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敏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戲曲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助力鄉村振興,滿足基層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基層群眾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健康向上、品質優良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楊陵區文化館組織開展了“文化志愿者送戲下鄉”,活動已讓數萬群眾受益,大大增強了公益性文化的發展活力。
楊陵區文化館的“文化志愿者送戲下鄉”文化志愿服務項目自2016年9月啟動以來,秉承“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服務人民”的服務宗旨,常年深入基層村(社區),為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結對子”“種文化”而努力探索,尋求城市對農村文化志愿服務幫扶的新路徑。文藝演出下鄉常態化,統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均衡化、服務標準現代化和服務內容均等化,努力構建群眾廣泛參與、普遍受益和整體滿意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促進楊陵區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一、隊伍建設規范化
文化志愿服務是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進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的有效手段。為加強送戲下鄉文化志愿者隊伍組織建設,在日常管理中,楊陵區文化館結合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志愿服務管理辦法》和楊陵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方面的工作要求,長期面向社會招募文化志愿者,社會各界人士積極踴躍報名。他們身體健康,年齡段從20歲至60歲不等,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戲曲文化。利用志愿云平臺對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嚴格管理,通過志愿云平臺注冊志愿者409人,“送戲下鄉”活動累計服務時長15940.5小時。通過志愿云服務系統錄入文化志愿者信息后,楊陵區文化館根據活動具體時間地點,在志愿云上發布志愿服務信息,在志愿服務完成后,記錄文化志愿者每年服務時長,根據服務情況,進行擇優表彰,志愿服務活動實現規范化、制度化。經過近六年的實踐與積累,楊陵區“文化志愿者送戲下鄉”活動組織健全、管理規范,組織起來的文化志愿服務者更像一支正規軍,其創作有人指導,內容有人把關,服務規范有序。
二、活動安排科學化
楊陵區文化館結合自身實際,每年制定翔實的《楊陵區文化志愿者送戲下鄉活動實施方案》,細化全年演出場次和活動安排,兼顧人口規模,演出需求以及上年演出情況。首先確定演出村(社區),對確定演出的村(社區)采取問卷調查、直接訪問等方式了解需求。演出堅持以戲曲為主,其他節目為輔,突出特色,制定便于組臺,能滿足不同群眾需求的節目套餐3-5組,讓群眾看到喜聞樂見的節目。活動實行“群眾點菜,志愿者送戲,群眾看戲”的形式,實現與群眾需求的有效對接,讓公共文化服務與老百姓之間實現“零距離”接觸,使廣大群眾足不出村就可享受文化盛宴,讓文化服務更接地氣。
三、演出形式多樣化
從2016年至今,楊陵區文化志愿者開展送戲下鄉活動410余場次,足跡遍及楊陵區70多個村(社區)、單位,累計受益群眾達30余萬人次,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廣泛好評。此外,“文化志愿者送戲下鄉”還參與到大量的其他群眾文化活動中,與其他文體活動相結合,使演出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例如,連續幾年參加“正大學校杯”楊凌小湋河半程馬拉松賽、楊凌農科城汽車越野場地賽、第二屆和第三屆“后稷杯”農民歌手大賽、精準扶貧文藝演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項目展演展示、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新集葡萄采摘節、“掃除黑惡勢力·共建美好家園”文藝演出、創建文明城市優秀文藝節目巡回演出等活動。演出宣傳了無黑無惡、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文明城市創建等政策法規,用傳統的藝術形式宣傳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寓教于樂。
四、特色鮮明品牌化
在開展常規化文化志愿服務的同時,著力打造“送戲下鄉”志愿服務品牌,聚焦群眾需求,突出效果導向,努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針對我區基層群眾熱愛秦腔的特點,定期組織專人調查摸底群眾所需,收集信息,通過志愿云平臺招募節目質量高、服務群眾熱情高的文化志愿者,深入全區70個村(社區)開展送戲活動,實現“訂單化”服務。志愿服務受到了基層群眾的一致好評,也受到了上級部門的表彰和肯定。
五、成績斐然成效喜人
2017年楊陵區文化館組織的“文化志愿者送戲下鄉”項目被楊陵區志愿服務工作領導協調小組確定為“特等服務項目”。2018年“文化志愿者送戲下鄉”項目被楊陵區志愿服務工作領導協調小組確定為“二類項目”。2019年、2020年、2021年,“送戲下鄉”項目被楊陵區志愿服務工作領導協調小組確定為“一類項目”。
2020年,“送戲下鄉”服務項目被中共陜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2020年陜西省志愿服務“四個最美(佳)”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楊陵區文化館“文化志愿者送戲下鄉”活動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己任,以增加服務能力為根本,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與老百姓“零距離”接觸,讓文化服務更接地氣,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楊陵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