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亦凡
摘 要: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只關注空間的功能性與使用性,更多地開始關注置身于空間的身心感受,這就使得現代人更加注重全方位多維度的空間體驗感。加之調養康復中的人群對身心方面的凈化需求更多,這就使得五感在康養設計中尤為重要,康養空間中生態性的功能效果又與五感密不可分。康養空間的設計更應該體現的是人文關懷,設計與五感結合從而打破空間感知的限制。充分調動人體的感官是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生態康養的核心要求。
關鍵詞:五感;康養空間設計;綠色生態
一、五感概念分析
五感是指耳鼻眼口體為一體的綜合性感知體驗,一般的空間設計僅滿足于視覺的需求而忽略了其他層次的需求。然而,人們對于空間的感知并不是單一的,它是一個多維度、多元化、全方位、多層次需求的感受,正如約翰·西蒙茲在《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一書中描述的那樣:“人們規劃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也不是內容,人們規劃的是體驗。”這就給空間設計提出了更為細致更為人性化的要求,從而出現了五感設計。五感設計可以更好地將人與空間聯系起來,將人置身于空間當中,確保了全方位的感知空間,增強了代入感,同時也加強了空間的層次感。五感設計在康養設計中尤為重要,因為老年人與需要調養康復的人對空間的感知需求較高,五感設計的融入對殘障、需要調養恢復的人群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生態綠色觀念也可以在五感設計中很好地體現,以做到真正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營造一個綠色健康的康養空間。這也有利于空間設計朝多樣性與可持續性發展。
五感無時無刻不存在于我們的身邊,例如看到了秀麗山河會讓人心曠神怡、聽到了悠揚的歌聲會讓人放松心情、觸摸到了柔軟的沙子會讓人的心房溫暖、聞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會令人陶醉。同樣五感的體驗也無時無刻不存在于我們的空間及景觀設計中,比如古希臘的帕提儂神廟、蘇州園林、香山飯店白色墻體與灰色輪廓給人以樸素、靜謐的視覺體驗,同時又有一種莊嚴寧靜的感覺。在五感之中,人體感受器官的感知敏感程度也會不同,當這幾種不同的感官被同時帶動,人也就隨之對空間事物產生了新的體驗感受。
二、生態康養景觀中人的感知活動
(一)視覺在生態康養景觀中的應用
色彩無時無刻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人們對于不同的色彩會產生不同的生理心理感受,人類社會的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都離不開色彩的運用。坦白來講,色彩的運用已經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研究證明色彩對人的心理、健康會產生影響。比如紅色給人以熱情溫暖的感覺,可以用于治愈抑郁癥患者,但對于高血壓患者會有不利的影響;綠色會給人青春洋溢之感,可以緩解人的緊張情緒,產生寧靜之感,對于緩解視覺疲勞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如果長期處于綠色的環境里會給人造成清冷的感受從而引起食欲不振等消極后果;白色會帶給人純真美好的感覺,在一定的場合白色代表著純潔與神圣,白色可以穩定人的情緒并且加快新陳代謝,但是對于情緒低落易于抑郁的人群來說反而起到了消極作用。諸如此類的研究表明,不同顏色會對人造成不同的影響,這也就要求我們在空間景觀設計時應注意合理地利用不同的顏色從而達到對人身心的積極影響。點是所有形狀的起源,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點具有的向心性特征能夠聚焦人們的視線,不同的點聚集或擴散就會引起熱視覺上的感知與張力,造成視野的開闊與縮小。線分為直線與曲線,直線給人以理智、單純、明確的感覺,而曲線給人以柔軟、圓潤、優雅的感覺。圓潤的曲線讓整個空間顯得柔和,配上暖意的色調讓人的心情也跟著安逸了下來(圖1)。不同線的排列順序、疏密、方向都會造成人視覺上的延伸、放射或聚焦。運用到空間景觀設計中,可以通過對線的運用引導人的視線從而達到預期的設計效果。在空間景觀造型的基本元素中比重較大的便是線,只有研究并且掌握線在空間設計中的審美感知與運動規律,才有利于設計師完美表達空間造型中的藝術美感。面分為幾何形面、有機形面和偶然形面,不同形狀大小的面給人帶來理性明確或感性抒情的視覺體驗。面的多變性可以很好地運用到空間裝飾中,帶給人與眾不同的視覺盛宴。
視覺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同時也是人們對于空間的第一感知,這也就使視覺感在康養中顯得尤為重要。開闊的視野會讓人心情舒朗安逸,寧靜的空間、寧靜的色彩會調節人的情緒。比如久坐辦公室的人會在電腦旁放置綠植,因為眼睛看到綠色會緩解一定的疲勞(圖2)。四季變換的色彩會讓身處現代化城市的人群產生回歸自然的心理,幫助人走出消極情緒,緩解身心上的壓力。充分考慮空間與尺度的關系,將空間設計與建筑設計融合,使其輪廓形達到理想的視覺效果,有趣的、外形有設計感的空間設施及節點會在滿足人們使用功能的同時增加一定的審美意識。采光,即明暗的變化也會通過視覺影響人的情緒。
(二)聽覺在生態康養景觀中的應用
聲音由響度、音調(音高)、音色(音品)三要素構成,人置身于環境中所獲取的信息中有10%來自人體的聽覺系統。聲景設計包含自然聲如風聲、水聲、動物鳴叫等,而這些聲音很難被模擬復刻,也有人工聲如音樂、歌聲。生活在現代化快節奏城市里的人們也越來越向往大自然的聲音——窸窸窣窣的樹葉摩擦聲、潺潺的流水聲、隱隱作響的蟲鳴聲、婉轉悠揚的鳥鳴聲等等。瑞典有一項關于自然康復項目的研究,闡明了自然界的聲音可以在療養康復中產生積極影響,可以促進長期生活在壓力中而導致精神障礙的患者良好恢復。在康養空間的人們對聲音的要求更為嚴格。聲音不但影響著人們的經驗和行為,而且可以在任意不同的環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對患者的恢復分別有著不同程度的積極和消極影響。舒緩的聲音有利于患者的康復,而嘈雜的聲音會對患者起到負面影響。自然聲在空間設計中的存在也體現了生態康養、綠色康養的主題。
(三)觸覺在生態康養景觀中的應用
通過觸覺的感受我們可以更好地診療疾病,讓我們的身心保持一個良好穩定且健康的狀態。觸覺可以表達安慰、愛意,通過一系列的肢體接觸可以更好地辨別情緒。20世紀50年代之后,觸覺在景觀設計中才被真正地利用和發展。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盲道的出現,這種景觀設計通過地面粗糙不平的觸感與人發生的聯系來引導人行走的方向。針對老年人、殘障人士來說,他們的觸感往往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而缺失或變得反應遲緩。觸覺景觀使用也愈來愈頻繁,在康養景觀設計中觸覺景觀的設計往往要更能激發人對于外界的肢體感知,使人們能更加真實地感知到外界空間。同時不同的觸感可以通過劃分功能區影響人的行為活動,鋪裝可以通過材質與肌膚質感的對比選擇硬度適中的木質材料,老年人的臥室采用木質地板,落地窗戶可以加大室內的采光讓人體表產生暖意,木質也有很好的保暖效果(圖3)。我們在景觀空間設計的材料選擇中應當盡量選擇硬度適中、溫度偏暖、光滑程度較高的材料,可以使人們更樂于景觀空間之間的互動,還可以在設施的表面加強紋理質感,增加其凹凸程度的變化,使人體肌膚對其有更深刻的記憶點與體驗感。觸覺與康養空間的結合更體現出了一種人文關懷,滿足人們置身于空間的全方位體驗,激發了人景互動的興趣,進而增強了空間景觀的參與性。
(四)嗅覺在生態康養景觀中的應用
人們的鼻腔受到某些揮發性物質的刺激,就會產生神經沖動進而引起嗅覺感知。空氣中的干濕程度、冷暖變化等都會影響人們對空氣中不同氣味的接收程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不同物體散發出的不同的氣味。大量工業氣體的污染,汽車尾氣排放的與日俱增,使得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時不時有刺激性氣味來損害我們的身體。在這種形勢下,嗅覺在空間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就變得尤其重要。景觀中的自然氣味比如花果香、青草香、雨后泥土的芬芳都會給人帶來甜美舒適的感受。蘇州園林獅子林中的雙香仙館把嗅覺在空間景觀中的作用表現得淋漓盡致,所謂的“雙香”指的便是梅荷之香。進入21世紀,芳香理療日漸風靡,人們開始利用不同的香味來調節不同的生理上的不適,這也就引導我們在生態康養空間設計中可以運用不同的植物產生的不同氣味有針對性地對康復休養人群進行自然生態調節設計。例如:白蘭花的芳香具有揮發性,且有抗氧化、殺菌的成分,可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芳香居室;石竹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具有吸附作用;銀杏、樸、雪松等植物所散發的氣味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有好處;薄荷散發的清香有提神醒腦、助于集中注意力的功效。同時不同植物的色彩在視覺上會對人的情緒產生不同的調節作用,這也說明了五感之間密不可分的串聯關系。
(五)味覺在生態康養景觀中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味覺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也愈來愈多。比如,園林采摘景觀中會讓人品嘗瓜果的甜美,江邊垂釣景觀中會有特色魚種的烹飪。不同地域的空間景觀中的餐飲也會供應當地特色菜肴,不同的味道體驗會令人產生不同的空間地域認知,從而加深對空間的感知程度。在生態康養中,我們可以利用健康食療的方法調養放松人們的身心。例如:黃精蒸雞有益氣補虛、提高記憶力的功效;紫米蓮子甜湯能養心安神;板栗燉雞翅可以益氣補血、強筋活骨、活血化瘀,同時對體虛、消瘦、產婦補養等效果都很顯著。諸如此類的食療還有很多,將健康食療與康養空間結合,二者相互刺激相輔相成,就好比燭光晚餐,涵蓋了兩個重要的點,一個是環境而另一個則是美食,說明味覺雖然本身并不是景觀但它會與周圍的環境發生關系。人的主觀感情也會對感知外界環境產生重要影響,處理好味覺系統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能幫助我們設計出更好的味覺感知空間。
三、生態康養方式與五感的結合
生態康養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森林康養、濱海康養、光照康養、溫泉康養等。我們現在提倡的生態森林康養就是秉承著可持續性、環保性、可再生性,長期處于自然環境中可以陶冶人的心性,保持身體健康。當城市陷入霧霾,人類的生活被空氣污染破壞時,森林康養這個項目被越來越多的人青睞。當人們置身于森林,花草樹木的顏色、氣味柔軟的泥土、蟲鳴鳥叫、有機的瓜果蔬菜等無不包圍著人的五感,使人全方位地放松、愉悅心情。濱海康養主要以濱海資源為基礎,以促進人的健康為目的。無邊無際的海岸線,海天一色的視覺盛宴,柔軟的沙灘、清涼海水的觸感,海浪拍打的聲音以及咸咸的海風和美味的海鮮,這些都是五感設計的良好資源,可以設計出集氣候養生、水療養生、運動養生、垂釣養生、海產食療養生于一體的綜合性五感康養空間。光照康養是指自然光照射在人體上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的保健方法。日光浴可劃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光照,一種是人工光照。光照康養也可以稱為日光浴,其最初的目的只是用于人體健康和治愈疾病。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將皮膚曬黑逐漸變成一種時尚潮流。人體感受到的光照與溫度會使人的情緒高漲,具有振奮情緒的積極作用。溫泉康養是以水療和氣候療法為基礎,再輔以相關的自然療法和物理療法對人的機能進行修復的療法,其實也就是人通過對水溫的感知與溫泉地環境的視覺體驗放松身心,增強身體抵抗力。
四、結 語
五感在景觀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比如感官公園、五感花園。五感融入生態康養空間使設計更人性化、更全面,更加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所以康養空間設計應跳脫出僅限于滿足視覺而忽略了其他感官的體驗,我們應該多維度地感知空間,更好地詮釋以人為本、綠色生態這個主題(圖4)。本文淺談了五感在生態康養中的特性及作用,為五感與生態康養結合的設計提供借鑒。
(西安美術學院建筑環境藝術系)
參考文獻
[1] 西蒙茲.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2] 閆劍群,趙晏.神經生物學概率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3] 于博雅.從物理到文化:聲景觀研究敘述[J].建筑與文化,2017(7).
[4] 陳敬良.線條是造型藝術中的首要因素[M].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