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玲 彭遠賀 陳 燕 覃 心
去年此時,習近平總書記時隔四年再赴廣西考察。湘江之畔祭英魂、桂北鄉村探振興、漓江之上察生態、柳江之濱看產業、民族博物館里話團結……一路殷殷囑托,一路深切關懷,為新時代廣西高質量發展領航定向。
“加油、努力,再長征!”在總書記的加油鼓勁下,5700多萬壯鄉兒女牢記囑托,踔厲篤行,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放眼八桂大地,到處涌動著奮進的浪潮、躍動著勃發的生機。
2021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毛竹山村考察,并與王德利一家人圍坐聊家常。“總書記看得很細,問得也很細,還勉勵我們依靠勤勞智慧把日子過得更有甜頭、更有奔頭。”王德利回憶起一年前的場景仍歷歷在目,“現在,我們村已經用小葡萄‘串’起大產業嘍!”
據了解,去年毛竹山村葡萄總產量超100萬斤,人均年純收入達3.5萬元,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葡萄近3000畝。而今年,毛竹山村又有了新的發展計劃:改良葡萄品種,推進小棚改大棚,促進葡萄產業提質增效;發展農業觀光旅游,讓村莊美和環境美有機融合;組織村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拓寬增收渠道。
“全球10朵茉莉花,6朵來自廣西橫州。”橫州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種植茉莉花12萬畝,年產茉莉花茶8萬噸,帶動33萬花農增收致富。近年來,橫州市花大力氣延伸茉莉花產業鏈,進一步提升茉莉花產業品牌價值。這讓許多花農嗅到了商機,閉東海便是其中之一。經過不斷的摸索和試驗,閉東海將茉莉花老樁“變廢為寶”,原先只能當柴燒的茉莉花老樁,做成盆栽后供不應求。依托“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另辟蹊徑的茉莉花盆栽產業越做越大。
建設壯美廣西,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我們要繼續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自治區主席藍天立表示。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強調“保護好廣西的山山水水,是我們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
作為廣西第一大工業城市,柳州市曾走過發展彎路,被貼上“酸雨之都”的標簽。“風吹一地灰,十雨九次酸”令柳州人備受困擾。痛則思變!強制淘汰工藝落后的工業鍋爐、啟動“史上最嚴”的排污準入機制、實施河長制、開展水上綜合執法……柳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好碧水保衛戰。努力換來了回報。2022年1月31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21年1—12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柳州市蟬聯地表水水質全國冠軍。
從“酸雨之都”到“清渠如許”,柳州水質逆襲正是廣西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行走八桂,“綠色”回響不絕:桂林市漓江碧水縈回,詩情畫意猶如百里畫卷;欽州市三娘灣畔,中華白海豚追逐暢游;北海市紅樹林郁郁蔥蔥,白鷺翩翩起舞;崇左市森林連綿,白頭葉猴嬉戲玩鬧……
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既沿海又沿邊,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通衢東南亞……廣西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如何才能將獨特的區位優勢變為發展優勢?面對長久以來的發展之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寧多次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好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走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新年伊始,廣西迅速掀起“招商引資攻堅年”行動熱潮。2022年一季度廣西新簽招商引資項目投資額超3000億元,招商引資項目到位資金(含續建)超2100億元,雙雙超額完成一季度目標任務。
廣西新能源汽車首次整車進入日本市場;1—2月,廣西市場主體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進出口貿易額達到330億元;南寧海關累計簽發394份RCEP原產地證書,簽證金額2.17億元……
4月10日,RCEP生效實施滿百日,廣西交出一份扎扎實實的“成績單”。“我們將全面對接和拓展RCEP區域合作,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廣西商務廳廳長楊春庭表示。接下來,廣西將拓展“南寧渠道”內涵和功能,形成RCEP高水平合作平臺,提升做實“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東盟”“日韓澳新—廣西—東盟”等跨境產業鏈集群。
廣西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后勁也在開放。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大力發展向海經濟,促進中國-東盟開放合作,辦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廣西正在加快把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打造高質量“向海圖強之路”。
一年是節點,更是新的開始。在砥礪奮進中書寫新時代的精彩答卷,這是壯鄉兒女對總書記深情厚望最響亮的回答!
感悟:

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