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柃


GOOD TEACHER
唐文
重慶市南岸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學校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國家一級田徑運動員,重慶市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冬奧會推廣歌曲《共迎未來》詞作者、中國卒中學會紅手環志愿者主題歌《紅手環之歌—最美的遇見》詞、曲作者。
“紅紅手環,是火光點點,燃起希望,讓春滿人間,執著奉獻,癡心不變,世界有我,是最好的遇見。”近日,在紅手環志愿者服務團成立7周年之際,中國卒中學會在“2022年紅手環工作動員大會”上,面向全國4萬余名線上參會的紅手環志愿者正式發布了《紅手環之歌——最美的遇見》MV。新歌的發布讓更多人知曉、關注甚至加入志愿者行列。
不久前結束的北京冬奧會上,歌曲《共迎未來》成為北京冬奧會青少年板塊活動——共迎未來“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同名主題曲,目前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推廣。
兩首歌曲的創作者并不是職業音樂人,而是來自重慶市南岸區教育系統的唐文。作為一名體育教育工作者,唐文創作的兩首公益歌曲都獲得了巨大的關注,這與他一直以來對教育的情感、對體育的理解不無關系。
“文藝范”的體育老師
或許是有多年的專業體育訓練,唐文看上去比同齡人更顯年輕,儒雅的談吐也讓他與常人印象中的體育老師有著些許區別。
出生于書香家庭,唐文從小就喜愛文藝。書法、美術、詩詞樣樣精通。初中時期,就有詩作公開發表。“走上體育這條路,純屬偶然。”他笑著介紹。高中時,唐文被體校教練看中,當成重點苗子培養,兩年后,就破了四川省110米欄省記錄。
體校的日子過得非常充實,除了田徑,跳高、跳遠等多項運動唐文也不在話下。退役后,他來到南岸區一所小學成了一名體育老師。跟大部分年輕教師一樣,剛走上教師崗位,唐文也經歷了“適應”與“不適應”的階段。
之所以說“適應”,是因為他本來就喜歡孩子,喜歡跟他們在一起,這也是他選擇走上這條路的一大原因,尤其是看到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教學生的時候,心里特別開心。說“不適應”則是因為,他發現落差太大。雖然自己是專業運動員,但小學生幾乎都沒有什么運動基礎,要想把他們教好,讓他們明白動作的要領,不太容易。“很多時候,只是通過嘴上說的方式講解動作要領作用并不明顯,必須要借助一些輔助手段,才能起到一定效果。”
他明白,要讓年齡小的孩子學好體育,一定要更加關注學生,用符合他們年齡認知的方法來教學。為此,他課下做了很多工作,把每一個動作進行分解,并借助一些工具和方法。他舉例:“比如,擲壘球、擲標槍等,需要有鞭打動作,要肩部發力,不能只靠手和上臂力量,還要注意用力的順序。這樣的動作如果老師只是給學生講,他們不一定能明白。”說到這里,唐文起身做起了示范,并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竹子繃彎了一樣,要有彈性。”
漸漸地,唐文由原來的“不適應”變為“適應”,甚至得心應手。他總結:“原來之所以有落差,是因為自己的東西在學生身上沒能實現。其實,這不能怪學生,還是在于老師沒有掌握方法。方法到位了,自己的東西能夠落實,學生有提高和進步,自然就沒有什么落差了。”
營造區域體育發展“生態圈”
由于專業運動員出身,加上體育教師的經歷,幾年后,唐文調至南岸區教育委員會,從行政上主抓全區中小學體育課余訓練。
“原來面對的只是自己教的學生和學校的學生,現在面對的是全區的學生。”唐文坦言,教委的工作挑戰更大,責任也更大。要把這項工作干好,既要有專業的知識儲備,還要有行政思維,能夠把全區的資源調動起來,把全區的項目規劃好,把人用好,把訓練激勵好,幫助學校把各項體育活動開展起來。
此外,唐文還有一項重要工作。他表示:“體育老師,尤其是搞訓練的體育老師,他們既各有所長,又都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在區域層面,需要把他們團結起來,讓大家更有干勁,愿意把自己的水平發揮得更高,把學生帶得更好,讓整個區域形成良好的生態氛圍。”
工作中,他經常進校、進操場、進訓練場,了解師生的學習狀態,與他們訓練在一起,外出比賽也是同吃同住,盡量解決他們的困難,讓大家愿意一起干。
唐文所在的南岸區,教育綜合實力處于重慶市前列,是全國田徑之鄉、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該區歷來就有重視體育的優良傳統,對體育的投入也保持了一定力度。早在2010年,就率先實現了塑膠運動場地全覆蓋,器材設備和教師配備率都達到100%,也因此成為首批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區。
“我們以建設‘全國有影響的優質體育為目標,較早完成了很好的頂層設計。”唐文介紹,“在教委層面,強化了分層管理和團隊建設,經常性專題研究學校體育重大事宜,率先在全市實現中招體考全電子化并計入區域升學總分、率先開展專項教研組研修,出臺引進人才特殊政策、實行區級重點體育項目工作制,廣泛開展專業資源合作、開展體質健康科研課題等。”在學校,還嚴格落實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各校采用多種途徑發展學生興趣特長,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目前,體育無論在教委、學校還是教師層面,已經得到了足夠重視,構建起了良好的體育發展‘生態圈,體育事業的發展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唐文說。
自信,才會充滿希望
隨著冬奧會等各項體育賽事的成功開展,體育已越來越吸引大家的注意。但一路走來,唐文還是看到一些對體育學科、體育老師的誤解,認為體育學科是“豆芽”學科,體育課就是老師帶學生“玩”,一些年輕的體育教師,也正在經歷自己當年的探索階段。
在他看來,德智體美勞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容忽視。體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通過身體練習促進人身體素質及身心全面健康發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有很強實踐性的一門學科,其目標是幫助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培養學生在運動能力、體育品德、健康行為等方面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要開展好體育教育,以此增強學生體質,唐文認為,學校和老師首先要幫學生樹立好熱愛體育、主動參與的意識,讓孩子們有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愿望,他表示:“享有優質體育是每一名學生的權益。在運動中獲得樂趣并享受樂趣,這是實現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目標的邏輯起點。如果學生缺少反復的運動樂趣的體驗,就無法堅持長期參與體育運動,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就失去了一個很好的載體。”同時,還要提供基本的保障,包括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時間、場地、器材、師資等方面的保障。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也至關重要。“體育教師要成為體育運動的良好示范者和形象代言人,努力成為學生們的體育偶像,也要盡量為學生帶來更多專業和科學的指導,不斷滿足多樣化的需求。”
無論是當初在體育教育一線,還是現在主抓區域體育教育,在唐文心中,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對未來充滿希望。“從一個人來講,無論做什么事,最大的動力來自內心,只要對生活充滿希望,做什么都是積極的;只要有樂于挑戰自我的心態,就不會覺得負擔。”他解釋,“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只有自信,才會充滿希望。”在他的理解中,自信有兩層意思。首先,是積極的生活態度;其次,是有一定的本領,“我們的教育就是要賦予學生更多的本領,有了本領才會自信,才能看到希望,才能對生活充滿積極的態度。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對話好老師】
本刊記者:在您看來,“體育精神”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唐文:“體育精神”是一種非常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并且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門檻最低的一種財富。如果一個人擁有體育精神,那么他面對生活的態度也會非常積極。
體育精神是一種時代精神,里面包含了很多,比如公平公正,即不能運用非法手段去獲取勝利;比如挑戰自我,即對自己有更高的目標和要求;比如規則意識,即按規則辦事,不能逾越半分,在賽場上哪怕搶跑0.1秒,都是犯規,就會失去比賽資格。規則意識讓我們不去觸碰一些不該觸碰的點,約束自己其實就是在保護自己。127C867D-384F-4170-A0EB-028539BCF1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