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傳業
[摘 要]文章介紹了賀州市獨特的鄉土資源,闡述了發揮鄉土資源的優勢在學校教育中的意義及鄉土資源的育人價值,并以高中生物學教學和實踐活動為例,闡明了利用鄉土資源落實課程育人目標的策略。
[關鍵詞]鄉土資源;育人目標;高中生物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9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08-0093-03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指出:“充分發揮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軍事國防等教育基地,以及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現代企業、美麗鄉村、國家公園等方面資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定期組織學生深入社區、醫院、福利院、社會救助機構等開展志愿服務,走進軍營、深入農村開展體驗活動”。近幾年,賀州市中小學校充分發揮本市具備的生態、健康、長壽等鄉土資源優勢,將立德樹人的任務落實到各學科領域,取得了明顯的育人成效。
一、賀州市獨特的鄉土資源
賀州是廣西東北部的一個美麗的城市,它是“國家森林城市”,被列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是全國唯一“中國長壽之鄉”縣域全覆蓋的轄區市,同時也是“世界長壽市”[1]。 山清水秀、生態環保、健康長壽是賀州市的優勢。據統計,賀州市人口總數約247.59萬,100周歲以上的老人約有470人,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就有20人。專家認為,賀州市百歲老人比例高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賀州市森林覆蓋率高達73%,尤其是大桂山、姑婆山等國家森林公園,其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姑婆山的空氣負氧離子高達16萬個/立方米,在華南地區首屈一指,而西嶺山等多個自然保護區的空氣負氧離子含量也很高;二是賀州市內山川河流多,水質好,各種礦質元素含量高,尤其是鉬、硒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高;三是氣候溫和適宜,年平均氣溫約20 ℃,年平均降雨量為1600~2100 mm,無霜期約占全年時間的90%[1]。
二、發揮鄉土資源的優勢在學校教育中的意義
(一)呼喚學校教育關注生態、健康、長壽等社會熱點問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年)》中指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因此,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做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打造生態、健康、長壽品牌,建設“中國生態旅游名城”,是賀州市的重要建設目標,更是踐行這一科學論斷的重要體現。學生作為賀州市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擔負著建設國家、建設家鄉的光榮使命,因此,時代與社會的責任呼喚賀州市中小學校進行生態、健康和長壽方面的教育。
(二)引發學校對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學校都是一塊遠離喧囂的凈土,隨著賀州市經濟的發展,學校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做法值得我們反思:一是閉式的管理和教學固然有利于排除外來干擾,使學生能專心而系統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但學生極少能關注家鄉的經濟文化建設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不能有效養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二是以往過于重視對教材理論的學習,使學生缺少社會實踐,例如以前學生極少有在本市范圍內進行必要的調查、參觀等研究性學習的經歷;三是部分教師照本宣科地“教”教材,不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延伸與拓展,學生對賀州市的發展歷史、自然景觀及人文風情了解不多。因此,充分發揮鄉土資源優勢,有效落實課程育人目標勢在必行。
三、鄉土資源的育人價值
將高中生物學教學和實踐活動與賀州市生態、健康、長壽等鄉土資源相結合,對全面落實課程育人目標,培育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指出:“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形成生態意識,參與環境保護實踐”,“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健康中國的促進者和實踐者”。[2] 顯然,高中生物學教學要充分挖掘鄉土資源的育人價值。賀州市生態、健康、長壽等鄉土資源的育人價值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長壽教育
賀州市百歲老人占比高,教師可借此啟發學生辯證地看待健康和壽命的關系。讓學生知道,先天的遺傳為人類提供長壽的可能,是壽命長短的內在因素;綠色的生態環境、安定的社會環境、良好的經濟基礎是人類健康的基本條件,為長壽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敬老教育
賀州市百歲老人人數多、分布廣,這可作為對學生進行敬老教育的重要素材。
(三)生態教育
長壽老人賴以生存的家園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外部條件。人們對健康長壽的追求往往會轉化為關注生態、保護環境的自覺行動。賀州市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助于教師進一步加強生態教育。
(四)美學教育
生態環保、環境優美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外在因素。賀州市境內有多個自然保護區,森林茂密,延綿千里,宛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教師可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認識自然,欣賞自然,從而讓學生陶冶性情,抒發情感,找到精神的慰藉。
(五)愛國教育
賀州市擁有豐富的生態、健康、長壽等鄉土資源,這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歸屬感,激起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利用鄉土資源落實課程育人目標的策略
賀州市豐富的鄉土資源在高中生物學教學和實踐活動中發揮著獨特的育人價值,教師可利用這些鄉土資源有效落實課程育人目標。
(一)在常態課堂教學中落實課程育人目標
常態課堂教學是落實課程育人目標的主要方式,教師主要借助課堂這一主陣地將生態、健康、長壽等鄉土資源有效整合到高中生物學教學和實踐活動中。
1.利用好奇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利用教材內容進行教學,還要有效利用生態、健康、長壽等鄉土資源,并善于抓住學生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進行教學。
例如,在“細胞的衰老和死亡”一節的教學中,通過學習,學生理解了“機體大部分細胞衰老,人體也隨之衰老,人體衰老后免疫力下降,適應環境的能力也隨之下降”。在“與社會聯系”環節中,教師首先點明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由此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人口老齡化引發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接著,教師講述賀州市昭平縣110多歲老人胡月英的故事,提問:老人長壽的秘訣是什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隨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了解賀州市百歲老人的生活情況,包括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等,并提出問題“高中生如何孝敬老人?應采取什么樣的具體行動?”,讓學生思考。最后,師生一起總結:高中生要尊敬老人,多關愛和幫助老人。這樣教學,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化為學生的愛心行動。
2.善用方法培養學生正確觀念
教材中有許多涉及健康與生命教育的內容,教師可采用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如開展辯論賽、進行角色扮演等)進行教學,同時適當進行拓展,發揮賀州市健康、生態、長壽等鄉土資源的優勢,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形成概念,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
例如,在教學“組成細胞的元素”時,學生了解到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雖少,但在人類的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教師引導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賀州市水土中礦質元素的種類、分布和含量,并討論賀州市百歲老人占比和本地微量元素含量的關系。具體做法:一是組成學習小組,分工合作搜集材料;二是到學校圖書館或上網搜集賀州市各縣、區百歲老人分布情況及其生活環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情況;三是各學習小組對搜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并討論;四是根據討論結果,找出從飲食中獲取營養元素的渠道,提出營養物質均衡搭配的建議。
3.利用心理認同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教師可從學生認同的鮮活事例入手,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例如,通過對“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的學習,學生可了解到人吃的食物大多數來源于農作物和養殖的家禽家畜,它們具有直接價值。白毛茶是昭平縣出產的茗茶,當地老人有喝白毛茶的習慣,長期喝茶是老人健康長壽的原因之一。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體現在調節生態系統功能方面。賀州市珍稀植物資源豐富,現有18科31種珍稀涉危保護植物,其中包括大桂山的刨花潤楠,富川的天然閩楠、火力楠、樟樹,鐘山的天然南方紅豆杉,昭平的天然桫欏群落,南鄉的千年古樹“桂花王”,賀街鎮的千年古榕樹,等等。作為“國家森林城市”,賀州市森林覆蓋率高,濕地分布廣且多,水資源豐富,在凈化水源、調節氣候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這些都是老人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
結合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耳熟能詳的身邊長壽老人的事例進行教學,可使學生懂得賀州市物種多樣、環境宜居,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4.通過習題檢測深刻體會綠色發展的意義
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以賀州市生態環境為情境編制習題,合理設置問題,問題可包括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習題檢測,學生懂得了“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道理,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深刻體會了賀州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重要意義。
(二)在公開課中落實課程育課人目標
公開課的計劃性、組織性和目標性強,參與聽課的人員一般有學生、觀摩教師、專家和相關領導。課后有專家評價,觀摩教師學習與交流。公開課在發揮鄉土資源的優勢、落實課程育人目標等方面具有積極的影響。
例如,在賀州市舉辦的廣西中學生物學科課堂教學展示評比活動中,教師在教學“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時將賀州市廣為傳唱的歌曲《坐上高鐵去賀州》的MV影像作為背景:畫面中群山疊翠,林中獼猴嬉戲、鶯飛鳥鳴,古樸村落柏樹蒼翠,百歲老人怡然自樂……由此引入“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然選擇”內容。教師結合“天人合一”的觀念,闡述了賀州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發展理念,并引導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收集關于賀州市保護生物多樣性具體做法的資料;到政府部門了解賀州市綠色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到賀州市“長壽閣”展館收集關于百歲老人的資料;寫一篇題為“生態賀州·長壽勝地”的文章。師生對這樣落實德育目標、知行合一的課堂教學給予極高的評價,并希望繼續秉承這樣的課程理念,進一步落實知識、能力和立德樹人的課程育人目標。
(三)在綜合實踐課中落實課程育人目標
實踐活動是高中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綜合實踐課中可充分利用賀州市生態、健康、長壽等優勢資源落實課程育人目標。
1.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落實課程育人目標
一是開展科技創新教育專題活動。例如,廣西桂江流域昭平河段存在大量網箱養殖現象,導致河水受到污染,群眾的飲水和健康受到影響,這與“世界長壽市”的形象極不相符。昭平縣某學校生物科技興趣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水庫網箱養殖對水體富營養化趨勢的影響研究”為科技活動主題,設計了活動方案和活動計劃,并開展了為期一年的研究。該項研究成果獲市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興趣小組成員所提出的建議被政府部門所采納,政府部門還據此對桂江流域昭平河段網箱養殖行為進行了集中整治。
二是采取參觀、訪問等形式開展活動。每個學期,學校都組織學生參觀市級、縣(區)級污水處理廠,讓學生了解處理污水的工作流程及原理、當地每天產生的污水量、污水廠每天對污水的處理量、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后的排放情況等,從而使學生明白進行污水處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工業和生活污水對環境的污染。
三是邀請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到校進行宣講。例如,八步區、昭平縣等部分中學經常邀請市、縣環保工作人員到校開展有關生態文明、綠色環保主題的宣講活動。活動主要采取現場講座和互動交流等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師生的好評,加深了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理解,使學生樹立了“生態文明”的綠色理念。
2.在主題競賽活動中落實課程育人目標
以生態環保、健康長壽等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可有效落實課程育人目標。
例如,教師可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關于生態、健康、長壽知識的競賽,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生態保護、健康長壽的知識,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有效落實課程育人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 賀州市地方志辦公室.賀州市概況[EB/OL].(2021-07-26)[2021-10-15].http://www.gxhz.gov.cn/zshz/hzjj/t9600934.s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 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