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英紅

高達510億美元的外債面臨違約風險,南亞島國斯里蘭卡的經濟危機空前。
作為救火隊長,拉尼爾·維克勒馬辛哈5月25日宣誓就任斯里蘭卡總理,兼任財長和“經濟穩定與國家政策部長”,牽頭與IMF談判,同時考慮向中國求助。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也表示,希望在過渡性融資方面與日本盡快達成協議。
眼看遠水救不了近火,斯里蘭卡央行行長表示,正在就約10億美元的互換協議與印度央行談判。5月18日,斯里蘭卡已發生主權債務違約,不能支付到期的126億美元外債。
今年3月以來,斯里蘭卡陷入經濟斷崖、街頭運動、政治危機的惡性循環。作為當年英聯邦內的兄弟國家,印度提供大米等價值10億美元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齊表示,“作為近鄰,印度與斯里蘭卡有深厚的淵源”,印度不希望自己旁邊出現一個“利比亞”。
從印度外交部的表態看,新德里強調尊重斯里蘭卡的民眾訴求,其所表達的繁榮穩定愿景,不必然包括支持斯里蘭卡的現任執政黨。這是斯方對接受印援顧慮重重的原因。
自1948年脫英獨立以來,斯里蘭卡2022年首次出現主權債務違約。幾個月來,燃料、食品、藥物出現嚴重短缺。由于缺柴油發電,百姓飽受斷電之苦,部分地區每天斷電長達13小時;作為第二大支柱產業的服裝制造業(每年出口約50億美元),也因缺電而無法按時完成訂單。
斯里蘭卡當前的危機,是長久以來積聚的發展問題在疫情、俄烏戰爭、債務等多重外部因素的合力打擊下爆發的。
作為一個港口國家,斯里蘭卡并未從國際合作中獲得內源性的自我增長能力。5月初,財長阿里·薩布里說,歷屆政府總是以新貸款來償還舊貸款,從來沒有用貸款投資產生的收益來還貸,這就是斯里蘭卡債務增加到510億美元的原因。他警告說,該國將不得不在至少兩年里忍受前所未有的經濟困難。
今年初斯里蘭卡與IMF和世界銀行等機構接觸,就援助借貸相關事項進行談判,但IMF要求斯政府提出一項可持續的債務計劃。從技術上看,上述兩個談判都需要時間,可通脹仍在攀升。央行行長維拉辛哈警告說:“通脹率目前已在30%左右,未來幾個月的整體通脹率將達40%。”
經濟危機爆發以來,斯里蘭卡政府先后啟動限電、限購等一系列措施,不過都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引發民眾更大的不滿。從3月31日開始,全國性的抗議活動持續不斷。為平息民憤,政府宣布除總統和總理外的26名內閣部長全部辭職,41名議員退出執政黨。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5月9日的暴力沖突,導致包括1名國會議員在內的5人死亡。兩天后,總統承諾將任命一位新總理,并廢除當前的總統制,向議會轉移更多權力。5月12日,總理馬欣達·拉賈帕克薩辭職,但民眾和反對派并不領情,呼吁占據政壇近20年的拉賈帕克薩家族下臺。同一天,當局宣布全國無限期宵禁。
經濟危機與政治動蕩如影隨形,全球發生過的22次主權債務違約中,有11次引發政治變動。在斯里蘭卡,77歲的馬欣達·拉賈帕克薩辭職后,便有了73歲的前總理維克勒馬辛哈(統一國民黨黨首,前總統賈亞瓦德納的侄孫)回國擔任總理的一幕。
斯里蘭卡的經濟危機是結構性的,不是哪個政黨上臺就能解決的。獨立以來,斯里蘭卡長年為貿易逆差國家,多數生產和生活必需品依靠進口,包括糖、豆類、谷物、石油、藥品等。斯政府早前曾表示,今年斯里蘭卡需要40億美元紓困金應付進口的燃眉之急。新任總理表示,現有外匯無法支付一天的燃料費。
旅游業原本是斯經濟支柱之一,收入約占GDP的5%,其中英國、印度和中國是主要旅客來源國。但疫情導致該國每年損失約40億美元的旅游業外匯。俄烏戰爭也重創斯里蘭卡旅游業,今年早些時候俄烏曾分別是斯第一和第三大旅客來源國,現在卻一落千丈。
疫情也削減全球對茶葉和橡膠的需求,導致斯里蘭卡出口銳減。原本,俄羅斯是斯里蘭卡茶葉出口的第二大市場。俄烏戰爭不但削減俄的茶葉需求,也威脅全球小麥穩定供應,推高小麥、原油、葵花油等的國際價格,讓進口依賴國蒙受巨大損失。
而政府在錯誤的時間點執行不適當的經濟政策,也導致滾雪球般的連鎖負面效應。2019年11月,為了提振經濟,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宣布全面減稅,將增值稅稅率從15%降至8%,并取消其他七項稅收,包括企業支付的2%的國家建筑稅。但疫情隨后到來,斯財源縮減,只能以印鈔方式償還國內貸款和外國債券,導致通脹嚴重。
2020年,斯里蘭卡信用評級被下調,難以進入國際金融市場,政府只能用外匯儲備償還債務。這導致其外匯儲備從2019年11月的75億美元,跌至2022年1月的23.6億美元,緊張到不足以支應一個月的外匯開支。
此外,基于減緩外匯儲備壓力、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等考慮,2021年4月,斯政府決定禁止進口化肥和其他農用化學品,以期實現農業100%有機化。總統表示,這項舉措將節省約2億美元外匯。但是,在沒有其他措施墊底的情況下,這種劇烈的政策轉變導致農業產量急劇下降,引發糧食危機。同年11月政府表示,將放寬禁令。但是,該禁令已導致農業產量平均下降25%,胡椒、肉桂和蔬菜的產量下降30%;政府在大米和其他主食方面更加依賴外國,進口開支不減反增。
內外夾攻之下,經濟危機在各大基本民生領域蔓延。例如,該國約85%的藥品無法進口,加上長時間的停電,令醫療機構陷入困頓。外匯短缺也影響教育領域,比如紙張與“印刷用墨水”短缺,導致學校考試無限期延后,預計影響300余萬學生升入新年級,占整體450萬學生的2/3。
斯里蘭卡危機給其他新興市場敲響了警鐘。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額外壓力,已開始在埃及、突尼斯和秘魯等國出現,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更廣泛的債務崩潰。IMF今年4月已發出警告:大約60%的低收入國家正處于或可能出現債務危機。
債務危機正變成全球性問題,斯里蘭卡可能只是主權債務違約集中爆發的一個先鋒。全球范圍內貨幣政策收緊、新冠疫情的持續,都在增加公共和私人的債務負擔,即便是發達經濟體也不能獨善其身。
在這場危機中,區域內外的力量也在以各自的方式作出應對。
4月底,世界銀行同意向斯里蘭卡提供6億美元的財政援助,以幫助其滿足基本進口的支付要求。稍早前,中國駐斯大使齊振宏表示,中國鼓勵IMF積極考慮斯里蘭卡的立場,并盡快達成協議。
隨著4月份斯里蘭卡從印度收到第一批價值160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印度正慢慢成為斯里蘭卡最大的援助提供者之一。不過,印度干預斯里蘭卡內戰的先例,令斯里蘭卡當局情緒復雜。
這段歷史并不久遠。1987年,斯政府試圖通過經濟封鎖,重新控制該國泰米爾猛虎組織(泰米爾少數民族可追溯到英殖民時期從印度遷入的10萬余泰米爾勞工)占據的賈夫納北部地區,印度則通過空中和海上提供食物和藥品直接干預沖突。
新德里被指為猛虎解放組織暗地里提供資金和培訓。印度的理由是,鄰國的內戰威脅到印度的“統一、國家利益和領土完整”,這種威脅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外部勢力可以趁亂在斯里蘭卡建立基地,對印度構成威脅;二是猛虎組織的目標是建立由包括斯里蘭卡和印度東南部在內的所有泰米爾人組成的泰米爾伊拉姆主權,這會對印度的領土完整構成威脅。
經過艱苦的談判,印斯政府達成協議,賦予泰米爾地區一定程度的自治。伊拉姆人民革命解放陣線控制著該地區議會,并呼吁泰米爾激進組織放下武器。此外,印度向斯里蘭卡派遣一支維和部隊,執行解除激進組織武裝并監督地區議會的任務。
大多數泰米爾激進組織接受該協議,只有猛虎組織拒絕該協議,并與印軍發生軍事沖突。印軍發起為期一個月的“帕萬行動”,試圖從猛虎組織手中奪取賈夫納半島的控制權。
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額外壓力,已開始在埃及、突尼斯和秘魯等國出現,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更廣泛的債務崩潰。IMF今年4月已發出警告:大約60%的低收入國家正處于或可能出現債務危機。
正當印度維和部隊與猛虎組織交戰時,時任斯里蘭卡總統拉納辛哈·普雷馬達薩轉而支持猛虎組織,并資助猛虎組織武器。在此期間,超過1115名印度士兵死于與猛虎組織的交戰。印度軍還被指控在賈夫納醫學院殺害包括病人、醫生和護士在內的70多名平民。種種不利情形下,印度謀劃撤軍。
1990年3月,印度撤軍完成。一年多以后,前總理拉吉夫·甘地在輔選時遭暗殺,猛虎組織被指控為肇事者。1992年,印度宣布猛虎組織為恐怖組織。之后,印斯關系有所改善。盡管雙邊關系偶爾會被斯海軍人員向印度漁民開火等問題困擾,但整體向好。
對印度而言,與斯里蘭卡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印度擁有超過5500萬泰米爾人,他們居住在南部泰米爾納德邦,與斯里蘭卡僅隔一條狹窄海峽,彼此間歷史和文化聯系密切。而且進入新世紀以來,印度的大國雄心復燃,如果它疏遠斯里蘭卡,后者可能會向其他外部力量敞開大門。
2015年11月,斯總理在議會發表經濟政策聲明,闡述將斯里蘭卡與全球經濟聯系起來的重要性。為了建立這一連結,他提議與“印度和中國”簽訂貿易協定。次年,印斯兩國開始討論簽署《經濟和技術合作協定》,該協定旨在更新此前印斯兩國到期的經貿合作協定,擴大合作范圍。但是,該政策議題至今仍停留在談判階段。
許多游說團體擔心,人口巨無霸近鄰—印度會用更便宜的勞動力淹沒斯里蘭卡;IT行業尤其擔心,印度的高失業率下,這項協定會引流更便宜的印度科技工人到斯里蘭卡。該協定所涉及的斯南部省份的專業機構,特別是工程、醫療、會計和法律領域的專業機構,強烈譴責該協定。
對印度而言,當下的斯里蘭卡危機是新德里的機遇也是巨大挑戰。拉吉夫·甘地遇刺之后,印度的公眾輿論反對介入斯里蘭卡內政,印度政府也不愿給予斯當局軍事援助。此外,斯里蘭卡尚未執行1987年《印度—斯里蘭卡和平協定》中將權力下放到所有省份的承諾,包括泰米爾人占多數的省份。
對斯里蘭卡而言,當前的經濟危機無疑超越兩國之間的政治糾葛,斯公眾反印度的情緒也在逐漸緩和。科倫坡替代性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巴瓦尼·豐塞卡說:“斯里蘭卡的少數民族一直仰望印度支持他們對平等權利的要求,而占多數的僧伽羅人仍然有一種混合的看法,一些人還擔心印度干涉內政。但我覺得,過去幾周已經完全改變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