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福


初入荔波縣堯古村,我的腦海里便浮現出一幅畫卷,清新、幽靜、恬淡、優美。
堯古村,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布依族村落,猶如一個靜靜的處子,又似一位深閨中的少女。在深山老林里掩藏了幾百年,經過了無數風風雨雨,卻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美麗獨特的風格。
堯古村位于荔波縣茂蘭景區邊上,地勢開闊,風景秀麗。群山緊緊地簇擁著她,溪水親切地環繞著她,也許是有了水的滋潤、山的環抱,才使這個穿越悠久歲月的古老村莊依然這般風采,這般迷人。
堯古村并不大,六、七十米長的青石板路兩旁是布依族建筑風格的“干欄式吊腳樓”,即上木下石結構,底層養牲畜,二樓住人。屋內住人的房間不大,而外面的活動空間很大,做飯、看電視、織布、吃飯都在這個空間里。房子四周用厚厚的石頭筑起了兩丈多高的封火墻,祖輩們曾用此來防匪、防盜、防火。
陽光傾瀉在堯古村的石壁上,不時折射出七彩光環,分外奪目。門前平坦的石頭路上,閃動著不少遠方游客的身影: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行走,有的在觀光。村子的村民熱情好客,看見我們走近,臉上漾起陽光般的笑容,熱情地向我們打著招呼,問我們從何處來。
堯古村又似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盡管歷盡滄桑,依然面目慈祥讓人溫暖。
堯古村的房子幾乎都是用石頭壘砌而成,這些石頭牢固、大氣、且有溫度,讓人感覺親切??吹揭淮笃瘔η嗤叩睦戏孔?,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順著村里的小巷慢慢走,每一塊石頭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故事??粗@些古老的石頭,我的思緒飛揚起來,我的眼前幻化出一幕景象:在一個夏日的黃昏,一位布依族的姑娘從村口的石頭臺階上,慢慢走進村里。旁邊石頭壘砌的房屋坎上,長著一些紅花、綠草。長長的石頭巷子、甜甜的少女,在古村落里,構成一幅絕美的畫卷。
堯古村的空氣里布滿了歲月味道,那些石頭壘砌的老房子,在太陽底下,仿佛一塊璞玉。整個村子,顯得格外安靜,有時候只聽見村子后面流水的聲音。
此刻,堯古村在我眼里盡顯古樸、安靜、閑逸,仿佛是一個在春日里曬著太陽的老人,瞇著眼睛溫順地躺在群山懷里。但走著走著,我發現我的想法有點偏頗,越走越覺得堯古村有的并不僅僅是古老、安逸,青春、靈動照樣在這里活躍。眼前的綠水在布滿石頭的溪流里歡騰跳躍。溪邊新芽嫩綠,一棟棟的石頭房子,配上溪邊石頭壘砌的岸,構成一幅生機盎然的圖畫,映入人們的眼眸。
除了這些美麗的風景之外,在堯古村,還可以欣賞到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沿著青石板路,我來到一個造紙作坊,上面寫著:堯古造紙廠。我見到一位約七十歲的長者正專注地在紙張上刻印著不同的符號。據介紹,這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造紙作坊。堯古村造紙的原材料是山里八月間的竹子,經過錘爛、浸泡、洗凈、碾細榨爛、曬干等十幾道工序,紙做出來后還要用刀雕刻上紋路,這些紙常被當地人在祭祀時使用。在幽暗的小作坊里,這些動作他不知重復了多少遍,時間一點點地在他臉上淌過。
在堯古村染布坊前,制作精美的扎染布藝也引來不少游人駐足。陽光下,扎染布上的蝴蝶紋、水波紋等圖案顯得更加生動。這些蠟染,在保留傳統扎染特色的前提下,進行了創新,不僅有潮流感的圖案設計,更是打破了扎染作品局限于床單、被套的傳統做法,實現了傳統民族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的結合。比如,鴨舌帽、帆布包、零錢袋、T恤衫等具有現代時尚元素的款式,更是引來不少年輕消費者購買。
不止有優秀的扎染技藝,堯古村還有釀酒技藝等,它們都是堯古村的文化“寶藏”。
都說石頭是冷漠的,但在堯古村好像是個例外。石頭給他們帶來了安全的家園,幸福的生活。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都在石頭的庇佑下生活著。
在這里,我感覺到的不光是有溫度的石頭,山、水、草木、老房子,以及這里的人們,都讓人倍感親近。(責任編輯/張芬)
村寨信息:
區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永康水族鄉堯古村
交通:貴陽市—廈蓉高速—余安高速—三荔高速—縣道918—縣道006(貴陽市內出發約三個半小時車程)
鄉村特色:堯古村除了古法造紙和染布之外,還保留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布依族儺戲。3D9DA23B-BC33-40CE-B479-FC871C05EB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