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濤 何昊澤
本期點評專家譚迪熬 中國發明協會院士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首任專家,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會長,科技創新教育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
以娛樂探險為目的的部分戶外活動具有危險性,需要借助輔助設備,而以研究為目的的戶外活動則常常需要收集某些數據。
基于此,我們從項目設計思路、制作過程、功能設計、程序設計、測試與改進等方面,結合開源硬件Arudino、手機App開發軟件以及物聯網模塊,設計制作了一款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探險輔助設備,為戶外探險提供幫助。
一、設計思路
設備應實現溫度檢測、照明、收發信息、SOS求救四種常用功能。
起初,我們將模型設計為正方形,經過多次試用發現,使用正方形的手感欠佳,于是將其改為對稱的六邊形。
針對探險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我們還設計了一條腰帶,并在主體、電池倉、腰帶上加裝滑槽,使該設備支持手持模式、擺放模式、腰部佩戴模式的配裝方式。
二、制作模型
(一) 硬件耗材及編程環境
硬件耗材包括Arduino主控板和擴展板、OLED液晶顯示屏、溫濕度傳感器、物聯網模塊、RGB燈等。軟件編程環境選擇Mind+,手機App制作選用Appinventor。
(二)模型搭建
模型主體的外殼選用回收紙板制作,單層橙色瓦楞紙與錫箔作為裝飾,鐵絲作為打開上部時的支撐件。主控板、按鈕及傳感器集中在主體部分,主控板粘貼在前端,向兩枚按鈕、一枚旋鈕引出杜邦線連接,作為模型的牽引。除蜂鳴器外其余模塊也使用杜邦線連接,均粘貼在紙板上。
腰帶由一塊厚紙板、一條帶有彈性的固定帶制成。程序上傳至主控板后,通過接入6節五號電池,讓裝置實現單獨運行,以適應不同的場景。
三、功能設計
(一)信息顯示面板
開機即進入信息面板模式。在該模式下,顯示屏顯示當前環境的溫濕度,為用戶出行提供參考數據。當環境光線較暗時,顯示屏下方的燈珠自動亮起,為用戶提供照明。面板頂端的旋鈕可動態調節光線亮度。
(二)信息收發模式
當探險者與探險者之間、探險者與外界之間需要交流時可啟動該模式,手機App界面由設置參數、連接服務器、信息輸入框、信息接收框和快捷數字按鈕組成。
(三)SOS模式
SOS模式用于近距離發送求救信號,當探險者遇到緊急情況時,首先考慮的是發送SOS求救信號。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硬件的使用率,用一個旋鈕同時控制燈珠的亮度和莫爾斯代碼的發送。
以旋鈕的模擬值8為臨界值,當旋鈕的模擬量范圍小于8時,進入SOS報警模式,蜂鳴器發聲,燈珠發出能閃爍的紅光且亮度不可調節,播放頻率符合SOS的莫爾斯電碼。當旋鈕的模擬量范圍大于等于8時,蜂鳴器不發聲,燈光為淡黃色,可通過旋鈕調節亮度。
四、程序設計
項目的實現采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維,將每個功能通過函數進行封裝,這樣能讓程序的可讀性強,易糾錯、易移植。
(一)初始化模塊
設備在啟動后,首先進行初始化。初始化過程包括物聯網模塊連接初始化、舵機初始化(角度歸正)、OLED顯示屏初始化、RGB燈初始化、變量的初始化等。
(二)多功能按鈕的實現
數字引腳5連接按鈕1,長按時每0.5秒判斷一次按鈕是否被按下。當判定按鈕被按下時,變量a增加1,設備會將變量a除以3,并判斷其余數大小。余數為0對應信息面板模式,余數為1對應信息接收模式,余數為2對應SOS模式。
(三)信息面板的實現
在信息面板模式下,RGB燈的燈光顏色切換為用于照明的淡黃色,模擬引腳A2連接旋鈕,將旋鈕的范圍從0~023映射為0~255,讀取該數值以確定RGB燈亮度。
屏幕上除頁面標題外共顯示三行文字,分別是實時亮度(讀取旋鈕指數)、環境溫度(讀取溫濕度傳感器的數字)、環境濕度(讀取溫濕度傳感器的數字)。在信息接收模式下,RGB燈的燈光顏色切換為用于指示的藍色,同時讀取來自手機或電腦的文字消息,定義為變量T。將變量T顯示在屏幕上,約1秒后進入下一個讀取循環。
(四)SOS求救信號的實現
在SOS模式下檢測旋鈕數值,若小于8則進入報警狀態,RGB燈的燈光顏色切換為紅色,蜂鳴器發出報警聲。若大于等于8則進入預備報警狀態,RGB燈的燈光顏色切換為淡黃色,可通過旋鈕調節燈光亮度。
(五)舵機模塊的實現
數字引腳8接按鈕2,長按時每1.5秒判斷一次按鈕是否被按下。當判定按鈕被按下時,變量i增加1。設備將變量a除以2并判斷其余數大小。當設備正立在地面上時,余數為0表明舵機與地面垂直,余數為1表明舵機與地面水平。
(六)程序主程序的實現
通過函數調用,將各個函數之間建立聯系,實現整體功能。
(七) 用Appinventor編寫手機App
五、測試運行
將程序上傳至主控板,經檢測,程序能正常運行,按下按鈕切換至信息顯示模式,能完成對當前所處環境溫濕度的檢測,并顯示當前探照燈的光照強度。
按壓按鈕也能順利切換到SOS求救模式和信息接收模式,后臺發送的指令能正常被接收并顯示在OLED屏幕上,蜂鳴器正常發出報警聲,RGB燈發出淡黃色照明光、藍色指示光與紅色求助光,物聯網模塊的信號燈能正常反映連接情況。
在打開與關閉上部的過程中,舵機能正常運行,屏幕反轉正常。
六、進一步改進
制作模型應遵循節能減排、無污染、無破壞的原則,盡量重復使用材料。因此,本演示模型的制作幾乎全部使用回收紙板。2AC46568-9043-4891-A42B-E92F97BB1D59
后續我們計劃添加更多監測環境的設備,如噪聲計、濁度計等,進一步提高設備的通用性。在設備的外延功能上,將結合人工智能技術,使設備更智能化,以便為聽力、視力障礙等群體開展戶外活動時提供幫助。比如,后期加入語音合成模塊以及語音識別模塊,通過語音識別模塊發送信息,通過語音合成模塊讀取、播報信息。
七、項目制作反思
在項目的制作過程中,物聯網模塊的使用、Siot本地服務器的配置是難點,物聯網模塊采用4Pin線的方式與主控板連接,4線分別代表正極、負極、發射端、接收端。
在編程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接線的端口號與實際編程的端口號是相反的,比如發射端接軟接口2,接收端接軟接口3,在編程時2代表接收端,3代表發射端。
程序上傳后,物聯網模塊上每一種燈的顏色可以反映物聯網連接的情況,據此可以查出物聯網通信失敗的原因所在。(指導老師:魏鵬飛)
作者心聲
只有冒險才會有新的發現,若只是安于現狀,那么人類便無法進步。多功能探險輔助設備的設計與實現,經歷了反復的測試、修改、再測試。其設計初衷是使人們在享受探險帶來樂趣的同時保障人身安全,體現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創新并不是空中樓閣,而是需要建立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這意味著要敢于變革,勇于質疑權威,勤于獨立思考。實踐出真知,所以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
專家點評
李文濤、何昊澤同學的多功能探險輔助設備,是一件集成式的發明作品。這項發明作品有以下特點:
首先,體現了作者具有較為廣闊的視野,走出了一般中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范圍,進入了“驢友”的活動圈,具有良好的創新意識。
其次,這項作品對作者的技能要求高,完成難度較大,如初始化模塊、多功能按鈕、信息面板、SOS求救信號、舵機模塊等功能的實現,開源軟件與物聯網模塊等技術的應用,對于高二的學生來說確實不易,體現了作者對相關技術學習與應用的能力。
最后,這項作品的功能較齊全,穿戴、操作較方便,是“驢友”們開展戶外活動時的好幫手,展現了作者的工匠精神。
但值得與作者商榷的是:高中生要完成這樣一個難度較高的項目,相關的科技人員、輔導老師等一定給予了指導或幫助,從學術道德與學術規范上考慮,在文本中一定要進行說明并表示謝意。2AC46568-9043-4891-A42B-E92F97BB1D59