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強 吳曼琳


關鍵詞:如意紋;室內陳設;設計;應用
紋樣最早是繪制在彩陶上的裝飾圖案,后來它被當作一類裝飾符號并成為了傳統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紋樣的演變受到民俗文化、工藝技術等各方面的影響,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祈盼心理滋生了傳統吉祥紋樣的產生。如意紋就是傳統吉祥紋樣中常用的一種,吉祥如意所蘊含的希望和祝福帶有理想的色彩,能給予人們一定的心理安慰。后來,如意紋在室內陳設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了很多設計的創作源泉,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1 如意紋概述
如意一詞源于梵語“阿那律”,是指一種器物。其是我國一種特有的傳統工藝品,一般由首、柄兩部分組成,柄部通常呈拱形而外形似靈芝,首部一般呈心形團狀,以不同的材質特殊加工而成,因其柄端呈手指形,可用以搔癢,如人之意,故被稱為“如意”[1]。如意紋就取自中國吉祥物“如意”,其是一種呈雙渦卷對稱的心形紋樣,由于造型優美、線條講究,有著順心如意、趨吉避兇的內涵,并且它代表了我國傳統的祥瑞文化,飽含了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美好憧憬,反映了人們源自生活的美好祝愿,如意紋一度成為十分盛行的吉祥飾物和紋樣。
1.1 如意紋的起源
關于如意紋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有學者認為如意紋在形態上帶有很強的植物紋樣特征,猶如西方的卷草紋。在西方古代的建筑和柱式裝飾中都會看到這種類似如意紋的心形渦卷裝飾紋樣,在如意紋的演變中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了西方卷草紋的影響。
另一種觀點,中國豐厚的資源和悠久的文化讓如意紋在這樣的基礎下形成并發展,在距今四五千年所出土的馬家窯彩陶上有構成如意紋的基礎形態。馬家窯彩陶的裝飾主要是由內外部的色彩加上富有動感的曲線構成,一般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由中心的弧線向外連接旋轉,是最典型的螺旋紋;第二種是同心圓由小到大不斷地向外擴展;第三種是以一點為中心,向四周各個方向旋轉,布滿整個裝飾面。
隨著工藝水平的提升,以商周時期裝飾紋樣為代表的云雷紋對如意紋的演變有著深遠的影響。云雷紋是云紋和雷紋的統稱,它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如圖1),其特征有一定的規律。總結來說,無論方圓它們都具有兩個對稱的渦卷結構;紋樣中的心形結構都是由向外部延伸的線條結合構成;雙渦卷的心形結構相互連接組合,形成了具有韻律節奏感的裝飾圖案[2]。
1.2 如意紋的發展
在迅速發展的春秋戰國時期,手工藝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個時期的裝飾藝術風格也隨之更加多變豐富起來。在這一時期,如意紋演變出了兩類紋樣,一個是云氣如意紋,一個是植物樣式的卷草如意紋。這之后如意紋就開始向多角度的方向迅速發展,在器皿、金銀飾物、刺繡、漆器等古代工藝品中都有應用。同樣,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絲織品等文物中都可以看到秦漢時期大量應用了云氣如意紋,這時期就將云氣如意紋的飄逸灑脫、律動感都發揮到了極致。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其歷史因素,讓這一時期的藝術美學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云岡石窟中的石刻裝飾紋樣上都是以三瓣葉或四瓣葉卷曲而婉轉的卷草紋樣相切構成的心形結構。讓植物如意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衍生出了卷草如意紋、蓮花如意紋的裝飾圖案[3]。
隨著隋唐時期的繁榮昌盛,社會經濟和文化都得到了發展,在與外界的交往中,通過絲綢之路為紋樣的形態注入了新的創意,如意紋受到“胡風”的異域風格影響,將植物如意紋發展至成熟。紋樣的主體性更加突出,具有律動感的線條和西域文化的組合讓裝飾紋樣的圖案更加華麗、精美。
宋元時期的陶瓷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其主要是以清雅恬靜為主,如意紋的形態從以前的簡約曲線變為更加豐富的波浪線條。云氣如意紋是這個時期的主要發展對象,有兩種主要的形式,一是以雙渦卷心形骨架為主要結構,在內部加入各種植物類的裝飾紋樣;二是帶有云尾的如意紋,以單體的形式出現,優美的飄逸感讓云氣如意紋成為了十分常見的裝飾紋樣。
明清時代的代表紋樣是四合如意云紋,也被稱為骨朵云,主要是將一個單體的如意作為基本元素,進行四個方向的變化,從而形成四合如意紋。四合如意紋也和其他紋樣進行組合成為新的裝飾圖案,以表達不同的寓意,但都會含有吉祥如意的內涵在里面。清代的傳統工藝和以往相比更為成熟,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讓如意紋的發展達到了最高點。如意紋與各種吉祥紋樣相互結合應用,在陶瓷、金銀器、絲綢、工藝品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現。
2 如意紋在室內陳設設計中的應用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沉淀和大環境,讓各式各樣的裝飾藝術孕育而生,人們也一直在延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至善至美的精神。如意紋是匯集了“吉祥如意”的一種象征,也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縮影。其文化底蘊帶有美學意向的成分,能從現代室內陳設中創造出有內涵思想的互動,并在現代空間中給予對象充滿想象的空間,也能創造出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實用性空間,在人們的生活中留下熱情與美好。
如意紋在漫長的發展演變歷程中,其造型越來越簡約、優雅,在裝飾造型的特征上更加簡約、凝練,利用現代設計手法在室內陳設中含蓄地表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這不僅開拓了傳統紋樣應用的新思路,找到了兩者間的契合點,讓其“形可變,意猶存”[4],還讓如意紋適應了人們越來越高的審美要求,使它最大程度地得到繼承與發展。這對提高現代室內陳設設計的多樣性具有實踐意義,也讓現代室內空間中陳設的表達更具文化底蘊。
3 如意紋在室內陳設設計中的應用形式
在室內陳設中傳統紋樣的應用主要有通過改變二維圖案形態及排列秩序兩種方式來增加美感,或者是需要從對象的外形結構及功能表現上進行融合,將二維平面的圖案轉變為三維立體結構[5]。如意紋在陳設設計中的應用可以分為寫實和變化兩類:寫實類多為直接借鑒如意紋濃厚的風格特色,將其直接應用到設計中;變化則是對如意紋進行概括提煉或分散重構,抓住神韻和精華,省略繁瑣的細部,單獨應用或組合連續應用[6]。對如意紋的應用可提煉為點、線、面、體四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3.1 點形式
以點為主要對象的表現手法多是將如意紋作為造型中的點睛之筆,在椅子靠背中的鏤空有較強的表現力,提升了立體感讓它更加生動、富有活力(如圖2)。它沒有進行繁復的圖案組合,多運用在整體簡潔的氛圍中,體現出紋樣本身的美感,直觀且顯眼。既強調了紋樣自身的表現力,也將陳設自身的材質與線條的形式美描繪得很好。
3.2 線形式
在線的應用上則是將如意紋作為基礎圖案進行排列組合,組成連續的如意紋進行雕刻,在雕刻手法上也有所設計,并不是平整的平面,主要體現在對整體的起伏有精心的考量,帶有弧度的圓形是下凹狀,體現出層次感和空間感,再將圓角做圓滑處理,給人一種做工精良的感覺,提高舒適度,而且規律的排列組合也在陳設自己的材質上增添了活潑感(如圖3)。根據不同結構的陳設會有不一樣的分解重構排列形式,展現出不同的風格。
3.3 面形式
如意紋以面的形式呈現,是將如意圖案根據所應用對象的結構形態排列成面。大多面式應用是團花式整體構圖,它的組合方式新穎別致,以繁密的曲線繪作翻滾的團狀云,整體基調一致和諧[7]。在整體豐腴圓潤的塊面中,加入了精致的如意造型,可以設計出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這種手法在很多家具面飾中都有體現,如柜體的花紋、鏤空的架子等(如圖4)。
3.4 體形式
如意紋整體作為形態應用顯得別有一番韻味,歷史中多是將如意紋的曲線形態及花紋都作為陳設的造型元素,一些華貴的座椅是將如意紋與結構相似的點進行了合理的融合,這樣陳設的結構會更加靈動,排列組合更加規律,對稱形態讓一種肅穆、莊嚴、祥瑞的情感油然而生(如圖5)[8]。將平面的傳統紋樣設計成三維立體陳設的結合體,是將如意紋的審美性、功能性和實用性都發揮到極致的一種應用形式。
4 如意紋在室內陳設設計中的應用思路
縱觀歷史如意紋的結構形式在不斷改良和創新,根據表現的對象結合現代的特征,重新進行提取,突出如意紋最具特征和特點的精髓,用這一元素再去創作出設計的新形態。如意紋在室內陳設的應用需要讓功能和形式結合,把如意紋樣所傳遞的美好寓意表達出來。在設計構思階段需對如意紋進行歸納提?。ㄈ鐖D6),刪減其復雜的線條重新構造。再將如意紋“取形延意”抽象地演變為更基礎的圖案,讓其應用在陳設中更加簡潔,又不失裝飾美感[9]。
4.1 如意紋在屏風設計中的應用
屏風在中國傳統室內中,一般是被用來作擋風和隔斷視線的陳設,在中國傳統室內陳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一般陳設于室內的顯眼位置,多起到分隔空間、協調室內布局或美化室內裝飾、擋風或阻擋視線等作用。隨著社會的繁榮發展,屏風除了實用性,還具備裝飾性和文化性[10]。
在設計應用中是將如意紋的圖案抽象成為線條形態,作為屏風整體造型的一個起伏變化,讓其體現出如意紋的生動感,并與傳統的屏風的方正簡樸造型有所區別,相比更具有律動感與現代氣息。在屏風鏤空處理上,豎直立面大面積使用了直線,相對而言更符合現代的審美,也提高了屏風在視覺上的三維立體感。同時,讓其與傳統裝飾紋樣緊密聯系,融入了前面所研究的如意紋點的應用手法,選擇屏風的部分面板上做如意紋裝飾的雕刻鏤空,成為整個屏風中的亮點,整體風格偏向簡約大方,在細節上又創新地把如意紋的古典優雅直接沿用了下來。在屏風中保留完整體塊的面飾部分則搭配了中國傳統風格的插畫圖案,既滿足了功能性,又保留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如圖7)。屏風的設計可以組合作為陳設使用,也可以單體當作隔斷陳設,在不同風格的現代室內空間都可以應用。去繁就簡的方法適應大多室內的實際應用情況,也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紋樣的精神,在滿足人們現代生活的需求前提下,繼承發揚了如意紋這一優秀傳統文化。
4.2 如意紋在置物架設計中的應用
在室內空間陳設中置物架一般都是采用底板與支柱組合而成的架子,在結構上多由底板與支架支撐,置物架服務的對象是被擺放的物品,它在墻面上具有功能性,其多元化的外觀也帶來不一樣的裝飾效果。在室內空間中生活物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置物架的形式也就更加豐富多彩。因置物架是個單體陳設,它可以重復層疊使用,所以單體結構不應太過復雜,在設計的時候要簡約大方,同時又有特點。
對如意紋的提取,應將如意紋的基礎形態進行簡化,只保留了極具特點的曲線線條和內卷式弧度,將平面圖案作為立體設計的基礎,進行突起擠出處理之后形成寬窄面,在兩者之間用長板銜接,形成臺面當作置物空間。傳統置物架大多數以全開放性框架結構為主,而這個置物架可以正反使用,凹陷感的置物功能也會增添很多律動感(如圖8)。可以根據對象自由組合排列的置物架更加合理,在表面裝飾上也應盡量簡約化,可以與室內的墻面設計相融合,與之協調搭配,避免繁復的結構出現不搭調的情況。同時,考慮到置物架的使用與清潔的實用性,沒有在結構上進行過多的鏤空、人性化處理,在安裝時也很便利。如意紋置物架搭配古風器物或者陶瓷裝飾品,不僅能在現代室內空間中體現出傳統文化,也能帶來典雅、莊重的氛圍與文化氣息。
5 結語
在以往中國傳統紋樣設計中有很多可以汲取的經驗,需要有更多地思考才能更好地進行文化傳承。應深入了解如意紋的發展演變脈絡,從根源出發掌握紋樣的深層含義,讓如意紋在室內陳設設計中得到創新發展。也可以從造型、色彩、寓意和材質等多方面出發,對紋樣整體進行重塑、抽象簡化等處理,使如意紋更符合現代的審美。對如意紋室內陳設的加工,可以將新型材料、新穎的顏色與之相結合,帶來不一樣的感覺。將如意紋傳統文化巧妙地融入在室內空間中,延續人們對吉祥如意的美好寄托,也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