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文化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檔案管理十分重要,除了記錄下我國藝術文化事業發展歷程,還為文化館管理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促進藝術文化傳承和發展。以往的文化館藝術檔案管理工作中,受限于諸多因素,導致很多人員缺乏正確理念,缺乏對藝術檔案管理重要性的認知,甚至錯誤地認為藝術檔案管理工作并不重要,反而會浪費資源,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的難度。鑒于此,文化館應與時俱進,轉變藝術檔案管理理念和方法,完善配套制度體系,引入合理化技術手段來優化資源配置,在提升藝術檔案管理工作成效的同時,賦予我國文化事業持久發展的動力與活力。本文主要就文化館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現狀展開分析,多角度反思其中的問題,致力于提出合理有效的優化措施,以求推動我國文化事業高水平發展。
二、藝術檔案管理的特點
從文化館的藝術檔案管理工作來看,其涵蓋內容多樣,對于管理人員的藝術素養和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因此相較于普通人事檔案工作而言特點更加鮮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廣泛性。藝術檔案管理主要是記錄藝術活動組織開展成果,由于藝術活動類型多樣,因此藝術檔案覆蓋范圍較廣,涉及多種藝術領域。文化館作為基層文化服務機構,主要是面向人民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組織多樣化的藝術實踐活動。[1]如,專業藝術、業余藝術活動等。伴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提升,因此做好藝術資料的存儲和保管工作,有助于充分彰顯藝術資料的文化價值,帶給群眾深層次的藝術熏陶。
(二)多樣性。一般情況下,藝術檔案主要包括文字、影像、音頻和實體檔案等,而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藝術檔案資料逐漸數字化,載體類型多樣。由于藝術檔案來源、類型和規格多樣化,因此檔案資料的收集和保管工作也面臨著嚴峻挑戰。[2]
(三)特殊性。藝術檔案相較于其他普通檔案資料而言,內容較為特殊,記錄下了不同藝術類型和藝術活動開展成果,藝術檔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對藝術活動資料進行采集、整理、存儲和使用。現場資料收集要選擇合理的方法,避免重復收集現場資料,提升資料真實性和完整性,充分挖掘和彰顯資料價值。資料的整理工作,是分類歸檔和排列,確保資料規范、有序存儲,便于后續資料查找利用。[3]藝術資料存儲形式多樣,除了常規的紙質資料以外,還有音頻、影像以及數字化檔案,同時要結合不同檔案存儲載體選擇最佳的檔案管理方法,保護檔案資料不受損,不丟失,尤其是瀕臨失傳的藝術資料要重點管理,小心使用。
三、文化館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助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國的文化事業建設力度進一步增強,文化館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近年來大力推動藝術文化活動建設,文化活動形式逐漸多樣化。盡管文化活動開展取得了理想成果,但卻忽視了藝術檔案管理工作,日常的工作交流,節目排練和演出等文化活動資料未能及時、全面記錄。部分文化館的社會功能未能充分發揮,文化活動記錄不全面,藝術資料缺失,無法客觀記錄和反映文化館組織的文化活動。藝術檔案資料主要是采用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保存,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可以存儲在計算機硬盤、云端空間上,具有極高的信息應用價值。如,揚州剪紙藝術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也是更具代表性的特色傳統文化,但在藝術檔案記載方面受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很多寶貴的藝術資料丟失,藝術瀕臨失傳。如果文化館忽視藝術檔案管理的重要性,藝術檔案缺失,也就失去了記錄歷史的載體,這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是極為不利的。[4]藝術檔案不僅記錄藝術活動開展情況,也記錄歷史文化,加強藝術檔案管理,有助于傳承、延續優秀藝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
(二)助力文化館高質量建設
藝術檔案管理是文化館的基礎工作,也是新時期文化館重點建設的項目。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加強文化館藝術檔案管理,在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支持下,實現藝術檔案資料完整化、系統化保管,提升檔案管理水平,能為基層文化館建設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首先,各類藝術文化資料采集、整理和歸檔,有助于客觀記錄和反映群眾文化生活,摸索文化發展進程,并從中摸索出文化發展規律,更進一步傳承和推廣。其次,藝術檔案是藝術研究和推廣的重中之重,加強藝術檔案管理有助于推動藝術形式創新,提升藝術活動質量。同時,還可以培養群眾藝術素養,形成較為完善的藝術文化網絡。最后,藝術檔案凝聚了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努力,提升藝術檔案管理工作,有助于為優秀藝術人才培養提供支持和參考。[5]還可以增強群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帶給群眾無形的熏陶,使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態度,這對提升國民整體文化素養具有積極作用。
四、文化館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的不足
縱觀我國文化館的藝術檔案管理工作開展現狀,其中還有很多弊病,不僅影響到藝術檔案資料的留存和利用,還會影響到文化館后續藝術活動的展開,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具體如下。
(一)藝術檔案管理工作受重視程度不高
藝術檔案記錄了各類文化活動情況,是支持文化活動組織開展的基礎載體。就藝術檔案管理工作本質特點而言,其具有極強的業務性,同時又彰顯出各類藝術文化的特點。因此,對于藝術檔案管理工作人員而言,不僅需要具備扎實、過硬的業務能力,還要擁有認真負責、愛崗敬業和樂于奉獻的工作態度。藝術檔案管理人員需要掌握跨學科知識,具備一定的藝術基礎,對于舞蹈、音樂、書法等藝術材料管理工作,需要依據不同藝術門類特點分類收集和保管,并做好藝術檔案資料鑒定工作,提升藝術檔案管理質量,為后續的檔案利用提供支持。但實際上,還有很多基層文化館未能認識到藝術檔案管理的重要性,錯誤地將其看作是簡單的資料整理和裝訂,將資料集中保管即可,毫無技術含量。[6]也正是這種工作態度,導致藝術檔案管理工作在文化館管理工作的地位始終不高,無形中遏制了藝術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這不利于藝術檔案資料價值的挖掘和展現。C9DC7578-3060-436B-AE25-BA70255D7BCD
(二)藝術資料收集工作低效
在藝術檔案管理工作開展中,一個基礎環節則是藝術資料的收集工作,但由于相關人員的認知水平不足,所以實際工作開展中未能以身作則,支持藝術檔案管理工作開展。部分工作人員認為藝術資料是需要保密的,如果隨意將藝術資料泄露,則會導致勞動成果丟失,因此很多工作人員不愿意將藝術資料分享給他人。在這種思想禁錮下,自然無法高效收集藝術資料,而在缺少領導干部約束下,僅憑藝術檔案管理人員是難以高效、全面收集藝術資料的,這制約了后續的藝術檔案管理工作高效展開。
(三)藝術檔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時期文化館的藝術檔案管理工作中,一個主要弊病就是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目標和標準模糊不清,未能結合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各自特點制定相對應的管理制度。部分文化館即便制定了藝術檔案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受重視程度不高,管理制度內容長期未更新,不愿意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其中,此類情況不可避免地制約藝術檔案管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五、文化館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的優化措施
鑒于目前文化館藝術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多角度改進優化,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增強藝術檔案管理工作活力,為藝術活動高效開展提供堅實保障。
(一)提升藝術檔案管理人員綜合能力
藝術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高低,對藝術檔案管理工作認知水平的高低,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藝術檔案管理工作成效。因此,應該與時俱進,踐行現代化管理理念,摒棄以往粗放式管理模式,推動藝術檔案管理工作精細化、現代化發展,提升檔案資料利用率。文化館可以增加資金投入力度,定期組織藝術檔案管理人員參加專業培訓,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和責任意識,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養,熟練運用現代化管理技術和手段開展工作,在提升藝術檔案管理工作成效的同時,賦予工作人員持久的工作熱情。因此,檔案管理人員也要注重對時代前沿技術手段的學習和掌握,建立一個有助于檔案管理人員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的平臺,強化藝術資料采集和整理工作,內化知識結構的同時,組建一支高素質的藝術檔案管理隊伍。[7]
(二)建立完善的藝術檔案管理制度
藝術檔案管理工作開展,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支持,明確工作目標和要求,促使后續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提升藝術檔案管理工作規范化水平。對此,要迎合社會發展趨勢,積極推動藝術檔案管理工作創新優化,完善配套軟硬件設施的同時,制定更符合文化館實際情況的藝術檔案管理制度。這就需要充分調查和分析,了解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不同的特點,制定更具針對性的藝術檔案管理制度,促使檔案資料得到高效管理。紙質檔案由于開展時間較長,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可靠的管理制度,因此制度改進中要明確新時期紙質檔案管理要求,實現檔案資料高效、數字化管理。文化館可以設立單獨的檔案管理部門,促使檔案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保持平等的地位,強化部門職能,持續提升藝術檔案管理水平。文化館的檔案庫房存儲了大量類型不一的藝術材料,需要確保檔案庫房符合藝術資料保管標準,做好庫房門窗改造,避免將庫房放在最底層,將資料丟失、損壞幾率降到最低。文化館的檔案庫房要嚴格控制進出人員,禁止無關人員隨意進出。庫房管理人員也要保持較高的責任意識,要嚴于律己,遵循保密條例,禁止藝術檔案資料泄露。
對于文化館的電子檔案,工作重點是完善檔案保管設施和安全防護設施,以及電子檔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定嚴謹、細致的管理制度,磁盤、硬盤等電子檔案存儲介質要得到安全保存。同時,細化檔案管理責任,約束藝術檔案管理人員行為,要嚴格遵循制度和標準進行藝術資料管理,實現藝術資料有效采集、整理、保管和使用。同時也要制定合理的信息存儲標準、信息統計標準和數據庫管理標準等,促使電子檔案資料規范化管理,更好地滿足文化館藝術檔案管理工作需要。
(三)推動藝術檔案管理模式創新
新時代背景下,文化館在組織文化活動的同時,也要做好藝術檔案資料管理工作,實現藝術檔案管理模式創新優化,形成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檔案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實現紙質檔案資料和電子檔案資料同步分類、歸檔,統一存儲和調用,切實增強藝術檔案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對于一些重大文化藝術活動資料,應充分調查挖掘藝術精華,盡可能通過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不同形式留存,在保留紙質檔案資料的同時,數字化轉化存儲,實現藝術檔案資料的有效保護,這對于全面反映藝術文化特色具有積極作用。與此同時,為了最大限度地彰顯藝術檔案資料的社會功能,將收集的一手資料及時編號和歸檔,便于后期查閱不同時期的藝術文化活動資料,為藝術文化活動決策和開展提供參考依據。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電子檔案資料保管,應該加強同檔案原件的聯系,提供豐富多樣的藝術文化信息,促使藝術檔案資料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
六、結語
文化館日常工作管理和決策離不開藝術檔案資料的支持,作為藝術活動的客觀、真實記錄,藝術檔案資料在支持藝術活動開展和藝術文化傳承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鑒于此,應契合文化館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藝術檔案管理制度體系,轉變工作理念,優化工作方式和手段,實現藝術檔案資料及時采集、整理、保管,為后續藝術檔案資源深度開發和利用提供堅實保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高層次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瑞卿,張濤濤,李培英.內蒙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管理主體研究——以“包頭剪紙”檔案管理為例[J].科技與創新,2017(07):90-91.
[2]馬紅梅.淺析新時期文化館(站)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管理和利用[J].西藏科技,2017(04):6-7+44.
[3]葉杰.運用數字文化館平臺實現文化藝術檔案角色轉變[J].大眾文藝,2014(01):20-21.
[4]王蓓.淺談文化館群文藝術檔案管理之編研工作分析[J].才智,2014(09):187.
[5]洪梅.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婦女(下旬),2014(08):253.
[6]曹蘭英.上杭縣文化館創新群文藝術檔案管理綜述[J].大眾文藝(理論),2008(05):95-96.
[7]華林,段睿輝,李婧楠.云南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非遺檔案活態性開發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9(04):91-97.
(作者簡介:侯淼,女,本科,鎮賚縣文化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檔案管理)
(責任編輯 葛星星)C9DC7578-3060-436B-AE25-BA70255D7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