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馨 吳婷婷 唐甜甜
摘 要:對于通信工程管理來講,通信線路方面的施工管理對于其質量產生的影響比較大,涉及范圍廣泛、綜合程度高,并且專業性較強,對于施工標準和施工流程的管理比較嚴格,在落實標準和流程基礎上,才能使施工質量獲得明顯提升。基于這一情況,必須加強對通信工程施工技術的研究,將通信線路施工技術合理運用到工程施工中,從而提高通信工程的施工質量,確保通信工程的建設目標得以順利完成。鑒于此,本文圍繞“通信工程中通信線路施工技術的運用”進行分析探討價值意義顯著。
關鍵詞:通信工程;通信線路管理;施工技術
1.通信工程中線路施工設計管理的基本要求
通信線路進行設計時,需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保護環境同時有效利用資源,并且需考慮到通信質量,保證通信整體流暢性、安全性、實用性,設計時多方參考素材,實現取長補短,進而使設計方案能夠達到最佳。設計時,需充分考慮到施工現場中地理環境、土質條件產生的影響,如果土質條件比較松軟,則進行線路敷設時容易出現土地坍塌問題,進而出現安全事故。如果土質結構比較松軟,則滲透性會比較強,會導致環境、雨水腐蝕線路材質。
將通信線路實際使用壽命縮短。這就需要展開勘察工作,結合勘察結果,了解現場實際情況,針對沿線是否有建筑,避免建筑對線路產生影響與干擾,使建筑和通信線路之間體現出獨立性。同時也需考慮到新材料以及新技術的運用,體現出設計的實踐性,做好相關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結合獲得的相關數據進行合理設計。
2.通信線路施工思路與施工準備的管理
就當前社會發展現狀來講,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基本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通信線路,偏遠地區當前為工作重點管理方向,進而拓展的通信網絡整體覆蓋面。而此種類型地區往往交通條件比較差,并且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相對滯后,這對于通信線路管理工作的開展比較不利。一般情況下,偏遠地區在地形上比較復雜,桿路技術方面要求會比較高,正式測量以前應對地形地貌進行研究,針對相關設計方案進行優化,使其體現出直、平、近的特點。在通信線路和通信配套設施能夠正常使用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與破壞。
正式施工之前,需將線路敷設區域、設置方向確定好,使線路穿越的區域無建筑物,降低外部環境對于運營和施工產生的影響與干擾,使通信線路可以從源頭得到防護。同時對于通信線路來講,應對網桿塔進行主動避讓,避免與之進行接觸,也不能和鐵路路基等設施之間相交,進而使線路在運行時的穩定性獲得充分保證。
3.通信線路施工技術運用的管理
3.1選取通信線路具體形式
通信線路在實際施工中,傳輸架桿發揮著對線纜的支撐作用,對架桿形式進行選取時,需分析施工整體環境,也需分析桿路實際組合形式,架桿設定時,當完成基坑選址以后,結合通信實際網絡架構對架桿型號進行選取。同時進行架設施工時,合理布置架桿距離,距離設置應和設計要求相符合。
多數情況下,在市區中,桿距在35~45m,在郊區中,桿距在50~55m,如果線路需跨越障礙或者是小河時,可以運用長檔桿。對于支線線路來講,電桿位置需位于線路路由中的中心,路由中心和電桿中心偏差應控制在50mm以內,桿身應處于上下垂直狀態,終端桿可以除外,并且桿面不能發生錯位,對于角桿根部來講,需在線路轉角位置順線路夾角當中平分線進行內移,木桿值為200~300mm,拉線在收緊以后桿梢需外傾,進而角桿梢處于直線桿梢連接時的交叉點中。
3.2拉線形式
光纜在連接過程中,架桿和線纜為非動態平衡狀態時,架桿穩定性將會受到一定影響,這就需在架桿周圍設置輔助拉線,保證結構力形成的穩定性。就拉線材質來講,主要為鋼絞線,一端和架桿頂部進行連接,一端和地錨連接,地錨需埋在地下,出土長度處于300~600mm,偏差處于50~100mm。拉線在纏繞和加固時,應符合設計要求,如果靠近鬧市區或者電力設施,需使用絕緣子,拉線位于人行道時,容易被行人觸碰,應該設置對應標識。同時在和地面距離兩米以下的拉線位置使用絕緣材料進行保護如果面對的外部環境風力很大,則需建立防風措施,使用三角定位方法固定架桿。進行運維管理時,需檢查拉線松緊程度,避免拉線過松對架桿結構穩定性產生不良影響。
3.3光纜質量的管理
選取光纜時,由于選在室外環境工作,為防止線纜出現損壞風險,敷設時,架桿應設置專項滑輪,線纜可以置于滑輪內部,通過機器將線纜拖拽工作完成。進行高空架設時,電力線路、通信線路如果是交叉出現,兩條線路需處于垂直狀態。通信線路架設時,與地面垂直距離為6.5m。如果光纜線路需要跨道,需要選擇9m或10m的電桿,線纜高度無法調高,只能選擇更高的電桿來調整高度。
3.4地面敷設工作的管理
直埋線路進行施工過程中,需嚴格參考施工圖紙文件。具體實施時,需從這幾方面進行:首先,設備需在指定區域中,間隔十五米的距離,相關工作人員需測量基坑挖掘實際深度,使預埋管線能夠位于相同水平高度,防止出現淺挖現象或者是超挖現象,光纜溝需保證直、深、弧、寬、平,同時光纜線路當中的直線線段需保證直的狀態,不能出現蛇彎曲。同時轉角位置為圓弧,不能有銳角出現。其次,結合地段情況以及土質情況,纜溝也需達到規定深度,底部保持平坦,防止出現局部性梗阻,或者是深度不夠情況。為使附屬設施整體安裝質量獲得保證,需確保溝底寬度與標準相符。
結語
通信工程的管理中,通信線路施工管理屬于中成重點內容,實際施工時,需體現出因地制宜,將勘察工作做好,結合具體情況科學設計方案。進行線路輻射時,需考慮到影響深度、距離等,也需加強這方面的監督和管理,結合圖紙中的基準參數執行各項施工環節,保證通信工程在后期應用時的整體效果。同時也需考慮到施工成本,盡量將不必要的開銷減少,進而使通信工程能夠最大化發揮自身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1]林艷新,張青.通信工程中通信線路施工技術的管理探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2,(06):78-79.
[2]李濤.通信工程中的線路施工技術分析[J].集成電路應用,2021,38(12):182-183.
[3]李濤.通信工程中的線路的施工技術分析[J].集成電路應用,2021,38(1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