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全國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數十萬例。疫情嚴峻復雜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
這么多國家“躺平”,我們為何堅持“動態清零”
面對奧密克戎的快速傳播,有人心存疑問,這么多國家已“躺平”,我們為何還堅持“動態清零”?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奧密克戎的真實危害——此輪疫情中,吉林市新冠感染者97.5%為無癥狀和輕癥。但截至4月3日,吉林市中心醫院收治50名重癥患者和35名危重癥患者,其中10人需有創呼吸機支持呼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赴吉林醫療救治組專家分析認為,奧密克戎對高齡患者、合并嚴重基礎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具有嚴重威脅。奧密克戎絕不是“大號流感”。
再看病毒繼續變異的潛在風險——世界衛生組織3月30日公布的研判中,未來一年新冠病毒可能出現如下演變:最樂觀的情況,是奧密克戎之后的新變異株毒性顯著減弱,現有疫苗可以應對;最糟糕的情況,則是出現毒性更強的變異株,且現有疫苗保護力快速降低。
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7億。最新數據顯示,還有超5000萬老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這是所有人群中最脆弱的部分,他們一旦感染,重癥和死亡率遠遠高于其他人群。”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說。疫情發生后,如果不及時“動態清零”,一旦形成規模性反彈,醫療體系就會面臨被擊穿危險。這就不只是一個公共衛生事件,更是沖擊群體心理穩定的重大社會問題。
要算大賬、算生命賬
疫情還在擴散,一些城市陸續按下“慢行鍵”。如何看待付出的成本,關鍵要算大賬,既算經濟賬,更算生命賬。
首先來算這本經濟賬。高效落實“動態清零”,為中國發展贏得主動。從作出關閉離漢通道這一史無前例的防控之舉,到多地采取從嚴從緊、管控封控的防疫舉措,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2020年,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經濟增速居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
當前,國內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快速增長,規模性疫情與散發疫情交織,疫情仍處高位運行狀態。短期來看,上海經濟社會、群眾生活會受到影響,但從一個國家、一個整體來看,局部地區、小部分人被管控,防止疫情擴散,換來的是更大范圍、更廣泛的百姓正常生產生活,是更加寬松、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再算這本生命賬。防控工作必須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判斷防疫成效的首要標準。抗疫初期,中國確診患者人均醫療費用約2.3萬元,一些危重癥患者的治療費用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全部由國家承擔。2021年2月,中國啟動居民免費接種新冠疫苗,開支1200余億元;核酸檢測費用一降再降,單人單檢不高于每人份28元……4月9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3號館改建工程完工交付。“四葉草”將變大方艙,總計將達5萬張床位。對戰新冠病毒,中國始終不計成本地開通救治通道,一切為生命讓路。
“動態清零”重在“快”字
奧密克戎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防控難度升級,中國還能繼續實現“動態清零”嗎?“從我國疫情防控經驗來看,現行防控措施應對奧密克戎是有效的。”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
更快,才能在與病毒較量中領先一步。“動態清零”的精髓是快速、精準。快速的核心,是對不同的變異株要跑得比它更快。真正做到快,就是發現快、處置快。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控中心專家綜合分析研判,奧密克戎不影響我國現有核酸檢測試劑的靈敏性和特異性。這意味著,病毒的隱匿性再強,我們一樣有辦法及時“定位”。
光是“定位”還不夠,更快,才可以有效切斷疫情傳播鏈條。天津,從1月8日疫情突襲,到1月21日宣布社會面清零,國內首次大規模迎戰奧密克戎取得階段性戰果。深圳,從按下“慢行鍵”到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開始有序恢復,用時不到10天。上海,一個月之內,核酸檢測能力翻數倍;全國10余個省份、數萬醫護人員八方馳援……疫情波折反復,只有以快制快,加快工作推進、加快任務落地、加快目標完成,才能掌握戰“疫”主動權。
疫情防控越嚴格,民生保障就要越細致
防疫封控之時,一些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影響,出現了“買菜難”“就醫難”問題。隨著各方工作力度加大,這些問題正在逐步加以解決。
在上海,本地感染者人數快速攀升,社區封閉管控,居民居家不外出,大部分快遞人員滯留,末端配送壓力驟增。“米袋子”“菜籃子”,進樓入戶“最后100米”遭遇梗阻。“千方百計抓好保運保供保鏈。”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介紹,集配集送,上海正在與超市賣場、電商平臺等對接,努力打通生活物資配送“最后100米”。
4月3-9日,上海市消保委連續推出“居家抗疫團購匯總”,保供平臺紛紛加入,上海31.3萬名黨員參與到小區封控物資保障工作中,協調采購、長途運輸、終端配送……堅持防疫、保供并重,解決好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正是“動態清零”的題中應有之義。
地處上海市金山區的石化街道,有9萬多戶居民,老年人口多。疫情封控期間,人不能出、藥不能停,怎么辦?由醫務人員、機關干部、居委會工作人員、志愿者組成醫療“應急隊”“咨詢隊”“配送隊”,一條配藥綠色通道快速開通。
同時,必須要保障百姓正常就醫需求。精準劃定封控范圍,對個別診室實行“非必要不封控”,明確三級綜合醫院、兒童專科醫院的急診、發熱門診等不得隨意停診。
防控要既精準又有“溫度”,要將疫情處置對社會的影響降至最低。解決好民生小事,事關“動態清零”大局。處理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關系,是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的必答題。
常態化防控要體現剛性約束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新冠病毒未來如何變異,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疫情是動態發展的過程,防控策略和措施也在相應不斷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說,防控策略和措施取決于全球疫情走勢,取決于病毒變異情況、疾病嚴重程度變化以及中國疫苗接種覆蓋率等多種因素。
如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于大流行狀態,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點多、面廣、頻發。“動態清零”仍是現階段基于中國當前疫情形勢的最佳選擇。對多地疫情進行復盤不難發現,無論是重點區域消殺不到位,還是沒有落實掃碼登記、體溫檢測等防疫措施……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做不好,就會出現漏洞和短板,給病毒反撲的機會。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落實常態化防控舉措必須要有剛性,不打折扣。
落實細節,拒絕“躺平”,控制疫情的壓力和成本就會減輕。戴好口罩、進門掃碼、測量體溫、勤于洗手……這是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疫情防控的大網要織得更緊更密。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陳芳、董瑞豐)□76499E64-2413-4CE5-81CD-59C8C72449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