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和

關鍵詞:急性冠脈綜合癥;冠脈病變;頸動脈斑塊;穩定性心絞痛
【中圖分類號】 ?R54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6--01
急性冠脈綜合征屬于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斑塊破裂,促使動脈產生破損,讓其出現血小板及血管黏附等癥狀[1]。此類疾病患者倘若沒有得到有效救治或者救治不及時等,都會引發血栓的出現,給其生命安全及生存質量造成嚴重損傷。經調查發現,通過了解頸動脈粥樣斑塊來確立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病情癥狀顯得尤為關鍵。原因在于頸動脈粥樣斑塊與冠狀動脈硬化的病理基礎大致相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醫院從2020.1-2021.1期間救治的急性冠脈綜合征(n=38)與穩定性心絞痛(n=30)實行研究工作。其中,男性患者擁有37例,女性患者擁有31例;大致年齡層在40-79(65.41±2.08)歲。
1.2方法
此次研究患者都實行頸動脈彩超檢測技術,運用全數字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探頭頻率調整到8-13赫茲,詳細查看患者的頸總動脈及頸內動脈等的內-中膜的厚度狀況,其超過1.2毫米表明粥樣斑塊已經產生[2]。
1.3觀察指標
查看2組的診斷詳情、頸動脈超聲檢測。
1.4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 23.0軟件系統實行組間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及以計數資料用(x±s)、(%)表明,經過t數值與x2數值檢驗后,組間存在差異運用P<0.05,代表具有統計學研究價值。
2.結果
2.1對比2組的診斷詳情
2組數據對比知曉,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三支病變大致相似(P>0.05),實驗組的單支病變相比于對照組更低,雙支病變更高,用(P<0.05)代表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研究性,現況看下圖表1。
3.討論
動脈粥樣斑塊歸為血管病極其多見的病癥現象,且隨著臨床更深層次的研究,不同的動脈硬化都具有動脈管壁產生顯著變厚變硬的現象,喪失彈性度,且管腔逐步變小[3]?,F今,頸動脈彩色超聲屬于檢測冠脈病變十分有優勢的手段,其具有無創、圖像清晰度偏高等特點。在檢測人體的時候,因兩側頸動脈的位置較為表淺,運用該造影方式能知曉形態上的改變,兩邊頸動脈走向偏直,檢測十分簡單,對此,所測的數據準確性更高。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三支病變大致相似(P>0.05),實驗組的單支病變相比于對照組更低,雙支病變更高;實驗組的頸動脈IMT、總斑塊積分、軟斑塊積分及硬斑塊積分相比于對照組更高(P<0.05)。頸動脈斑塊超過2/3的機率會在兩邊頸動脈出現,少許斑塊會藏匿在頸內動脈中。動脈粥樣硬化會給大中動脈(循環系統當中的)造成一定損害,冠狀動脈及頸動脈有很大機率同時受到牽連。查閱萬方、百度文庫等資料數據庫發現,頸動脈中膜厚度的變厚屬于患者發生心肌梗死及急性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頸動脈的粥樣硬化程度能輔助主治醫生詳細知曉患者有無冠狀動脈硬化的現象及硬化發展到哪一階段。倘若產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比方說斑塊內有出血現象則會引發斑塊在較短時間內變大,造成斑塊纖維帽破裂,促使血小板在局部被激活推積,變成白色血栓,倘若沒有得到及時醫治會變成紅色血栓,患者就會出現不穩定性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現象[4]。借助對急性冠脈綜合征與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實行檢測技術后,表明頸動脈軟斑塊的檢查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病變程度。
以上所述,借助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來評定心腦血管疾病,利于盡早察覺病患的病情癥狀,做好相應的預防及診治特別關鍵。
參考文獻:
[1] 張承鐸,郝春利. 頸動脈斑塊與冠狀動脈病變的核磁共振成像及相關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3):168-169.
[2] 白莎,楊爽,郝春艷. 冠心病患者頸動脈斑塊性質的危險因素及其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J].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20,19(10):735-739.
[3] 王世祥,王斌,郭國鋒,等. 手持式超聲心動圖參數與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0,28(8):38-42,46.
[4] 穆利英,熊筱偉,郭彩霞,等.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B型鈉尿肽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分析[J]. 醫學研究雜志,2020,49(4):135-13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