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祺 胡艷娟 張旭 黃敏


關鍵詞:急診綠色通道流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平均住院時間
【中圖分類號】 ?R57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發生在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和胰管、膽管處的急性出血。患者患病后一般表現為嘔血、柏油樣便、心悸、乏力等癥狀[1],若未及時發現進行救治,隨出血量不斷增加,患者可出現失血性休克,嚴重者失去生命。門鏡時間是指進入醫院急診大門到第一次胃鏡檢查的時間,越早確診越早救治的效果越好,不同的急救流程對其有不同的影響。本文對急診綠色通道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時間:2020.06-2022.03。篩選對象:我院急救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其臨床病歷資料。篩選例數:152例,其中男106例,女46例,年齡18-88歲,均值區間(61.17±4.87)歲。
1.2 方法
急診綠色通道流程。詳細如下:第一,成立急診急救小組。在急診科篩選急救小組成員,需要學習疾病知識和急救相關知識,展開急救技巧培訓。第二,開放綠色通道。組員在接到救護車運來的患者時,立即開啟綠色通路,讓患者從此通道進入醫院,組員立刻抵達工作崗位,并與血庫、檢驗科等進行溝通,做好急救用血和優先檢查工作。第三,開展急救處理。在患者入院后,20分鐘內完成初步評估及專科會診,包括全方位了解患者信息,明確有無藥物過敏史,開放靜脈通路,進行靜脈補液支持,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等;建立靜脈通道,抽血送檢,并把病人收EICU;盡快安排胃鏡檢查,準確判斷患者病情;專科醫師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制定止血方案和急救方案,按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類型,對其原發病進行控制和治療,使用蛇毒血凝酶、白眉蛇毒等止血藥物進行止血處理,利用奧美拉唑、洋托拉唑等抑酸藥物(PPI類藥物)治療,減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內PH值,有效止血并預防再出血,同時,還需對失血過多患者輸血治療,以此恢復機體血容量。注意對于生命體征不穩定者,需要將其轉至急診觀察室進行等待,待其病情穩定后方可繼續進行治療。另外,對于極少數內鏡下無法止血者,需轉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統計平均住院時間、不同時間窗檢出情況,計算內鏡下治療完成率。
1.4 統計學分析
將本文數據輸入到SPSS22.0軟件包中進行檢測,其中平均住院時間作t檢驗;內鏡下治療完成率作X2檢驗。本文數據比較后有明顯差異(P<0.05)。
2.結果
2.1 統計平均住院時間、不同時間窗檢出情況 詳情如表1。
3.討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屬于急診科診治范疇,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點。典型癥狀有嘔血、黒便、頭暈、出汗、四肢濕冷、發熱等,降低患者生存質量[2]。不同的急救流程有不同的急救效果。急診綠色通道流程是一種理想的急救方式,通過成立急診急救小組,進行急救專業知識學習,展開急救技巧培訓,提高組員專業水平,保障急救工作質量。通過開放綠色通道,縮短各項工作等待時間,提高搶救效率。通過開展急救處理,明確患者信息,了解其過敏史,進行靜脈補液支持,穩定患者生命體征;在20min內通過胃鏡了解患者出血量,準確判斷患者病情,并由專科醫師進行相關急救處理,有效終止出血情況,縮短搶救進程,挽救患者生命。
本研究表明,152例患者進行門鏡時間包括入院6h內、入院6-12h內、入院12h后三個時間段,其中6h內平均住院時間為(13.23±3.39)d,6-12h內平均住院時間為(10.32±3.41)d,12h后平均住院時間為(13.50±4.35)d;6h內檢出患者30例,6-12h內檢出31例,12h后檢出91例;內鏡下治療完成情況中6h內完成治療有30例,12h內完成治療有30例,12h后完成治療有92例。由此可見,門鏡時間為6-12小時組的住院時間較短,故推薦在此時間段內完成內鏡檢查。
綜上所述,急診綠色通道流程是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救治流程,可有效為患者提供最佳搶救時間,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且在一定程度上內鏡做得越早,檢出率也會增高。
參考文獻:
[1]沙華.急診一體化綠色通道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05):49-51.
[2]黃選輝.急診綠色通道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05):165-166.
項目名稱:不同時間窗急診內鏡對消化道出血診療和再出血發生率的影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