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琴,彭李亞,楊蕉旭,魯勇,殷祥語,張琛,江民寶
深圳市龍眼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調查及防治
陳曉琴1,彭李亞2*,楊蕉旭1,魯勇2,殷祥語1,張琛2,江民寶1
(1.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廣東 深圳,518055;2. 深圳市農業科技促進中心,廣東 深圳,518055)
對深圳市寶安區航城街道九圍果場龍眼的3種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龍眼角頰木虱發生動態趨勢呈多峰型,其若蟲發生高峰分別出現在2月、8月和10月,5月、6月和12月發生較輕,秋稍受害較春稍重;荔枝蝽產卵高峰期在3~5月,若蟲高峰期在3月和4月,成蟲則一年四季均可見;龍眼鬼帚病的發生高峰期分別在3月、5月、7~10月,其發生與龍眼角頰木虱和荔枝蝽的發生密切相關系.通過分析提出5條防治措施.
龍眼;龍眼角頰木虱;荔枝蝽;龍眼鬼帚病
龍眼是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不僅是我國熱帶亞熱帶名果,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水果之一,在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廣泛種植[1].龍眼角頰木虱YangLi、荔枝蝽Drury、龍眼鬼帚病(Longan Witches’ Broom Disease, LWBD)是龍眼的重要病蟲害,導致龍眼落花、落果,長勢衰弱,嚴重影響龍眼的產量及品質.龍眼角頰木虱,又名龍眼木虱,屬半翅目Hemiptera木虱科Psyllidae.該蟲成蟲在嫩梢、芽和葉上吸汁為害,若蟲多在葉背固定取食,被害處向葉正面凹陷,若蟲隱匿其中吸汁為害,葉片正面形成“釘”狀小突起[2-4].該蟲為害導致葉片皺縮畸形,影響葉片正常生長和新稍抽發,樹勢衰弱,產量減少.荔枝蝽,又名荔枝蝽象,俗稱臭屁蟲,屬半翅目Hemiptera荔蝽科Pentatomidae,不僅為害龍眼,還為害荔枝.該蟲以成蟲和若蟲在嫩梢、花穗、幼果上吸汁為害,造成落花落果,影響新稍生長,荔枝、龍眼產量下降[5-7].龍眼鬼帚病,又名叢枝病、掃帚病,是由線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病害[8],染病的幼葉不能伸展,卷曲或月牙形,定形葉葉緣外卷、扭曲;新稍節間縮短、叢生,整個枝稍呈掃帚狀;花穗節間縮短或叢生呈簇狀,花朵畸形密集,導致病花早落不結實[9-11].該病通過帶毒的種子、接穗和苗木調運作遠距離傳播,田間傳播擴散則與龍眼角頰木虱和荔枝蝽密切相關[10].
為了探明龍眼角頰木虱、荔枝蝽、龍眼鬼帚病在深圳的發生情況,筆者在深圳市寶安區航城街道九圍果場開展調查,并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其綜合防控措施,以期為龍眼3種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2021年1~12月在寶安區航城街道九圍果場(原西鄉農辦果場)龍眼種植地開展調查,每月調查2次.
龍眼角頰木虱調查方法:采用五點取樣法,每樣點選1株龍眼樹,每株都按東、南、西、北、中各調查10個20 cm枝稍,統計稍受害率;每個樣點選取1個20 cm枝稍,調查20片葉片,統計葉受害率及葉片上含活蟲的蟲癭數量.
荔枝蝽調查方法:采用五點取樣法,每樣點選1株龍眼樹,每株都按東、南、西、北、中各調查10個20cm枝稍,統計稍受害率及稍上卵、若蟲、成蟲數量.
龍眼鬼帚病調查方法:采用五點取樣法,每點選5株龍眼樹,調查統計病株率;每點都按東、南、西、北、中各調查10個20 cm枝稍,統計病稍率.
龍眼角頰木虱發生情況調查結果表明:龍眼角頰木虱發生動態趨勢呈多峰型(圖1),其若蟲發生高峰分別出現在2月、8月和10月,其若蟲為害形成的蟲癭數量分別為380.0個/百葉片、620個/百葉片、720個/百葉片,5月、6月和12月蟲癭數量較少,其數量分別為200個/百葉片、240個/百葉片和200個/百葉片.龍眼稍受害和葉受害動態趨勢與該蟲發生動態趨勢相似,稍受害率的峰值分別出現在3月、7~9月和10月,其值分別為8.0%、10.0%和24.0%;葉受害率高峰期分別出現在2月、3月、7月、8月和10月,其值分別為13.5%、13.5%、19.5%、19.5%和33.0%.龍眼角頰木虱若蟲主要為害春稍和秋稍,秋稍受害較春稍重.
荔枝蝽發生為害情況調查結果表明:3~5月是荔枝蝽產卵高峰期,3月卵量最大,達到112粒/百稍;若蟲高峰期出現在3月和4月,其蟲口密度分別為28頭/百稍和93頭/百稍,4月若蟲密度為全年最高峰,8月也出現小高峰,蟲口密度為17頭/百稍;成蟲則一年四季幾乎均可見.龍眼稍受害率有2個小高峰,分別出現在4月和10月,其值分別為17.0%和16.0%(圖2).
龍眼鬼帚病的發生動態趨勢呈現明顯的三峰型(圖3),其高峰期分別在3月、5月、7~10月,3月龍眼病稍率和病株率分別為3.0%和6.0%;5月病稍率和病株率分別為14.0%和28.0%,龍眼受害較第一個高峰期重;7~10月是全年受害的高峰期,其病稍率在11.0%~12.0%、病株率在20.0%~34.0%.

圖1 龍眼角頰木虱發生為害動態

圖2 荔枝蝽發生為害動態

圖3 龍眼鬼帚病發生動態
調查發現龍眼角頰木虱發生動態趨勢呈多峰型,其若蟲發生高峰分別出現在2月、8月和10月,5月、6月和12月發生較輕,秋稍受害較春稍重.該蟲一年發生7代[12],成蟲產卵于嫩芽、嫩葉或嫩枝上[13],該蟲成蟲產卵盛期與龍眼抽稍期的吻合程度是影響該蟲大發生的重要因素[14].此外,該蟲的發生還與溫濕度密切相關,該蟲發育適溫為24~30℃[15],夏秋季高溫干旱有利于其發生.
荔枝蝽一年發生1代[16],本調查發現其產卵高峰期在3~5月,若蟲高峰期在3月和4月,成蟲則一年四季幾乎均可見.而廣州地區該蟲產卵盛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若蟲盛孵期在4月下旬至5月初[17].深圳荔枝蝽產卵高峰期和若蟲高峰期均較廣州早,這應與調查當年的溫度、降雨、食料等有關.
龍眼鬼帚病的田間傳播昆蟲媒介主要是龍眼角頰木虱成蟲和荔枝蝽成蟲及若蟲[10].本調查龍眼鬼帚病發生高峰期分別在3月、5月、7~10月,龍眼角頰木虱若蟲的發生高峰期在2月、8月和10月,其若蟲平均發育歷期34~48天[18],推測其成蟲發生高峰期較若蟲晚一個多月;荔枝蝽若蟲、成蟲的發生高峰期在4月、8月和10月.由此可見,龍眼鬼帚病的發生與龍眼角頰木虱和荔枝蝽發生密切相關.
龍眼角頰木虱、荔枝蝽除了直接刺吸汁液,造成落花、落果、植物長勢衰弱,還能傳播龍眼鬼帚病,使該病在田間擴散傳播,加重該病的發生.龍眼角頰木虱和荔枝蝽發生少了,龍眼鬼帚病發生也能減輕,因此防控龍眼鬼帚病的關鍵就在于其傳播蟲媒的防治.
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如下:
1)嚴控病區繁殖材料調運.嚴禁從病區調運苗木、接穗和種子等繁殖材料,防止龍眼鬼帚病的遠距離傳播.
2)加強預測預報.加強龍眼角頰木虱、荔枝蝽、龍眼鬼帚病發生預測預報,關注病蟲害的發生動態,抓住防治關鍵蟲態、關鍵時期,為制定科學防治措施奠定基礎.
3)加強果園管理.合理修剪,及時剪除帶病帶蟲枝條并集中燒毀或深埋;清除地面枯枝落葉及雜草;科學施肥,促進龍眼正常生長,增強其抗病抗蟲能力.
4)生物防治.注意保護利用天敵,有研究表明用中華微刺盲蝽防治木虱,捕食卵率達59%~76.3%、若蟲減少了75%[19],可在2月、8月和10月龍眼角頰木虱若蟲高峰期利用該蟲進行防治.用平腹小蜂和卵跳小蜂防治荔枝蝽效果顯著[20],可在3~5月荔枝蝽產卵盛期釋放卵跳小蜂防治該蟲.此外,白僵菌、綠僵菌、淡紫青霉(荔蝽菌)等微生物也都可用于荔枝蝽的防治[21].
5)化學防治.2~4月、8~10月,在荔枝蝽、龍眼角頰木虱若蟲盛期進行化學防治,藥劑可選擇50%滅掃利2000倍液、20%殺滅菊酯2000倍液[22]、25%吡蟲啉1000倍液、40.7%樂斯本1000倍液[23]、40%樂果1000倍液、25%撲虱靈1000倍液[11]等.應注意全面施藥,尤其是葉背,龍眼角頰木虱在葉背蟲癭內為害;還需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
[1] 齊文娥,陳厚彬,彭朵芬,等.中國龍眼產業發展線狀、問題與對策建議[J].廣東農業科學,2016,43(8):169-174.
[2] 林紹鋒.龍眼角頰木虱發生規律與防治[J].四川果樹,1995(1):9-10.
[3] 白棟梁.龍眼角頰木虱發生規律調查研究[J].福建熱作科技,1996,21(3):21-22.
[4] 林雄毅,林水發.龍眼角頰木虱的發生特點、測報方法與防治對策[J].植保技術與推廣,2000,20(1):25-26.
[5] 王玉潔,趙冬香,彭正強,等.荔枝蝽對光與顏色的選擇行為反應[J].中國南方果樹,2011,40(3):33-35,39.
[6] 徐金漢,陳美珍,林授楷,等.龍眼幼果期荔枝蝽的防治指標[J].熱帶作物學報,2006,27(1):88-91.
[7] 史亮,李軍,劉屹,等.瀘州市荔枝蝽的危害及防治策略[J].四川林業科技,2018,39(3):124-126.
[8] 陳景耀,柯沖,葉旭東,等.龍眼鬼帚病的研究III. 病毒病原的確認[J].中國病毒學,1994,9(2):138-142.
[9] 陳景耀,柯沖,凌開樹.龍眼鬼帚病的研究I. 病史、病狀、分布與為害[J].福建省農科院學報,1990,5(1):34-38.
[10]陳景耀,柯沖,許長藩,等.龍眼鬼帚病的研究II. 傳病途徑[J].福建省農科院學報,1990,5(2):1-6.
[11]陸英,鄭服叢.龍眼鬼帚病綜述[J].熱帶農業科學,2005,25(6):72-74.
[12]冼繼東,彭埃天,姜子德.龍眼角頰木虱的為害及防治[J].中國熱帶農業,2011,42(5):71-72.
[13] 李躍增,黃幫侃.龍眼角頰木虱的初步研究[J].華東昆蟲學報,1995,4(2):38-42.
[14]林仁魁,鄭瓊華,陳元洪.龍眼角頰木虱大發生原因及可持續治理對策[J].福建果樹,2000(111):28-29.
[15]林仁魁,付冬姬,蔡慧娟,等.龍眼四種害蟲測報技術與防治方法研究[J].武夷科學,2003,19:53-58.
[16]姚瓊,全林發,徐淑,等.荔枝蝽生物學及防治技術的研究進展[J].昆蟲學報,2021,64(5):645-654.
[17]陳紹平,姚彩娟.廣州地區荔枝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廣東農業科學,2001(4):37-39.
[18]彭建立,陳冬木,紀大南,等.龍眼角頰木虱生物學特性及防治研究[J].華東昆蟲學報,2000,9(2):48-54.
[19] 何明忠,鐘秋珍.龍眼角頰木虱的形態發生與綜合治理[J].福建果樹,2002(122):19-20.
[20]孫國坤,謝欽銘.荔蝽天敵類群的調查及其保護利用技術芻議[J].中國植保導刊,2006,26(11):27-29.
[21] 陳炳旭,董易之,李文晶,等.荔枝主要害蟲防治技術研究進展與綜合治理體系構建[J].廣東農業科學,2020,47(11):103-113.
[22]陳達嵩.荔枝、龍眼主要害蟲的發生規律與防治方法[J].福建農業科技,2007(6):46-47.
[23]黃少芬,黃園園,傅建卿.龍眼病蟲害生存氣象條件及防控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4,34(10):106-107.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e Major Pests and Diseases of Longan in Shenzhen
CHEN Xiaoqin1, PENG Liya2*, YANG Jiaoxu1, LU Yong2, YIN Xiangyu1, ZHANG Chen2, JIANG Minbao1
()
Three major pests and diseases of longan were surveyed in Jiuwei Orchard in Hangcheng Street of Bao’an District, Shenzhe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ccurrence dynamic ofshowed multiple peak types. The peaks of nymph occurrence were in February, August and October, lesser in May, June and December, the autumn shoots were damaged heavier than the spring shoots. The peak of oviposition ofwas from March to May and the peaks of nymph were in March and April, with adults occurred almost all year round. The peaks of longan witches’ broom disease were in March, May, July to October, its occurrenc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and.Through analysis, f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longan;YangLi;drury; longan Witches’ broom disease
S436.6
A
1672-0318(2022)03-0060-05
10.13899/j.cnki.szptxb.2022.03.010
2022-01-19
陳曉琴,女,河南周口人,碩士,高級農藝師,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病蟲害監測與防治、昆蟲分類等.
彭李亞,女,湖南常德人,碩士,高級農藝師,主要研究方向:植物保護、植物檢疫.
(責任編輯: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