
1.3輔助檢查
第一次DR成套:頸椎(正側位),肩關節(右正側位):①C5椎體前滑脫伴雙側椎弓峽部不連;②C6椎體前緣輕度壓縮改變;③右肩關節未見明顯骨折。第一次CT成套:顱腦(三維成像):頭顱CT三維成像未見明顯外傷性改變。第二次DR成套:胸部(正側位),腰椎(正側位):①提示心影增大;2.腰椎退行性改變;③考慮左腎多發性結石。第二次CT成套:頸椎(三維成像):①頸椎前脫位,平面椎管輕度受壓變形;②C6椎體輕度壓縮骨折,C5右側椎弓及C6右側橫突孔骨折。MRI成套:頸椎(平掃):①頸椎脫位,考慮C5-6平面頸髓輕度損傷;②C6椎體輕度壓縮骨折伴少許骨水腫伴頸部周圍軟組織損傷。
1.3診斷
①頸5椎體前脫位并平面脊髓損傷;②頸6椎體輕度壓縮性骨折;③C5右側椎弓及C6右側橫突孔骨折;④左腎多發性結石;⑤.慢性胃炎。
2.治療與護理
2.1治療
在全麻下行頸前路復位植骨融合內固定+頸椎后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手術。
2.2護理
術前護理:①心理干預手術階段針對患者的臨床護理,護理人員首先做好術前干預,這類患者多為突發意外引發傷害,且會出現各方面的功能障礙,這也導致很多患者出現嚴重的恐懼、焦慮、煩躁、緊張情緒,患者的負性心理十分嚴重。護理人員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導,幫助其疏導負性情緒,確保患者以平和心態接受治療,讓患者更加有充足的心理準備配合干預。②術前訓練生活習慣的訓練,頸椎手術的患者需要臥床,同時要保持頸部的制動,應訓練床上大小便,臥位進食。流質飲食應用吸管完成進食,半流質以及普食由他人喂食。患者的吞食速度不可過快,防止咳嗆。③呼吸功能的干預指導患者保持深呼吸,深呼吸為1回合,總共5個回合,每日4~6次。在入院后在疼痛和忍受的狀態下,可以吹氣球,每日吹4~6次。④理療在入院后開展雙下肢神經肌肉電刺激,每日2次,每次20 min,防止癱瘓肌肉萎縮,促進神經損傷的恢復。
術中護理: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做好醫師的配合,如器械的傳遞、患者體征指標等的監測,一旦出現意外,需要及時告知醫師并配合醫師完成緊急處理等。護理人員應當調整好手術室的溫度、濕度,并且做好患者術中低體溫的預防,對一些輸注液體等進行加溫,并且做好患者身體的保暖。
術后干預:①常規干預在患者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將患者送回病房,確保患者的頸椎處于穩定狀態,避免其頸部旋轉,讓家屬做好監督。記錄傷口的滲血情況和傷口引流液的量和性質;留置導尿管,記錄和觀察尿液的顏色和量。如果患者術后出現嚴重的疼痛感,護理人員需要做好安撫,并且遵醫囑進行給藥等,加強鎮痛效果。針對患者的呼吸道,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且做好拍背、吸痰等,必要時使用吸痰器,也可以讓患者接受霧化治療。②牽引護理保持頭高足低位牽引,將床頭抬高15°~30°,達到反牽引的效果。牽引后需要多記錄患者的情況和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注意牽引力線以及脊柱保持一致,牽引的重量要求適當,告知患者和家屬盡早進行被動運動,避免肌肉出現萎縮,并且遵照康復科醫師的指導,幫助患者盡早訓練,對其關節活動度進行改善。③功能鍛煉在臥床階段,要預防肌肉萎縮以及關節畸形,患者應在放有褥墊的硬板床上,保持脊柱不受到扭曲。為了確保肢體以及關節的良好性功能,可應用軟墊以及沙袋,將肢體放置,穿矯正鞋或者腳底頂硬板,預防足下垂以及踝關節變形。④呼吸道干預頸椎手術完成后,可能發生血腫以及種植骨塊滑動對氣管壓迫導致喉頭水腫;也可能因手術中牽拉氣管或者對氣管的刺激,導致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多,均可能引發呼吸的困難,甚至出現窒息和死亡。對于上頸椎損傷的患者,可能因呼吸肌無力導致上述情況發生。所以術后的1 d內需測定呼吸頻率,出現異常則報告主治醫師,開啟緊急處理對策。
3.討論
我院針對頸椎骨折脫位且并發SCI的患者,為其選擇綜合優質護理方案,其內容更為全面,且護理要點更為豐富,護理程序之間的連續性更強,患者的護理工作會形成一個緊密的整體,避免護理工作出現嚴重漏洞[2]。
本研究報告了1例本院頸椎骨折脫位并脊髓損傷患者應用綜合優質護理進行臨床護理的經驗,患者在經過對癥治療和護理之后,病情好轉出院。
參考文獻:
劉芳.頸椎骨折脫位合并截癱患者的術后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18):49-50.
齊然.頸椎骨折脫位合并脊髓損傷截癱的護理觀察[J].臨床研究,2015,23(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